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認識腳本語言:通常指的是命令行界面的解析器。(來自維基的解釋)
第一部分:認識Shell
大家可以看到這裡使用了#!/bin/sh和!/bin/bash。可是倆者有什麼區別呢?下圖有解釋。
sh是bash的軟連接。sh對應的bash命令完整參數是:/bin/bash --posix(這裡感謝Yiffy)
第二部分:轉換命令使用
這裡可以看到我使用了tr替換命令(\0是null字符,\n表示換行)。
字符換行,那麼如果不換行張什麼樣子呢?
第三部分:基本Shell認識
這裡是一個基本認知。Shell腳本規定一個標准的變量寫法是先定義一個變量:
「var="value"」。然後使用
「${變量名
}」使用!(
「${#變量名
}」加上“#"表示統計長度)
第四部分:基本系統變量
PATH 表示環境變量, PWD 表示當前目錄,USER 表示當前用戶,UID 表示當前用戶的UID,SHEEL表示當前使用的SHELL,0表示當前文件名。
注意黃色的標識,環境變量一定要大寫。大寫。大寫。
第五部分:編寫小判斷ROOT程序
最後:總結已經錯誤更正
關於環境變量一節,是有問題的。問題在於截圖的SHELL寫成了SHEEL,所以沒有生效。
最最後。本文帶領大家認識了一個SHELL基本框架,包括了解釋器認識、替換命令、環境變量以及一個小的Shell判斷root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