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並發編程中,多個線程之間采取什麼機制進行通信(信息交換),什麼機制進行數據的同步?
在Java語言中,采用的是共享內存模型來實現多線程之間的信息交換和數據同步的。
線程之間通過共享程序公共的狀態,通過讀-寫內存中公共狀態的方式來進行隱式的通信。同步指的是程序在控制多個線程之間執行程序的相對順序的機制,在共享內存模型中,同步是顯式的,程序員必須顯式指定某個方法/代碼塊需要在多線程之間互斥執行。
在說Java內存模型之前,我們先說一下Java的內存結構,也就是運行時的數據區域:
Java虛擬機在執行Java程序的過程中,會把它管理的內存劃分為幾個不同的數據區域,這些區域都有各自的用途、創建時間、銷毀時間。
Java運行時數據區分為下面幾個內存區域:
1.PC寄存器/程序計數器:
嚴格來說是一個數據結構,用於保存當前正在執行的程序的內存地址,由於Java是支持多線程執行的,所以程序執行的軌跡不可能一直都是線性執行。當有多個線程交叉執行時,被中斷的線程的程序當前執行到哪條內存地址必然要保存下來,以便用於被中斷的線程恢復執行時再按照被中斷時的指令地址繼續執行下去。為了線程切換後能恢復到正確的執行位置,每個線程都需要有一個獨立的程序計數器,各個線程之間計數器互不影響,獨立存儲,我們稱這類內存區域為“線程私有”的內存,這在某種程度上有點類似於“ThreadLocal”,是線程安全的。
2.Java棧 Java Stack:
Java棧總是與線程關聯在一起的,每當創建一個線程,JVM就會為該線程創建對應的Java棧,在這個Java棧中又會包含多個棧幀(Stack Frame),這些棧幀是與每個方法關聯起來的,每運行一個方法就創建一個棧幀,每個棧幀會含有一些局部變量、操作棧和方法返回值等信息。每當一個方法執行完成時,該棧幀就會彈出棧幀的元素作為這個方法的返回值,並且清除這個棧幀,Java棧的棧頂的棧幀就是當前正在執行的活動棧,也就是當前正在執行的方法,PC寄存器也會指向該地址。只有這個活動的棧幀的本地變量可以被操作棧使用,當在這個棧幀中調用另外一個方法時,與之對應的一個新的棧幀被創建,這個新創建的棧幀被放到Java棧的棧頂,變為當前的活動棧。同樣現在只有這個棧的本地變量才能被使用,當這個棧幀中所有指令都完成時,這個棧幀被移除Java棧,剛才的那個棧幀變為活動棧幀,前面棧幀的返回值變為這個棧幀的操作棧的一個操作數。
由於Java棧是與線程對應起來的,Java棧數據不是線程共有的,所以不需要關心其數據一致性,也不會存在同步鎖的問題。
在Java虛擬機規范中,對這個區域規定了兩種異常狀況:如果線程請求的棧深度大於虛擬機所允許的深度,將拋出StackOverflowError異常;如果虛擬機可以動態擴展,如果擴展時無法申請到足夠的內存,就會拋出OutOfMemoryError異常。
3.堆 Heap:
堆是JVM所管理的內存中國最大的一塊,是被所有Java線程鎖共享的,不是線程安全的,在JVM啟動時創建。堆是存儲Java對象的地方,這一點Java虛擬機規范中描述是:所有的對象實例以及數組都要在堆上分配。Java堆是GC管理的主要區域,從內存回收的角度來看,由於現在GC基本都采用分代收集算法,所以Java堆還可以細分為:新生代和老年代;新生代再細致一點有Eden空間、From Survivor空間、To Survivor空間等。
4.方法區Method Area:
方法區存放了要加載的類的信息(名稱、修飾符等)、類中的靜態常量、類中定義為final類型的常量、類中的Field信息、類中的方法信息,當在程序中通過Class對象的getName.isInterface等方法來獲取信息時,這些數據都來源於方法區。方法區是被Java線程鎖共享的,不像Java堆中其他部分一樣會頻繁被GC回收,它存儲的信息相對比較穩定,在一定條件下會被GC,當方法區要使用的內存超過其允許的大小時,會拋出OutOfMemory的錯誤信息。方法區也是堆中的一部分,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Java堆中的永久區 Permanet Generation,大小可以通過參數來設置,可以通過-XX:PermSize指定初始值,-XX:MaxPermSize指定最大值。
5.常量池Constant Pool:
常量池本身是方法區中的一個數據結構。常量池中存儲了如字符串、final變量值、類名和方法名常量。常量池在編譯期間就被確定,並保存在已編譯的.class文件中。一般分為兩類:字面量和應用量。字面量就是字符串、final變量等。類名和方法名屬於引用量。引用量最常見的是在調用方法的時候,根據方法名找到方法的引用,並以此定為到函數體進行函數代碼的執行。引用量包含:類和接口的權限定名、字段的名稱和描述符,方法的名稱和描述符。
6.本地方法棧Native Method Stack:
本地方法棧和Java棧所發揮的作用非常相似,區別不過是Java棧為JVM執行Java方法服務,而本地方法棧為JVM執行Native方法服務。本地方法棧也會拋出StackOverflowError和OutOfMemoryError異常。
主內存和工作內存:
Java內存模型的主要目標是定義程序中各個變量的訪問規則,即在JVM中將變量存儲到內存和從內存中取出變量這樣的底層細節。此處的變量與Java編程裡面的變量有所不同步,它包含了實例字段、靜態字段和構成數組對象的元素,但不包含局部變量和方法參數,因為後者是線程私有的,不會共享,當然不存在數據競爭問題(如果局部變量是一個reference引用類型,它引用的對象在Java堆中可被各個線程共享,但是reference引用本身在Java棧的局部變量表中,是線程私有的)。為了獲得較高的執行效能,Java內存模型並沒有限制執行引起使用處理器的特定寄存器或者緩存來和主內存進行交互,也沒有限制即時編譯器進行調整代碼執行順序這類優化措施。
JMM規定了所有的變量都存儲在主內存(Main Memory)中。每個線程還有自己的工作內存(Working Memory),線程的工作內存中保存了該線程使用到的變量的主內存的副本拷貝,線程對變量的所有操作(讀取、賦值等)都必須在工作內存中進行,而不能直接讀寫主內存中的變量(volatile變量仍然有工作內存的拷貝,但是由於它特殊的操作順序性規定,所以看起來如同直接在主內存中讀寫訪問一般)。不同的線程之間也無法直接訪問對方工作內存中的變量,線程之間值的傳遞都需要通過主內存來完成。
線程1和線程2要想進行數據的交換一般要經歷下面的步驟:
1.線程1把工作內存1中的更新過的共享變量刷新到主內存中去。
2.線程2到主內存中去讀取線程1刷新過的共享變量,然後copy一份到工作內存2中去。
Java內存模型是圍繞著並發編程中原子性、可見性、有序性這三個特征來建立的,那我們依次看一下這三個特征:
原子性(Atomicity):一個操作不能被打斷,要麼全部執行完畢,要麼不執行。在這點上有點類似於事務操作,要麼全部執行成功,要麼回退到執行該操作之前的狀態。
基本類型數據的訪問大都是原子操作,long 和double類型的變量是64位,但是在32位JVM中,32位的JVM會將64位數據的讀寫操作分為2次32位的讀寫操作來進行,這就導致了long、double類型的變量在32位虛擬機中是非原子操作,數據有可能會被破壞,也就意味著多個線程在並發訪問的時候是線程非安全的。
下面我們來演示這個32位JVM下,對64位long類型的數據的訪問的問題:
public class NotAtomicity {
//靜態變量t
public static long t = 0;
//靜態變量t的get方法
public static long getT() {
return t;
}
//靜態變量t的set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setT(long t) {
NotAtomicity.t = t;
}
//改變變量t的線程
public static class ChangeT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long to;
public ChangeT(long to) {
this.to = to;
}
public void run() {
//不斷的將long變量設值到 t中
while (true) {
NotAtomicity.setT(to);
//將當前線程的執行時間片段讓出去,以便由線程調度機制重新決定哪個線程可以執行
Thread.yield();
}
}
}
//讀取變量t的線程,若讀取的值和設置的值不一致,說明變量t的數據被破壞了,即線程不安全
public static class ReadT implements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
//不斷的讀取NotAtomicity的t的值
while (true) {
long tmp = NotAtomicity.getT();
//比較是否是自己設值的其中一個
if (tmp != 100L && tmp != 200L && tmp != -300L && tmp != -400L) {
//程序若執行到這裡,說明long類型變量t,其數據已經被破壞了
System.out.println(tmp);
}
////將當前線程的執行時間片段讓出去,以便由線程調度機制重新決定哪個線程可以執行
Thread.yield();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Thread(new ChangeT(100L)).start();
new Thread(new ChangeT(200L)).start();
new Thread(new ChangeT(-300L)).start();
new Thread(new ChangeT(-400L)).start();
new Thread(new ReadT()).start();
}
}
更多詳情見請繼續閱讀下一頁的精彩內容: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6-03/129549p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