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人 bjchenxu (ChinaUnix/Linux版)
第一篇:超級工具/terminals,xterms 和 shells
shell是一個全功能的編程環境。其背景知識如下。
DEC公司推出的 PDP-11 ,體積小(被稱為 mini)而且價格低(10000$),在大學中引起
了巨大的反響。為了方便移植,1969 年,Ken Thompson 開始寫後來成為 Unix(與MULTICS相
對)的第一行代碼。後來, Dennis Ritchie為這個新的操作系統設計了一種新的編程語言--
C 語言。
雖然 Unix 的效率不及原來的操作系統,但有三個突出的優點:
1. 可以任意移植到其他機器
2. 其中的 C 語言大大簡化了編程
3. free。
終端(terminals)
Unix是可以在許多種機器上運行的操作系統,但人們又如何使用這些機器呢?他們是通過
啞終端來連接到這些機器,也就是用鍵盤、顯示器及足夠的 electronics(電子元件)組成的
機器與中央計算機(central computer)相連。在這些終端上,用戶可以敲字符(teletypy),
這就是字符串'tty'表示終端設備文件,和'getty'命令的名稱來歷。
為了避免鍵盤布局的混亂,人們創建了一個含有所有不同終端特性的(capability)文件,
這就是'termcap',參見'/etc/termcap'。linux 終端大多數用'vt100'或'linux'作為終端類型。
xterms
在八十年代初期,產生了X Window System 。九十年代早期,產生了XFree86 。
X Window 中一個很大的好處是可以運行多個虛擬(virtual)終端。甚至在 X Window 下就
有這麼個應用程序--'xterm'。您將發現'xterm'和'virtual terminal'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一樣
的。其他的終端模擬器(terminal emulator),如 rxvt、konsole、aterm、eterm、wterm 等等。
終端模擬器(又稱為虛擬終端)通過偽(pseudo) tty 設備-- pty 與系統相連,並且使用
自己的顯示標准--xterm 。這導致不同的終端模擬器可能在一些按鍵或程序上存在細小的差別,
這取決於模擬器多大程度上遵守了'xterm'的顯示標准。
shells
shell是用戶和linux(或者更准確的說,是你和Linux內核)之間的接口程序。 你
在提示符下輸入的每個命令都由shell先解釋然後傳給linux內核。
為了在終端中運行程序,需要 shell 。shell 是操作系統的一部分,用來與用戶打交道,
並且可以用來協調各個命令。
第一個真正的 Unix shell -- 'sh',亦稱為'Bourne shell',誕生於 1975 年, 作者是
Steve Bourne 。很快,出現了其他 shell ,如基於原始'Bourne shell'的'ksh'、'zsh',後
者常用作專屬 Unixes 系統中的標准 shell ;也有一些從 C 語言中衍生出來的 shell , 如
'csh'或'tcsh'。
在 linux 中,標注的 shell 是'bash',即 the GNU Bourne-Again Shell 。這個 shell
功能非常強大,壓縮的 man page 就有 50 KB 。
Shell 起步
首先,有一點小說明:在平常應用中,建議您不要用'root'帳號運行 shell , 如果您還
是新手,這一點尤其要注意。作為普通用戶,不管您有意還是無意,都無法破壞系統;但如果
是'root',那就不同了,只要敲幾個字母,就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
當您登入系統或打開一個 xterm 窗口,首先看到的是提示符(prompt)。Red Hat linux
的標准提示符包括了您的用戶名、登入的主機名(沒有設置的話,是'localhost')、 當前所
在的目錄(working Directory)、提示符號:
[tom@belbo tom]$
我以用戶名'tom'登入名為'belbo'的主機,當前在我的 home 目錄--'/home/tom'中。
'root'的提示符:
[root@belbo root]#
除了不同的用戶名外,提示符號由'$'變成了'#'。根據 Bourne shell 的傳統,普通用戶
的提示符以'$'結尾,而超級用戶用'#'。
提示符的每個部分都可以定制,您在後面將有更深的了解。
要運行命令的話,您只要在提示符後敲進命令,然後在按 鍵。shell將在其路徑
中(詳情見後)搜索這個命令,找到以後就運行,並在終端裡輸出相應的結果(如果有的話),
命令結束後,再給出新的提示符:
[tom@belbo tom]$ whoami
tom
[tom@belbo tom]$
當您敲 ENTER 時,光標(cursor)在哪裡並不要緊,因為 shell 總是會整行地讀取。
基本的命令有:'ls'(list directory ,列出目錄內容)、'cp'(copy ,復制)、'mv'
(move / rename ,移動/重命名),'cd '(change directory ,改變目錄),這些命令後
面都可以跟上一幫可選項,這方面 man page 有詳細的介紹(man ls, man mv 等等)。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幾個術語(terminology)。
命令可能帶一些可選項(options)、參數(arguments):
mv -i file dir
其中'-i'是命令'mv'的一個可選項,而'file'和'dir'則是參數。 所有可選項在該命令的
man page 都中有詳細的介紹(此例中用 man mv),而參數則由您提供。可選項決定命令如何
工作,而參數則用於確定命令作用的目標。
第二篇:自動補齊/命令行的歷史記錄/編輯命令行/可用的 Shell 快捷方式
Unix (及後繼者 linux)在命令行下面誕生,因此,Unix 中的命令行有許多非常實用的
功能。
自動補齊
如何用'cd'(改變目錄,change directory)最快地從您當前所在的 home 目錄跳到
'/usr/src/redhat/'呢?
cd /usrr
這稱為'命令行自動補齊'(automatic command line completion), 這在平常應用中是不
可缺少的。讓我們仔細看看這個例子:
cd /u
擴展成了 cd /usr/ ,很簡單吧。下面的
cd /usr
擴展為 cd /usr/src/ 。
如果您只敲了cd /us, '/usr'下匹配的('cd /u*/s*')三個子目錄將列出供
您選擇:'/usr/sbin'、'/usr/share'和'/usr/src'。
因此, 鍵可以很方便地用於根據前幾個字母,來查找匹配的文件或子目錄。比如,
ls /usr/bin/zip 將列出所有'/usr/bin'下面,以字符串'zip'開頭的文件或子目錄。當
然,完成這類任務還有更厲害的命令,但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
另外,碰到長文件名時就顯得特別方便。假設您要安裝一個名為
'boomshakalakwhizbang-4.6.4.5-i586.rpm'的 RPM 包,您輸入 rpm -i boom ,如果目
錄下沒有其他文件能夠匹配,那 shell 就會自動幫忙補齊。
cd /usrl
將擴展成 cd /usr/src/linux ,並等待繼續。'/usr/src'中有兩個匹配的目錄:
'/usr/src/linux-[...]'、'/usr/src/linux'。如何告訴 shell 您想要後面的那個呢? 只要
跟一個斜線(/ ,slash),就可以選擇後面的那個了。
假如您不確定是'/usr/src/linux/Documentation'還是'/usr/src/linux/documentation'。
而您知道,linux 是區分大小寫的。如果已經仔細讀過前面部分的話,您想到可以用:
cd /usrl/d
擴展成了'/usr/src/linux/drivers/',因此應該是'Documentation'(大寫的'D')。
這種補齊對命令也有效:
[tom@belbo tom]$ gre
grecord grefer grep
[tom@belbo tom]$ gre
在這裡 shell 將列出所有以字符串'gre'開頭的已知命令。
命令行的歷史記錄
通過按向上方向鍵,您可以向後遍歷近來在該控制台下輸入的命令。用向下方向鍵可以向
前遍歷。與 SHIFT 鍵連用的話,您還可以遍歷以往在該控制台中的輸出。 您也可以編輯舊的
命令,然後再運行。
按 後,shell 就進入"reverse-i(ncremental)-search"(向後增量搜索)模式。
現在輸入您要找的命令的首字母:
(reverse-i-search)`':. 敲入 'i'可能會變成:
(reverse-i-search)`i': isdnctrl hangup ippp0
如果您再按 鍵,上面的命令將再次執行。而如果您按了向右、向左方向鍵或
,上面的命令將回到普通的命令行,這樣您就可以進行適當編輯。
編輯命令行
通過光標和功能鍵(Home、End 等鍵),您可以浏覽並編輯命令行,如果您需要,還可以
用鍵盤的快捷方式來完成一般的編輯:
CTRL k : 刪除從光標到行尾的部分
CTRL u : 刪除從光標到行首的部分
ALT d : 刪除從光標到當前單詞結尾的部分
CTRL w : 刪除從光標到當前單詞開頭的部分
CTRL a : 將光標移到行首
CTRL e : 將光標移到行尾
ALT a : 將光標移到當前單詞頭部
ALT e : 將光標移到當前單詞尾部
CTRL y : 插入最近刪除的單詞
!$ : 重復前一個命令最後的參數。
例如:您用命令 mkdir peter/pan/documents/tinkerbell 新建了一個目錄,現在您向用
命令'cd'進入該目錄,您可以用 cd !$,shell 將把前一個命令'mkdir'的參數添加到現在的
'cd'後面。
當您更深入了解linux後,將看到這些快捷方式在其他應用程序下輸入時,有時也有效,
比如,在浏覽器中的輸入框中。
可用的 Shell 快捷方式
Red Hat linux 帶有不少快捷方式,其中一部分是 bash 原來就有的,而還有一些則是為
您預先設置的(在後面您將看到如何設置)。
由於 home 目錄是每位用戶的活動中心,許多 Unix 對此有特殊的快捷方式。
'~'就是您的 home 目錄的簡寫形式。我們假設您在其他目錄, 想把一個名為'sometext'
的文件復制到您 home 目錄下的 'docs'子目錄中。除了輸入:
cp sometext /home/myusername/docs
您還可以用簡寫:
cp sometext ~/docs
理論上,這也可以應用在命令'cd'上。無論當前路徑在哪裡,cd ~ 將回到您的home目錄。
其實還可以簡化,只要鍵入 cd ,就可以返回 home 目錄了。
Red Hat linux 為您提供了一些預先設置的快捷方式(稱為'別名',aliases),比如:
ll :將執行'ls -l -k'(以長格式列出目錄內容,包括一些文件屬性,並以 KB 而不是 byte 為單位顯示文件大小)
ls :將執行'ls -F --color=auto'(列出目錄內容,加上文件類型標識,並使用顏色)
現在,您應該對 shell 及一些快捷方式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下面我們來看看除了應用一些簡單的命令,shell 還能作什麼。
第三篇:命令的排列/命令的任務調度/命令的替換
命令的排列
現在您將看到一些常用的命令排列。您可能想在一行中給出所有命令,然後就可以把注意
力轉移到其他地方。沒問題,shell 允許您在不同的命令之間,放上特殊的排列字符
(queuing characters) 。這兒將介紹最常用的兩種。
請注意,為了看起來更清楚,我在這些字符兩旁加了空格。而在實際應用中,您不一定要
這麼做,'ls -a ; du -hs'和'ls -a;du -hs'的效果是一樣的。
command1 ; command2
先執行 command1 ,不管 command1 是否出錯,接下來執行 command2 。
例如:
ls -a ; du -hs
將先在屏幕上列出目錄中的所有內容,然後列出所有目錄及其子目錄所占磁盤大小。
command1 && command2
只有當 command1 正確運行完畢後,才執行 command2 。
例如:
ls -a bogusdir && du -hs
將返回 ls: bogusdir: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而'du'則根本沒有運行(這是因
為您沒有'bogusdir'目錄)。如果您將符號換成了';','du'將被執行。
為了進一步說明';'和'&&'的區別,及一般命令排列的用處,下面舉一個經典的例子:linux
內核的編譯和安裝。
要編譯、安裝 linux ,您需要執行一串命令:'make dep'、'make clean'、'make bzImage'、
'make modules'、'make modules_install'和'make install'。如果要等一個命令完成後,再
輸入下一個,再等,再輸入,……,那就太麻煩了。另一方面,每個命令只有當前面的命令都
正確執行完畢後,才能開始執行。如果您用';'來排列命令,則即使有命令執行失敗, 後面的
也照常運行,最後,您可能在'/boot'目錄下得到一個有問題的內核映像(image)。而用'&&':
make dep && make clean && make bzImage && make modules && make modules_install && make install
不需要中途打斷,就可以編譯內核及其模塊,並完成後面的安裝。
命令的任務調度
當您在終端裡運行一個命令或開啟一個程序時,終端要等到命令或程序運行完畢後,才能
再被使用。在 Unix 中,我們稱這樣的命令或程序在前台(foreground)運行。如果您想在終端
下運行另一個命令,則需要再打開一個新的終端。
但這裡還有一個更優雅的辦法,稱為任務調度(jobbing)或後台(backgrounding)。當您運
用任務的調度或將命令置於後台,終端就立即解放了,這樣一來,終端立即就可以接受新的輸
入。為實現這樣的目的,您只需在命令後面添加一個 & :
gqview &
告訴 shell 將圖片查看器'GQview'放到後台去執行(即當成 job 來運行)。
命令 jobs 將告訴您,在這個終端窗口中,運行著哪些命令與程序:
jobs
[1]+ Running gqview &
當您要關閉終端窗口時,這一點就很重要,因為關閉終端將導致所有在其中運行的任務都
將被中止,在此例中,如果您關閉了終端,由這個終端開啟的 GQview 程序也將被關閉。
但如何將前台運行的一個程序放到後台去?沒問題:
gqview
[2]+ Stopped gqview
bg
[2]+ gqview &
組合鍵 將掛起終端中正在運行的程序,然後您就可以用 bg 命令將其放到後台
去執行。
請注意,在後台運行圖形應用程序有時候是有用處的,這樣可以在終端下顯示這個程序的
出錯信息,雖然這對您可能沒有直接的幫助,當如果碰到了麻煩,向別人詢問時,這些出錯提
示就有用武之地了。
一些圖形程序,很可能還處在測試期(Beta),盡管在後台執行,也會在終端中輸出一些信
息。如果您對此不滿,可以用下面命令:
command &>/dev/null &
這不僅將程序送到後台執行,還將其輸出發到'/dev/null'文件。 '/dev/null'是系統的
"碎紙機" (shredder),所有送到那裡的信息都將消失殆盡。
命令的替換
命令替換(Command substitution)是一項很實用的功能。我們假設,您想看看 XFree86
文檔中的 'README.mouse'文件,但您不知道這個文件的位置。但您是位機靈的用戶,已經聽說
了'locate'命令,也安裝了'slocate'包,您就可以用:
locate README.mouse
發現那個文件在'/usr/X11R6/lib/X11/doc'。現在您就可以在終端裡用'less'或在文件管
理器中進入那個目錄然後讀取文件。而命令替換可以給您帶來一些便捷:
less $(locate README.mouse)
一步到位。命令'locate README.mouse'的輸出(= /usr/X11R6/lib/X11/doc/README.mouse)
作為'less'的參數,然後就可以顯示文件內容了。
這種機制的語法是:
command1 $(command2)
除了'$( )',您還可以用後引號(backquote):
command1 `command2`
這樣雖然可以減少輸入,但可讀性差,而且很容易就和沒有替換功能的一般單引號混淆。
這裡有另外一個例子。我們假設,您打算結束一個名為'rob'的程序。您先得用命令
'pidof'找出相應的進程號(Process ID),然後以這個 PID 為參數,運行'kill'命令,這樣就
可以結束'rob'程序。除了用:
pidof rob
567
kill 567
您還可以試試:
kill `pidof rob`
怎麼樣,效率有所提高吧?
在下一篇中,我將接著介紹 shell 的另外兩種實用的機制:文件名匹配、輸出重定向。
第四篇:文件名匹配/輸出重定向
文件名匹配
文件名匹配使得您不必一一寫出名稱,就可以指定多個文件。您將用到一些特殊的字符,
稱為通配符(wildcards)。
假設您想用'rm'命令刪除目錄下所有以字符串'.bak'結尾的文件。除了在'rm'後跟上所
有文件名作為參數,您還可以用通配符'*':
rm *.bak
'*'可匹配一個或多個字符。在本例中, 您告訴 shell 將命令'rm'的參數擴展到"所有以
'*.bak'結尾的文件",shell 就將擴展後的參數告訴'rm'命令。
您將看到,shell 在命令執行前,就將讀取並解釋命令行。正是因為這個,您才可以將通
配符用於 shell 命令的參數中。
讓我們更進一步來認識通配符'*'。假定您有個目錄,其中含文件'124.bak'、'346.bak'
及'583.bak'。您想只保留文件'583.bak',可以用:
rm *4*.bak
shell 就將'*4*.bak'擴展成"所有含'4'並以'.bak'結尾的字符串"。
注意到 rm 4*.bak 無法工作,因為這匹配的是以'4'開頭的文件。由於目錄中沒有這樣的
文件,shell 將這個模式擴展為空的字符串,故'rm'將返回出錯信息:
rm: cannot remove `4*.bak':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如果您想保留文件'346.bak',而刪除'124.bak'和'583.bak'。這看起來有些難度, 因為
被刪文件的名稱除了後綴其他都不同。但幸運的是,您可以用不含有來指定文件:
rm *[!6].bak
這將被讀為:除了以'6.bak'結尾的文件,刪除其他所有以'.bak'結尾的文件。 您必須將
取反號(negation sign)與取反字符(這裡是 6)放到括號中,不然的話,shell 會將驚歎號
(exclamation mark)解釋成歷史記錄替換的開始(the beginning of a history substitution)。
取反號在本篇介紹的所有匹配模式中都有效。
請注意:通配符'*'與取反號連用,很容易產生問題。猜猜
rm *[!6]*.bak
表示什麼?這個命令將刪除所有文件,甚至包括名稱中包含'6'的文件。如果您將通配符
'*'放到了取反號前面和後面,實際上取反號將失效,因為 shell 將其解釋為"所有名稱中任
何位置都不含該字符的文件"。在我們的例子裡,只有文件'666.bak'不符合該模式。
第二個通配符是問號(question mark):'?'。在匹配時,一個問號只能代表一個字符。為
了示范其用途,我們在上例的假設中添加兩個新文件:'311.bak~'和'some.text'。現在, 列
出所有在點號後有四個字符的文件:
ls *.????
問號通配符能夠有效地避免上面提到的'取反號陷阱'(negation trap):
rm *[!4]?.*
將擴展成"所有除了點號前倒數第二個字符為'4'的文件",也就是只保留文件'346.bak'。
您可能會問,有沒有其他匹配方式?到目前為止,您只看到了在指定位置匹配唯一字符的
方法。但其實您也可以這樣:
ls [13]*
將列出所有以字符'1'或'3'開頭的文件;在我們的例子中,文件'124.bak'、'311.bak~'
和'346.bak'匹配。注意到您必須用中括號將匹配的模式括起來,否則模式只匹配以字符串'13'
開頭的文件。
接下來,您將高興地看到還可以定義匹配的范圍:
ls *[3-8]?.*
將列出所有點號前倒數第二個字符落在'3'到'8'范圍的文件。在我們的例子中,匹配的文
件是'346.bak'和'583.bak'。
引用 shell 的特殊字符
但是,上面的那些機制存在一個缺點:shell 總在命令執行前,試著進行擴展。有時候,
會變得很棘手:
文件名包含特殊字符。
假設您在那個目錄中還有一個名為'!56.bak'的文件。下面試圖進行模式匹配:
rm !*
rm
rm: too few arguments
shell 將'!*'解釋成歷史記錄的替換(加入前一個命令的所有參數),而不是匹配方式。
命令本身帶特殊字符作參數。
一些 linux 下的命令行工具,比如 (e)grep、sed、awk、find 及 locate ,都使用自己
的正則表達式(regular eXPressions)。這些表達式與模式匹配看起來驚人地相似, 但在某些
地方又有所不同。
但為了使這些特殊命令生效,shell 就不能先將其當作模式匹配來解釋:
find . -name [1-9]* -print
find: paths must precede expression
應該是:
find . -name '[1-9]*' -print
./346.bak
./124.bak
./583.bak
./311.bak~
您可以通過反斜線(back slash)來引用特殊字符,比如 ! 、$ 、? 或空格:
ls !*
!56.bak
或者用(單)引號:
ls '!'*
!56.bak
請注意,要看清楚引號應該放在什麼位置。命令 ls '!*' 將查找名為'!*'的文件, 這是
由於通配符也在引號間,所以只能依照字面來解釋。
輸出重定向
Unix 的理念是匯集許多小程序,每個東東都有特殊的專長。 復雜的任務不是由大型軟件
完成,而是運用 shell 的機制,組合許多小程序共同完成。重定向就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多個命令間重定向
這要通過管道(pipe),由管道符號|來標識。語法是:
command1 command2 command3 等等
這種格式您一定已經見到過了。管道經常將一個程序的輸出送到'more'或'less'來閱讀。
ls -l less
其中,第一個命令提供目錄內容,第二個則將其以翻頁的方式顯示。更復雜的例子如:
rpm -qa grep ^x less
第一個命令給出所有已安裝的 RPM 包,第二個則將其過濾(filter:'grep'),只剩下以
'^x'開頭的包,第三個命令則將結果以翻頁的方式顯示。
重定向至文件
有時,您希望將命令的輸出結果保存到文件中,或以文件內容作為命令的參數。這可以通
過'>'和'<'來實現。
command > file
將 command 的輸出保存到 file 中,這將覆蓋 file 中的內容:
ls > dirlist
將當前目錄的內容保存到'dirlist'文件。
command < file
將 file 內容作為 command 的輸入:
sort < dirlist > sdirlist
將文件'dirlist'的內容送到命令'sort',然後再將排序後的結果送到文件'sdirlist'。當然,您也可以一步到位:
ls sort > sdirlist
一種特殊的方式是'command 2> file'。這將 command 執行的出錯信息送到 file 中。這個您到時候會需要……
另一種操作符是'>>',這將輸出添加到已存在的文件中:
echo "string" >> file
將 string 加到文件 file 中。這是不打開文件而完成編輯的好辦法!
但是,'<'和'>'操作符都有一個重要的限制:
command < file1 > file1
將刪除 file1 的內容,而
command < file1 >> file1
卻可以很好地工作,將加工過的 file1 內容加回到文件中。
熟知了許多 shell 的機制後, 您可能急著想知道如何來定制環境。在後面的兩篇中,您
將得到這方面的啟示。在最後一篇中,還有一段如何處理 shell 出錯信息的常見問答(FAQ),
及一些配置技巧。
第五篇:bash 配置文件/提示符/改變 $PATH
bash 配置文件
在您的 home 目錄下,運行
ls .bash*
您將看到這些文件:
.bash_history :記錄了您以前輸入的命令,
.bash_logout :當您退出 shell 時,要執行的命令,
.bash_profile :當您登入 shell 時,要執行的命令,
.bashrc :每次打開新的 shell 時,要執行的命令。
請注意後兩個的區別:'.bash_profile'只在會話開始時被讀取一次,而'.bashrc'則每次
打開新的終端(如新的 xterm 窗口)時,都要被讀取。按照傳統,您得將定義的變量,如
PATH ,放到'.bash_profile'中,而象 aliases(別名)和函數之類,則放在'.bashrc'。 但
由於'.bash_profile'經常被設置成先讀取'.bashrc'的內容,您如果圖省事的話,就把所有配
置都放進'.bashrc'。
這些文件是每一位用戶的設置。系統級的設置存儲在'/etc/profile'、'/etc/bashrc' 及
目錄'/etc/profile.d'下的文件中。但您得習慣用各自的配置文件:編輯不需要'root'權限,
還可以使您的設置更有個性。當系統級與用戶級的設置發生沖突時,將采用用戶的設置。
提示符
每次當您打開一個控制台(console)或 xterm 時,最先看到的就是提示符(prompt),類似於:
account@hostname ~ $
在默認設置下,提示符將顯示您的用戶名、主機名(默認是'localhost')、當前所在目錄
(在 Unix 中,'~'表示您的 home 目錄)。
按照傳統,最後一個字符可以標識您是普通用戶($),還是'root'(#)。
您可以通過 $PS1 變量來設置提示符。命令
echo $PS1
將顯示當前的設定。其中可用字符的含義在 man bash 的'PROMPTING'部分有說明。
如何才能完成理想的設置呢?對於健忘的初學者來講,默認設定有些不友好,因為提示符
只顯示當前目錄的最後一部分。如果您看到象這樣的提示符
tom@localhost bin $
您的當前目錄可能是'/bin'、'/usr/bin'、'/usr/local/bin'及'/usr/X11R6/bin'。當然,
您可以用
pwd (輸出當前目錄,print working directory)
能不能叫 shell 自動告訴您當前目錄呢?
當然可以。這裡我將提到的設定,包括提示符,大都包含在文件'/etc/bashrc'中。 您可
以通過編輯各自 home 目錄下的'.bash_profile'和'.bashrc'來改變設置。
在 man bash 中的'PROMPTING'部分,對這些參數(parameter)有詳細說明。您可以加入一
些小玩意,如不同格式的當前時間,命令的歷史記錄號,甚至不同的顏色。
在'~/.bashrc'中,我喜歡的設定是:
PS1="[
按照傳統,最後一個字符可以標識您是普通用戶($),還是'root'(#)。
您可以通過 $PS1 變量來設置提示符。命令
echo $PS1
將顯示當前的設定。其中可用字符的含義在 man bash 的'PROMPTING'部分有說明。
如何才能完成理想的設置呢?對於健忘的初學者來講,默認設定有些不友好,因為提示符
只顯示當前目錄的最後一部分。如果您看到象這樣的提示符
tom@localhost bin $
您的當前目錄可能是'/bin'、'/usr/bin'、'/usr/local/bin'及'/usr/X11R6/bin'。當然,
您可以用
pwd (輸出當前目錄,print working directory)
能不能叫 shell 自動告訴您當前目錄呢?
當然可以。這裡我將提到的設定,包括提示符,大都包含在文件'/etc/bashrc'中。 您可
以通過編輯各自 home 目錄下的'.bash_profile'和'.bashrc'來改變設置。
在 man bash 中的'PROMPTING'部分,對這些參數(parameter)有詳細說明。您可以加入一
些小玩意,如不同格式的當前時間,命令的歷史記錄號,甚至不同的顏色。
在'~/.bashrc'中,我喜歡的設定是:
PS1="[
ls .bash*
您將看到這些文件:
.bash_history :記錄了您以前輸入的命令,
.bash_logout :當您退出 shell 時,要執行的命令,
.bash_profile :當您登入 shell 時,要執行的命令,
.bashrc :每次打開新的 shell 時,要執行的命令。
請注意後兩個的區別:'.bash_profile'只在會話開始時被讀取一次,而'.bashrc'則每次
打開新的終端(如新的 xterm 窗口)時,都要被讀取。按照傳統,您得將定義的變量,如
PATH ,放到'.bash_profile'中,而象 aliases(別名)和函數之類,則放在'.bashrc'。 但
由於'.bash_profile'經常被設置成先讀取'.bashrc'的內容,您如果圖省事的話,就把所有配
置都放進'.bashrc'。
這些文件是每一位用戶的設置。系統級的設置存儲在'/etc/profile'、'/etc/bashrc' 及
目錄'/etc/profile.d'下的文件中。但您得習慣用各自的配置文件:編輯不需要'root'權限,
還可以使您的設置更有個性。當系統級與用戶級的設置發生沖突時,將采用用戶的設置。
提示符
每次當您打開一個控制台(console)或 xterm 時,最先看到的就是提示符(prompt),類似於:
account@hostname ~ $
在默認設置下,提示符將顯示您的用戶名、主機名(默認是'localhost')、當前所在目錄
(在 Unix 中,'~'表示您的 home 目錄)。
按照傳統,最後一個字符可以標識您是普通用戶($),還是'root'(#)。
您可以通過 $PS1 變量來設置提示符。命令
echo $PS1
將顯示當前的設定。其中可用字符的含義在 man bash 的'PROMPTING'部分有說明。
如何才能完成理想的設置呢?對於健忘的初學者來講,默認設定有些不友好,因為提示符
只顯示當前目錄的最後一部分。如果您看到象這樣的提示符
tom@localhost bin $
您的當前目錄可能是'/bin'、'/usr/bin'、'/usr/local/bin'及'/usr/X11R6/bin'。當然,
您可以用
pwd (輸出當前目錄,print working directory)
能不能叫 shell 自動告訴您當前目錄呢?
當然可以。這裡我將提到的設定,包括提示符,大都包含在文件'/etc/bashrc'中。 您可
以通過編輯各自 home 目錄下的'.bash_profile'和'.bashrc'來改變設置。
在 man bash 中的'PROMPTING'部分,對這些參數(parameter)有詳細說明。您可以加入一
些小玩意,如不同格式的當前時間,命令的歷史記錄號,甚至不同的顏色。
在'~/.bashrc'中,我喜歡的設定是:
P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