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量池(Constant Pool)指的是在編譯期被確定,並被保存在已編譯的class文件中的一些數據。它包括了關於類、方法、接口等中的常量,也包括字符串常量。
JVM在運行的時候,會裝進存在於.class文件中的常量池。
常量池在運行中,是可以擴展的,如String.intern()方法:先檢查常量池裡有沒有相同Unicode的常量,沒有則添加,然後返回此String的引用。
String私有地維護了一個初始時為空的字符串常量池。
字符串常量是在編譯期就加載到常量池了,直接調用就可以了。而String.intern()和字符串常量的調用原理差不多,所以每次使用常量"Hello"的時候,等價於"Hello".intern(),當然效率會更高一些。
String.intern()
String.intern()是用的本地方法native
public native String intern();
private static final HashMap<String, String> stringPoolMap = new HashMap<String, String>();
public static String intern(String str) {
String result = stringPoolMap.get(str);
if (result == null) {
stringPoolMap.put(str, str);
}
return result;
}
}
接下來,我們看看常量池和字符串引用的一些交互:
1、首次加入常量池
String s3 = new String(newchar[] {'a', 'b'});
System.out.println(s3 == s3.intern()); // true:s3放入了常量池
// ------------------
String s3 = new String("ab");
System.out.println(s3 == s3.intern()); // false:”ab”放入了常量池
上面的兩個校驗操作返回的結果不一樣,第一種情況,s3.intern()的時候,常量池還沒有"ab",所以s3的地址被插入到了常量池,所以s3和s3.intern()是指向同一個地方的。
而第二種情況,"ab"在編譯時就插入常量池了,所以s3.intern()指向的是常量池的"ab",而不是s3本身,所以s3和s3.intern()不相等。
2、常量和new String
String s1 = "ab"; // 編譯期會把"ab"添加到常量池
String s2 = new String("ab"); // 只是"ab"從常量池取,而new又重新創建了一個String
System.out.println(s1 ==s2); // false:兩個不同的對象,返回
System.out.println(s1.intern()== s2); // false:s1 等價於 s1.intern()
System.out.println(s1 ==s2.intern()); // true:intern會到常量池中查找
運行期間,s1直接指向常量池的"ab",而s2用new創建,相當於先從常量池拿出"ab",然後再創建一個String。
所以s1和s2是兩個對象;s1.intern()和s1都是指向常量池,所以兩者等價。而s2.intern()也是從常量池中獲取,所以s1 == s2.intern()。
總結:字符串常量池是JVM為了緩存我們用過的字符常量,避免重復創建字符對象,來提高效率。但是遇到一些特殊情況,如字符串相加操作,往往會產生很多多余無用的字符常量,這個處理方式就值得商榷了。 大伙有什麼想法,可以討論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