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指令大全(3)名稱:/etc/aliases 使用權限:系統管理者 使用方式: 請用 newaliases 更新資料庫 說明: sendmail 會使用一個在 /etc/aliases 中的檔案做使用者名稱轉換的動作。當 sendmail 收到一個要送給 xxx 的信時,它會依據 aliases檔的內容送給另一個使用者。這個功能可以創造一個只有在信件系統內才有效的使用者。例如 mailing list 就會用到這個功能,在 mailinglist 中,我們可能會創造一個叫
[email protected] 的 mailinglist,但實際上並沒有一個叫 redlinux 的使用者。實際 aliases 檔的內容是將送給這個使用者的信都收給 mailing list 處理程式負責分送的工作。 /etc/aliases 是一個文字模式的檔案,sendmail 需要一個二進位格式的 /etc/aliases.db。newaliases 的功能傳是將 /etc/aliases 轉換成一個 sendmail 所能了解的資料庫。范例: # newaliases 下面命令會做相同的事, # sendmail -bi 相關命令: mail, mailq, newaliases, sendmail ” mail [返回] 名稱:mail 使用權限: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mail [-iInv] [-s subject] [-c cc-addr] [-b bcc-addr] user1 [user 2 ...] 說明: mail 不僅只是一個指令, mail 還是一個電子郵件程式,不過利用 mail 來讀信的人應該很少吧!對於系統管理者來說 mail 就很有用,因為管理者可以用 mail 寫成 script ,定期寄一些備忘錄提醒系統的使用者。 參數: i 忽略 tty 的中斷訊號。 (interrupt) I 強迫設成互動模式。 (Interactive) v 列印出訊息,例如送信的地點、狀態等等。 (verbose) n 不讀入 mail.rc 設定檔。 s 郵件標題。 c cc 郵件地址。 b bcc 郵件地址。 范例: 將信件送給一個或以上的電子郵件地址,由於沒有加入其他的選項,使用者必須輸入標題與信件的內容等。而 user2 沒有主機位置,就會送給郵件伺服器的 user2 使用者。 mail
[email protected] mail
[email protected] user2 將 mail.txt 的內容寄給 user2 同時 cc 給 user1 。如果將這一行指令設成 cronjob 就可以定時將備忘錄寄給系統使用者。 mail -s 標題 -c user1 user2 > eXPr length "this is a test" 14 ### 數字商數 shell>> expr 14 % 9 5 ### 從位置處抓取字串 shell>> expr substr "this is a test" 3 5 is is ### 數字串 only the first character shell>> expr index "testforthegame" e 2 ### 字串真實重現 shell>> expr quote thisisatestformela thisisatestformela 名稱: tr ### 1.比方說要把目錄下所有的大寫檔名換為小寫檔名? 似乎有很多方式,"tr"是其中一種: #!/bin/sh dir="/tmp/testdir"; files=`find $dir -type f`; for i in $files do dir_name=`dirname $i`; ori_filename=`basename $i` new_filename=`echo $ori_filename tr [:upper:] [:lower:]` > /dev/null; #echo $new_filename; mv $dir_name/$ori_filename $dir_name/$new_filename done ### 2.自己試驗中...lowercase to uppercase tr abcdef...[del] ABCDE...[del] tr a-z A-Z tr [:lower:] [:upper:] shell>> echo "this is a test" tr a-z A-Z > www shell>> cat www THIS IS A TEST ### 3.去掉不想要的字串 shell>> tr -d this ### 去掉有關 t.e.s.t this man man test e ### 4.取代字串 shell>> tr -s "this" "TEST" this TEST th TE 指令:clear 用途:清除螢幕用。 使用方法:在 console 上輸入 clear。 名稱: reset, tset 使用方法: tset [-IQQrs] [-] [-e ch] [-i ch] [-k ch] [-m mapping] [terminal] 使用說明: reset 其實和 tset 是一同個命令,它的用途是設定終端機的狀態。一般而言,這個命令會自動的從環境變數、命令列或是其它的組態檔決定目前終端機的型態。如果指定型態是 ? 的話,這個程式會要求使用者輸入終端機的型別。 由於這個程式會將終端機設回原始的狀態,除了在 login 時使用外,當系統終端機因為程式不正常執行而進入一些奇怪的狀態時,你也可以用它來重設終端機o 例如不小心把二進位檔用 cat 指令進到終端機,常會有終端機不再回應鍵盤輸入,或是回應一些奇怪字元的問題。此時就可以用 reset 將終端機回復至原始狀態。選項說明: -p 將終端機類別顯示在螢幕上,但不做設定的動作。這個命令可以用來取得目前終端機的類別。 -e ch 將 erase 字元設成 ch -i ch 將中斷字元設成 ch -k ch 將刪除一行的字元設成 ch -I 不要做設定的動作,如果沒有使用選項 -Q 的話,erase、中斷及刪除字元的目前值依然會送到螢幕上。 -Q 不要顯示 erase、中斷及刪除字元的值到螢幕上。 -r 將終端機類別印在螢幕上。 -s 將設定 TERM 用的命令用字串的型式送到終端機中,通常在 .login 或 .profile 中用 范例: 讓使用者輸入一個終端機型別並將終端機設到該型別的預設狀態。 # reset ? 將 erase 字元設定 control-h # reset -e ^B 將設定用的字串顯示在螢幕上 # reset -s Erase is control-B (^B). Kill is control-U (^U). Interrupt is control-C (^C). TERM=xterm; 名稱:compress 使用權限: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compress [-dfvcV] [-b maxbits] [file ...] 說明: compress 是一個相當古老的 unix 檔案壓縮指令,壓縮後的檔案會加上一個 .Z 延伸檔名以區別未壓縮的檔案,壓縮後的檔案可以以 uncompress 解壓。若要將數個檔案壓成一個壓縮檔,必須先將檔案 tar 起來再壓縮。由於 gzip 可以產生更理想的壓縮比例,一般人多已改用 gzip 為檔案壓縮工具。 參數: c 輸出結果至標准輸出設備(一般指熒幕) f 強迫寫入檔案,若目的檔已經存在,則會被覆蓋 (force) v 將程式執行的訊息印在熒幕上 (verbose) b 設定共同字串數的上限,以位元計算,可以設定的值為 9 至 16 bits 。由於值越大,能使用的共同字串就 越多,壓縮比例就越大,所以一般使用預設值 16 bits (bits) d 將壓縮檔解壓縮 V 列出版本訊息 范例: 將 source.dat 壓縮成 source.dat.Z ,若 source.dat.Z 已經存在,內容則會被壓縮檔覆蓋。 compress -f source.dat 將 source.dat 壓縮成 source.dat.Z ,並列印出壓縮比例。 -v 與 -f 可以一起使用 compress -vf source.dat 將壓縮後的資料輸出後再導入 target.dat.Z 可以改變壓縮檔名。 compress -c source.dat > target.dat.Z -b 的值越大,壓縮比例就越大,范圍是 9-16 ,預設值是 16 。 compress -b 12 source.dat 將 source.dat.Z 解壓成 source.dat ,若檔案已經存在,使用者按 y 以確定覆蓋檔案,若使用 -df 程式則會自動覆蓋檔案。由於系統會自動加入 .Z 為延伸檔名,所以 source.dat 會自動當作 source.dat.Z 處理。 compress -d source.dat compress -d source.dat.Z 名稱: lpd 使用權限: 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lpd [-l] [#port] lpd 是一個常駐的印表機管理程式,它會根據 /etc/printcap 的內容來管理本地或遠端的印表機。/etc/printcap 中定義的每一個印表機必須在 /var/lpd 中有一個相對應的目錄,目錄中以 cf 開頭的檔案表示一個等待送到適當裝置的印表工作。這個檔案通常是由 lpr 所產生。 lpr 和 lpd 組成了一個可以離線工作的系統,當你使用 lpr 時,印表機不需要能立即可用,甚至不用存在。lpd 會自動監視印表機的狀況,當印表機上線後,便立即將檔案送交處理。這個得所有的應用程式不必等待印表機完成前一工作。 參數: -l: 將一些除錯訊息顯示在標准輸出上。 #port: 一般而言,lpd 會使用 getservbyname 取得適當的 TCP/IP port,你可以使用這個參數強迫 lpd 使用指定的 port。 范例: 這個程式通常是由 /etc/rc.d 中的程式在系統啟始階段執行。 名稱 lpq -- 顯示列表機貯列中未完成的工作 用法 lpq [l] [P] [user] 說明 lpq 會顯示由 lpd 所管理的列表機貯列中未完成的項目。 范例 范例 1. 顯示所有在 lp 列表機貯列中的工作 # lpq -PlpRank Owner Job Files Total Size1st root 238 (standard input) 1428646 bytes 相關函數 lpr,lpc,lpd 名稱: lpr 使用權限: 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lpr [ -P printer ] 將檔案或是由標准輸入送進來的資料送到印表機貯列之中,印表機管理程式 lpd 會在稍後將這個檔案送給適當的程式或裝置處理。lpr 可以用來將料資送給本地或是遠端的主機來處理。 參數: -p Printer: 將資料送至指定的印表機 Printer,預設值為 lp。 范例: 將 www.c 和 kkk.c 送到印表機 lp。 lpr -Plp www.c kkk.c 名稱: lprm -- 將一個工作由印表機貯列中移除 用法 /usr/bin/lprm [P] [file...] 說明 尚未完成的印表機工作會被放在印表機貯列之中,這個命令可用來將常未送到印表機的工作取消。由於每一個印表機都有一個獨立的貯列,你可以用 -P 這個命令設定想要作用的印列機。如果沒有設定的話,會使用系統預設的印表機。 這個命令會檢查使用者是否有足夠的權限刪除指定的檔案,一般而言,只有檔案的擁有者或是系統管理員才有這個權限。 范例 將印表機 hpprinter 中的第 1123 號工作移除 lprm -PHPprinter 1123 將第 1011 號工作由預設印表機中移除 lprm 1011 名稱: fdformat 使用權限: 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fdformat [-n] device 使用說明 : 對指定的軟碟機裝置進行低階格式化。使用這個指令對軟碟格式化的時候,最好指定像是下面的裝置: /dev/fd0d360 磁碟機 A: ,磁片為 360KB 磁碟 /dev/fd0h1440 磁碟機 A: ,磁片為 1.4MB 磁碟 /dev/fd1h1200 磁碟機 B: ,磁片為 1.2MB 磁碟 如果使用像是 /dev/fd0 之類的裝置,如果裡面的磁碟不是標准容量,格式化可能會失敗。在這種情況之下,使用者可以用 setfdprm 指令先行指定必要參數。 參數: -n 關閉確認功能。這個選項會關閉格式化之後的確認步驟。 范例: fdformat -n /dev/fd0h1440 將磁碟機 A 的磁片格式化成 1.4MB 的磁片。並且省略確認的步驟。 名稱: mformat 使用權限: 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 mformat [-t cylinders] [-h heads] [-s sectors] [-l volume_label] [-F] [-I fsVer-sion] [-S sizecode] [-2 sectors_on_track_0] [-M software_sector_size] [-a] [-X] [-C] [-H hidden_sectors] [-r root_sectors] [-B boot_sector] [-0 rate_on_track_0] [-A rate_on_other_tracks] [-1] [-k] drive: 在已經做過低階格式化的磁片上建立 DOS 檔案系統。如果在編譯 mtools 的時候把 USE_2M 的參數打開,部分與 2M 格式相關的參數就會發生作用。否則這些參數(像是 S,2,1,M)不會發生作用。 參數: -t 磁柱(synlider)數 -h 磁頭(head)數 -s 每一磁軌的磁區數 -l 標簽 -F 將磁碟格式化為 FAT32 格式,不過這個參數還在實驗中。 -I 設定 FAT32 中的版本號。這當然也還在實驗中。 -S 磁區大小代碼,計算方式為 sector = 2^(大小代碼+7) -c 磁叢(cluster)的磁區數。如果所給定的數字會導致磁叢數超過 FAT 表的限制,mformat 會自動放大磁區數。 -s -M 軟體磁區大小。這個數字就是系統回報的磁區大小。通常是和實際的大小相同。 -a 如果加上這個參數,mformat 會產生一組 Atari 系統的序號給這塊軟碟。 -X 將軟碟格式化成 XDF 格式。使用前必須先用 xdfcopy 指令對軟碟作低階格式化的動作。 -C 產生一個可以安裝 MS-DOS 檔案系統的磁碟影像檔(disk image)。當然對一個實體磁碟機下這個參數是沒有意義的。 -H 隱藏磁區的數目。這通常適用在格式化硬碟的分割區時,因為通常一個分割區的前面還有分割表。這個參數未經測試,能不用就不用。 -n 磁碟序號 -r 根目錄的大小,單位是磁區數。這個參數只對 FAT12 和 FAT16 有效。 -B 使用所指定的檔案或是設備的開機磁區做為這片磁片或分割區的開機磁區。當然當中的硬體參數會隨之更動。 -k 盡量保持原有的開機磁區。 -0 第 0 軌的資料傳輸率 -A 第 0 軌以外的資料傳輸率 -2 使用 2m 格式 -1 不使用 2m 格式 范例: mformat a: 這樣會用預設值把 a: (就是 /dev/fd0)裡的磁碟片格式化。 名稱: mkdosfs 使用權限: 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 mkdosfs [ -c -l filename ] [ -f number_of_FATs ] [ -F FAT_size ] [ -i volume_id ] [ -m message_file ] [ -n volume_name ] [ -r root_dir_entry ] [ -s sector_per_cluster ] [ -v ] device [ block_count ] 說明: 建立 DOS 檔案系統。 device 指你想要建立 DOS 檔案系統的裝置代號。像是 /dev/hda1 等等。 block_count 則是你希望配置的區塊數。如果 block_count 沒有指定則系統會自動替你計算符合該裝置大小的區塊數。 參數: -c 建立檔案系統之前先檢查是否有壞軌。 -l 從得定的檔案中讀取壞軌記錄。 -f 指定檔案配置表(FAT , File Allocation Table)的數量。預設值為 2 。目前 Linux 的 FAT 檔案系統不支援超過 2 個 FAT 表。通常這個不需要改。 -F 指定 FAT 表的大小,通常是 12 或是 16 個位元組。12 位元組通常用於磁碟片,16 位元組用於一般硬碟的分割區,也就是所謂的 FAT16 格式。這個值通常系統會自己選定適當的值。在磁碟片上用 FAT16 通常不會發生作用,反之在硬碟上用 FAT12 亦然。 -i 指定 Volume ID。一般是一個 4 個位元組的數字,像是 2e203a47 。如果不給系統會自己產生。 -m 當使用者試圖用這片磁片或是分割區開機,而上面沒有作業系統時,系統會給使用者一段警告訊息。這個參數就是用來變更這個訊息的。你可以先用檔案編輯好,然後用這個參數指定,或是用 -m - 這樣系統會要求你直接輸入這段文字。要特別注意的是,檔案裡的字串長度不要超過 418 個字,包括展開的跳欄符號(TAB)和換行符號(換行符號在 DOS 底下算兩個字元!) -n 指定 Volume Name,就是磁碟標簽。如同在 DOS 底下的 format 指令一樣,給不給都可以。沒有預設值。 -r 指定根目錄底下的最大檔案數。這裡所謂的檔案數包括目錄。預設值是在軟碟上是 112 或是 224 ,在硬碟上是 512。沒事不要改這個數字。 -s 每一個磁叢(cluster)的磁區數。必須是 2 的次方數。不過除非你知道你在作什麼,這個值不要亂給。 -v 提供額外的訊息 范例: mkdosfs -n Tester /dev/fd0 將 A 槽裡的磁碟片格式化為 DOS 格式,並將標簽設為 T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