磁盤分割表 (Disk Partition) 每顆硬盤中最多只能夠分割出四個分割區,而分割區又分為底下三種︰ 主要分割區 延伸分割區 邏輯分割區 -- 附屬於延伸分割區之下 而其中的搭配則任由您選擇,你可以全部的空間皆劃分給一個主要分割區;也可以將一半的空間劃分給主要分割區,另一半空間劃分給延伸分割區;當然更可以將空間規劃為三個主要分割區與一個延伸分割區,或是劃分為四個主要分割區。 底下我們以圖表來诠釋這部份的概念︰ 上表代表著這顆硬盤中有三個主要分割區以及一個延伸分割區,而在延伸分割區中還包含著兩個邏輯分割區。 延伸分割區中可以再分割許多邏輯分割區。 在 FreeBSD 中,將所有的分割區視為分層 (Slice),不管它們是主要分割區、延伸分割區或是邏輯分割區。以上表為例,在 FreeBSD 中的硬盤分割表如下︰ FreeBSD 將三個主要分割區及一個延伸分割區依序視為 Slice 1、Slice 2、Slice 3、Slice 4,而邏輯分割區則依序視為 Slice 5、Slice 6、........ 依此類推。 也就是說只要是屬於邏輯分割區的部份,一定由 Slice 5 開始。 磁盤標韱 (Disk Label) FreeBSD 並不會直接使用分配到的主要分層 (Primary Slice),而是將分配到的主要分層再細分為許多邏輯分層 (Logical Slice),並且將這些邏輯分層命名為 a、b、c、d、e、f、g、h。 而在這個分配到的主要分層最前面,則是記錄著 BSD 的磁盤標韱 (BSD disk label),這有點像是硬盤的分割表,用來記載著邏輯分層的大小、位置、數量及檔案系統種類。 基本上邏輯分層 (Logical Slice) 的名稱都有其特定用途,而非隨意使用︰ a. 這是指 root 分割區,也就是常說的根目錄「/」 b. 這是指 swap (虛擬內存置換裝置) c. 這是指整個分配到的主要分層 (Primary Slice) d. 這是指整顆硬盤 e. 可任意使用 (比如︰/tmp) f. 可任意使用 (比如︰/var) g. 可任意使用 (比如︰/usr) h. 可任意使用 (比如︰/home) 目前 FreeBSD 的版本對於 ATAPI-Disk (IDE-HDD) 的裝置命名為 ad,當然您也可以於核心中指定使用舊有名稱 wd。 而第一顆 IDE 硬盤其裝置名稱為 ad0,第二顆則為 ad1,依此類推。 FreeBSD 對於分割區的命名格式 (裝置節點) 是采用裝置名稱加上分層代號加上分層標韱,假設目前有一顆 IDE 硬盤,FreeBSD 是安裝於第二個主要分割區,則其相關分割區之命名如下︰ ad0s2a => / ad0s2b => swap ad0s2e => /tmp ad0s2f => /var ad0s2g => /usr ad0s2h => /home 假設我們要在一顆 20GB 容量的硬盤上分別安裝 MS-DOS (Win 3x/9x/me 視為 DOS) 與 FreeBSD 兩種系統,其中 DOS 分配到 3GB 的主要分割區 (C:)與 3GB、4GB 的兩個邏輯分割區 (D: & E:),FreeBSD 則分配給 10GB 的主要分割區,我們以圖表來做表示,相信會有助於您的理解︰ 底下為 FreeBSD 分層標韱 (FreeBSD-DiskLabel) 示意圖︰ 經由上述的圖解,不知您是否已有初步的了解了呢?如果還是沒有的話,沒關系,先耐著性子看完,待有了整個通盤概念後,多做個幾次就能豁然貫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