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編輯器VIM___操作篇
雖然從很久前就開始用 VIM 了,但一直都是半調吊 子,翻來覆去只用自己會的命令。最近為了提高書寫代碼的效率,還有 coding 時候的樂趣,又重新鑽研了一下 VIM,發現了一篇很好的 VIM 入門的文章,原文是英文版的,我覺得非常適合 VIM 使用入門,所以翻譯了過來。這裡是簡單的介紹了 VIM 的操作方式,並沒有說為什麼要用 VIM,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可以去 Google,VIM 被譽為編輯器之神。
這篇教程寫了在不同工作模式下使用 VIM 的一些基本技巧——即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命令模式(command mode), 存取文件等。目的是幫助剛剛接觸 VIM 的新手更加有效率的使用這個出色的編輯器。
說明:在這篇文章裡面,<C-X> 代表 Ctrl + X——就是按住 Ctrl 鍵然後再按 X。而且你可以在很多情況下使用 :help command 來獲得大部分命令的幫助,這個是 VIM 的內部幫助文件命令。
高效率移動
在插入模式之外
基本上來說,你應該盡可能少的呆在插入模式裡面,因為在插入模式裡面 VIM 就像一個“啞巴”編輯器一樣。很多新手都會一直呆在插入模式裡面,因為這樣易於使用。但 VIM 的強大之處在於他的命令行模式!你會發現,在你越來越了解 VIM 之後,你就會花越來越少的時間使用插入模式了。
使用 h、j、k、l
使用 VIM 高效率編輯的第一步,就是放棄使用箭頭鍵。使用 VIM,你就不用頻繁的在箭頭鍵和字母鍵之間移來移去了,這會節省你很多時間。當你在命令模式時,你可以用 h、j、k、l 來分別實現左、下、上、右箭頭的功能。一開始可能需要適應一下,但一旦習慣這種方式,你就會發現這樣操作的高效之處了。
在你編輯你的電子郵件或者其他有段落的文本時,你可能會發現使用方向鍵和你預期的效果不一樣,有時候可能會一次跳過了很多行。這是因為你的段落在 VIM 看來是一個大的長長的行。這時你可以在按 h、j、k 或者 l 之前鍵入一個 g,這樣 VIM 就會按屏幕上面的行如你所願的移動了。
在當前行裡面有效的移動光標
很多編輯器只提供了簡單的命令來控制光標的移動(比如左、上、右、下、到行首/尾等)。VIM 則提供了很多強大的命令來滿足你控制光標的欲望。當光標從一點移動到另外一點,在這兩點之間的文本(包括這兩個點)稱作被“跨過”,這裡的命令也被稱作是 motion。(簡單說明一下,後面會用到這個重要的概念)
這裡是常用到的一些命令(motion):
fx:移動光標到當前行的下一個 x 處。很明顯,x 可以是任意一個字母,而且你可以使用 ; 來重復你的上一個 f 命令。
tx:和上面的命令類似,但是是移動到 x 的左邊一個位置。(這真的很有用)
Fx:和 fx 類似,不過是往回找。
w:光標往前移動一個詞。
b:光標往後移動一個詞。
0:移動光標到當前行首。
^:移動光標到當前行的第一個字母位置。
$:移動光標到行尾。
):移動光標到下一個句子。
( :移動光標到上一個句子。
在整個文件裡面有效移動光標
VIM 有很多命令,可以用來到達文件裡面你想到達的地方。下面是一些在文件裡面移動的命令:
<C-F>:向下移動一屏。
<C-B>:向上移動一屏。
G:到文件尾
numG:移動光標到指定的行(num)。(比如 10G 就是到第 10 行)
gg:到文件首
H:移動光標到屏幕上面
M:移動光標到屏幕中間
L:移動光標到屏幕下面
*:讀取光標處的字符串,並且移動光標到它再次出現的地方。
#:和上面的類似,但是是往反方向尋找。
/text:從當前光標處開始搜索字符串 text,並且到達 text 出現的地方。必須使用回車來開始這個搜索命令。如果想重復上次的搜索的話,按 n。
?text:和上面類似,但是是反方向。
ma:在當前光標的位置標記一個書簽,名字為 a。書簽名只能是小寫字母。你看不見書簽的存在,但它確實已經在那裡了。
`a:到書簽 a 處。注意這個不是單引號,它一般位於大部分鍵盤的 1 的左邊。
`.:到你上次編輯文件的地方。這個命令很有用,而且你不用自己去標記它。
高效的輸入
使用關鍵詞自動完成
VIM 有一個非常漂亮的關鍵詞自動完成系統。這表示,你可以輸入一個長詞的一部分,然後按一下某個鍵,然後 VIM 就替你完成了這個長詞的輸入了。舉個例子:你有一個變量名為 iAmALongAndAwkwardVarName 在你寫的代碼的某個地方。也許你不想每回都自己一個一個字母的去輸入它。
使用關鍵詞自動完成功能,你只需要輸入開始幾個字母(比如 iAmAL),然後按 <C-N>(按住 Ctrl,再按 N)或者 <C-P>。如果 VIM 沒有給出你想要的詞,繼續按,直到你滿意為止,VIM 會一直循環它找到的匹配的字符串。
聰明的進入插入模式
很多新手進入插入模式都只是用 i。這樣當然可以進入插入模式,但通常不是那麼合適,因為 VIM 提供了很多進入插入模式的命令。下面是最常用的一些:
i:在當前字符的左邊插入
I:在當前行首插入
a:在當前字符的右邊插入
A:在當前行尾插入
o:在當前行下面插入一個新行
O:在當前行上面插入一個新行
c{motion}:刪除 motion 命令跨過的字符,並且進入插入模式。比如:c$,這將會刪除從光標位置到行尾的字符並且進入插入模式。ct!,這會刪除從光標位置到下一個歎號(但不包 括),然後進入插入模式。被刪除的字符被存在了剪貼板裡面,並且可以再粘貼出來。
d{motion}:和上面差不多,但是不進入插入模式。
有效的移動大段的文本
使用可視選擇(visual selections)和合適的選擇模式
不像最初的 VI,VIM 允許你高亮(選擇)一些文本,並且進行操作。這裡有三種可視選擇模式:
v:按字符選擇。經常使用的模式,所以親自嘗試一下它。
V:按行選擇。這在你想拷貝或者移動很多行的文本的時候特別有用。
<C-V>:按塊選擇。非常強大,只在很少的編輯器中才有這樣的功能。你可以選擇一個矩形塊,並且在這個矩形裡面的文本會被高亮。
在選擇模式的時候使用上面所述的方向鍵和命令(motion)。比如,vwww,會高亮光標前面的三個詞。Vjj 將會高亮當前行以及下面兩行。
在可視選擇模式下剪切和拷貝
一旦你高亮了選區,你或許想進行一些操作:
d:剪貼選擇的內容到剪貼板。
y:拷貝選擇的內容到剪貼板。
c:剪貼選擇的內容到剪貼板並且進入插入模式。
在非可視選擇模式下剪切和拷貝
如果你很清楚的知道你想拷貝或者剪切什麼,那你根本就不需要進入可視選擇模式。這樣也會節省時間:
d{motion}:剪切 motion 命令跨過的字符到剪貼板。比如,dw 會剪切一個詞而 dfS 會將從當前光標到下一個 S 之間的字符剪切至剪貼板。
y{motion}:和上面類似,不過是拷貝。
c{motion}:和 d{motion} 類似,不過最後進入插入模式。
dd:剪切當前行。
yy:拷貝當前行。
cc:剪切當前行並且進入插入模式。
D:剪切從光標位置到行尾到剪貼板。
Y:拷貝當前行。
C:和 D 類似,最後進入插入模式。
x:剪切當前字符到剪貼板。
s:和x類似,不過最後進入插入模式。
粘貼
粘貼很簡單,按 p。
使用多重剪貼板
很多編輯器都只提供了一個剪貼板。VIM 有很多。剪貼板在 VIM 裡面被稱為寄存器(Registers)。你可以列出當前定義的所有寄存器名和它們的內容,命令為“:reg”。最好使用小寫字母來作為寄存器的名稱,因為大寫的有些被 VIM 占用了。
使用寄存器的命令為雙引號 "。
比如:我們要拷貝當前行到寄存器 k。你應該按 "kyy。(你也可以使用 V"ky。為什麼這樣也可以呢?)現在當前行應該已經存在了寄存器 k 裡面直到你又拷貝了一些東西進入寄存器 k。現在你可以使用命令 "kp 來粘貼寄存器 k 裡面的內容到你想要的位置。
避免重復
令人驚奇的 . 命令
在 VI 裡面,輸入 . (小數點符號),將會重復你輸入的上一個命令。比如,你上個命令為“dw”(刪除一個詞),VI 將會接著再刪除一個詞。
使用數字
使用數字也是 VIM 強大的而且很節省時間的重要特性之一。在很多 VIM 的命令之前都可以使用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將會告訴 VIM 這個命令需要執行幾次。比如:
3j 將會把光標向下移動三行。
10dd 將會刪除十行。
y3" 將會拷貝從當前光標到第三個出現的引號之間的內容到剪貼板。
數字是擴展 motion 命令作用域非常有效的方法。
記錄宏
有時候,你會發現你自己在文章的每段或者每行都重復相同的一系列動作。VIM 允許你記錄一個宏來完成你的特殊需要。
qregister:記錄宏到寄存器 register,這裡 register 是任意的你的寄存器的名字。比如 qa,將會記錄並且把宏存在寄存器 a 裡面。
q:結束宏的記錄。
@register:使用存在寄存器 register 的宏。比如 @a ,將會使用存在寄存器 a 裡面的宏。
必須要記住的是,宏只記錄了你的系列按鍵並且重復執行它們。它們不是魔法。因為在 VIM 裡面完成目的的方法有很多,所以有時候你要小心選擇命令來記錄你的宏。因為它們會在所有你要執行它的地方執行。
用 VIM 寫代碼
VIM 是一個用來寫代碼的絕好編輯器,因為它有一些特性是專門為程序員而設計的。這裡是一些常用的:
]p:和 p 的功能差不多,但是它會自動調整被粘貼的文本的縮進去適應當前代碼的位置。試一下!
%:匹配花括號、方括號、括號等。在一個括號的上面,然後按 %,鼠標就會出現在匹配的另外一半括號處。
>>:縮進所有選擇的代碼
<<:和上面類似,但是反縮進
gd:到達光標所在處函數或者變量的定義處。
K:在 Man 裡面查找光標當前所在處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