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義變量的值時,我們可以使用其它變量來構造變量的值,在Makefile中有兩種方式來在用變量定義變量的值。
先看第一種方式,也就是簡單的使用“=”號,在“=”左側是變量,右側是變量的值,右側變量的值可以定義在文件的任何一處,也就是說,右側中的變量不一定非要是已定義好的值,其也可以使用後面定義的值。如:
foo = $(bar)
bar = $(ugh)
ugh = Huh?
all:
echo $(foo)
我們執行“make all”將會打出變量$(foo)的值是“Huh?”( $(foo)的值是$(bar),$(bar)的值是$(ugh),$(ugh)的值是“Huh?”)可見,變量是可以使用後面的變量來定義的。
這個功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是,我們可以把變量的真實值推到後面來定義,如:
CFLAGS = $(include_dirs) -O
include_dirs = -Ifoo -Ibar
當“CFLAGS”在命令中被展開時,會是“-Ifoo -Ibar -O”。但這種形式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遞歸定義,如:
CFLAGS = $(CFLAGS) -O
或:
A = $(B)
B = $(A)
這會讓make陷入無限的變量展開過程中去,當然,我們的make是有能力檢測這樣的定義,並會報錯。還有就是如果在變量中使用函數,那麼,這種方式會讓我們的make運行時非常慢,更糟糕的是,他會使用得兩個make的函數“wildcard”和“shell”發生不可預知的錯誤。因為你不會知道這兩個函數會被調用多少次。http://hovertree.com/menu/linux/
為了避免上面的這種方法,我們可以使用make中的另一種用變量來定義變量的方法。這種方法使用的是“:=”操作符,如:
x := foo
y := $(x) bar
x := later
其等價於:
y := foo bar
x := later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方法,前面的變量不能使用後面的變量,只能使用前面已定義好了的變量。如果是這樣:
y := $(x) bar
x := foo
那麼,y的值是“bar”,而不是“foo bar”。
上面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變量使用了,讓我們來看一個復雜的例子,其中包括了make的函數、條件表達式和一個系統變量“MAKELEVEL”的使用:
ifeq (0,${MAKELEVEL})
cur-dir := $(shell pwd)
whoami := $(shell whoami)
host-type := $(shell arch)
MAKE := ${MAKE} host-type=${host-type} whoami=${whoami}
endif
關於條件表達式和函數,我們在後面再說,對於系統變量“MAKELEVEL”,其意思是,如果我們的make有一個嵌套執行的動作(參見前面的“嵌套使用make”),那麼,這個變量會記錄了我們的當前Makefile的調用層數。
下面再介紹兩個定義變量時我們需要知道的,請先看一個例子,如果我們要定義一個變量,其值是一個空格,那麼我們可以這樣來:
nullstring :=
space := $(nullstring) # end of the line
nullstring 是一個Empty變量,其中什麼也沒有,而我們的space的值是一個空格。因為在操作符的右邊是很難描述一個空格的,這裡采用的技術很管用,先用一個 Empty變量來標明變量的值開始了,而後面采用“#”注釋符來表示變量定義的終止,這樣,我們可以定義出其值是一個空格的變量。請注意這裡關於“#”的使用,注釋符“#”的這種特性值得我們注意,如果我們這樣定義一個變量:
dir := /foo/bar # directory to put the frobs in
dir這個變量的值是“/foo/bar”,後面還跟了4個空格,如果我們這樣使用這樣變量來指定別的目錄——“$(dir)/file”那麼就完蛋了。
還有一個比較有用的操作符是“?=”,先看示例:
FOO ?= bar
其含義是,如果FOO沒有被定義過,那麼變量FOO的值就是“bar”,如果FOO先前被定義過,那麼這條語將什麼也不做,其等價於:
ifeq ($(origin FOO), undefined)
FOO = bar
end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