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開始,比爾·蓋茨展開了可能是離開微軟之前的最後一次中國之行。在此次被媒體譽為“慈善之旅”的行程中,蓋茨大叔的舉手投足、一笑一颦都舉世矚目。
在本期周談裡,山伯想從蓋茨中國行中的細節著眼,跟大家聊聊有關軟件開發的兩個話題。
搞開發,學歷和學力孰輕孰重?
當前,美利堅合眾國有兩位“蓋茨”先生在全球范圍內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其中一位是美國國防部現任部長,另一位則是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茨。
提及比爾·蓋茨,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聯想到與其有關的三個關鍵詞:富可敵國、大慈善家,以及……哈佛大學肄業。
為了追求夢想而自動放棄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學位,在國人眼裡,比爾·蓋茨年輕時的選擇無疑是“不可理喻”的。然而,蓋茨大叔後來在商業和慈善事業上所取得的種種成就令人在心生羨慕的同時又深深地為其崇高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哈佛大學肄業使比爾·蓋茨的一生包含了些許缺憾,但正是這樣的“缺陷美”才成就了其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
假如比爾·蓋茨當初上完了大學,他或許將會因此而變得平庸。歷史不允許假設,但缺陷是可以彌補的。
4月19日,清華大學將名譽博士學位證書頒給了第10次訪華的比爾·蓋茨。2007年6月7日,比爾·蓋茨即將獲得哈佛大學授予的榮譽學位。
從昔日決然退學到今朝得到母校認可,比爾·蓋茨這一步足足邁了32年。
面對此情此景,諸君作何感想?軟件開發需要的是近乎瘋狂的創意,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日以繼夜地摸索,這些品質能光用文憑說話嗎?高等教育對這些素質的形成是否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關鍵性作用呢?
做軟件,開源和商業模式孰優孰劣?
4月20日,當一場以“創新·中國·未來”為主題的“創新盛會”進行到頒獎環節時,LPI(Linux Professional Institute,Linux第三方專業認證機構)中國首席代表王洋高舉寫有“Free software”和“Open source”的紙牌向演講台上的比爾·蓋茨叫板!
王洋以帶有爭議性的行動向世界發出了“反對壟斷,倡導開源”的心聲。對此,微軟中國公關總監陳然峰以“(微軟)尊重每個人表達意見的權利”作為回應。
雖然旁生枝節,但是“創新盛會”依然得以順利進行。然而,這一小小的插曲卻讓山伯再次對開源社區與商業軟件陣營之間的競爭頗感興趣。
一方面,隨著微軟帝國的建立和Windows操作系統、MS Office的普及,軟件提高生產力從而創造財富的能力早已令人瞠目並爭相效尤!王洋爭取時間表達立場的事實恰恰證明了“開源社區”生存空間的狹小。另一方面,隨著Linux、OpenOffice、Firefox等開源軟件的崛起,“自由”、“免費”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陳然峰的回應看似雷德蒙軟件巨頭“寬宏大量”,實則為微軟無可奈何的表現。
看來,這一場商業化與反商業化的斗爭勢必是曠日持久的。面對對立的雙方,山伯的態度是:反對壟斷,但不要反對商業化;提倡開源,但不應仇視商業化。
壟斷扼殺持續創新,阻礙市場發展,蔑視消費者權利,人人得以討之、伐之!唯有競爭,才能給市場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唯有商業化,方能為市場的競爭引進自發形成的機制。
第一,商業化的過程是“開源”理念存在與發展的基礎。假如世上沒有所謂的“付費”軟件,那也就無所謂免費的產品。在與商業軟件的斗爭獲勝,這才是開源社區蓬勃發展的不竭動力。
第二,商業化的結果是人類財富的累積。像比爾·蓋茨一樣,憑著研發、銷售軟件創造巨額財富進而通過慈善事業造福人類或許比開源社區通過讓渡“知識產權”貢獻社會要來得實在一些。
第三,商業化進程既給軟件廠商制造了生死存亡的壓力,又給他們帶來了財富營收的動力,最終有利於競爭的形成。
當然,商業化並不意味著“高價有理,壟斷無罪”。用政策確保落後地區用得起商業軟件(據報道,微軟計劃針對發展中國家推出售價僅為3美元卻集合了精簡版Windows、Office和其它軟件在內的套件),用法律防止過度競爭所導致的壟斷是也是迫切的。
from:http://www.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