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不少的報導都一直對Linux/OSS商機持正面的看法,但是截至目前為止,似乎所有的信息廠商們在這一部份的業績還真的都是慘不忍睹。說來 也奇怪,明明大家對Linux/OSS都有期盼、有支持、也有實際需求,可說是市場前景一片美好;可是信息廠商們卻好像沒有能力去開墾、去耕耘、去收割。
究竟是那裡邏輯沒搞清楚,還是只是時機未到呢?
天機當然不可洩露,但是總可以觀察一下當前火紅的Google是怎麼做的。不論是技術能力(例如提供令人歎為觀止的earth服務或提倡只要上網就 可以達成既有一般辦公室應用軟件的功能)或是商業手法(例如最近宣布並購Youtube或不斷放話挑戰微軟的地位),Google在許多方面都是第一流 的,而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就是她的經營團隊能充分掌握群眾的心理。
事實上,Google到底是如何運用Linux/OSS,以及web 2.0未來可能會是什麼樣子,並不會有幾個人真正清楚;而Google應該也不會把她使用的所有原始碼及文件(包括原有的及她改過的)都條例整齊地放在 SourceForge網站上供人自由下載,因為這是她的營業秘密之一。
還有,據說Google這個由幾個英文字母所組成的字符串(string)是不能隨便用的,任何人不能把它當成普通字(word)或名詞 (noun)、動詞(verb)等使用,它就是那個唯一的Google,出版商想把它收編在字典裡也可能會受到警告說有侵權行為。如果到最後真的是這樣, 那可說是與GPL基本精神完全違背的;可是,不管怎樣,到現在為止大家都沒有說什麼,都認為Google很棒,是一個能成功應用Linux/OSS、與社 群之間有良好互動的典范,而且每天要去捧場好幾次。
從Google的例子大致可以看到,如何巧妙運用「別人有、我不能沒有」這種人類對於需要(needs)的基本感受,或是掌握群眾心理的必要條件之 一。至於是否公平反而是其次的考慮因素。譬如,別人都用Linux/OSS、那我也要用Linux/OSS,別人都免費、那我也要免費;當然,如果別人都 付費,那我也就只得付費(也許還不一定,因為我比較聰明,知道怎樣省錢,但一時沖動敗下去的例外狀況不算)。善於掌握商機的人是會隨時隨地都在思考如何利 用既有的成果,先創造出一種流行、由「眾人」來導引「個人」的氛圍,並不一定要自己投入科技行列來開發新產品。
再仔細看一下:早期的Linux/OSS推廣者是訂定了很多的使用限制,邏輯順序非常明確,可以怎樣、不可以怎樣;而現代的優秀市場及銷售專業人才 已經逐步地在融化這些限制,有意地予以模糊化。雖然商業色彩開始濃厚對於當初以克難方式起家的大多數社群好像不很公平,但是大勢所趨是無法避免的。
在台灣不太可能復制一個類似Google的國際性大案例,可是許多做小生意的老板們所習慣采用的基本原則如:(1)匯集人氣(2)人多的地方就有商機(3)人夠多什麼東西都可賣掉,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用在Linux/OSS區域市場一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