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def PATH_MAX static int pathmax = PATH_MAX; #else static int pathmax = 0; #endif #define SUSV3 200112L stati
一:關於/etc/passwd:關於/etc/passwd的內容理解在/etc/passwd 中,每一行都表示的是一個用戶的信息;一行有7個段位;每個段位用:號分割,比如下面是我的系統中的/etc/passwd 的兩行;beinan:x
一、GDB的靜態調試啟動方法:1、當需要在命令行通過gdb來啟動可執行程序的時候,可使用一下命令:這個時候gdb會加載可執行程序的符號表和堆棧,並為啟動程序作好准備;接下來,需要設置可執行程序的命令行參數:然後設置斷點: b或break
real user ID:實際用戶ID,指的是進程執行者是誰effective user ID:有效用戶ID,指進程執行時對文件的訪問權限saved set-user-ID:保存設置用戶ID,作為effective user ID的副本
1、簡介在Linux中,並不存在exec()函數,exec指的是一組函數,一共有6個,分別是:extern char **environ;int execl(const char *path, const char *arg, ...)
首先說明函數指針的定義形式: 數據類型 (* 函數指針名) (參數表);其中存儲類型一般不寫,用默認形式。可以選auto型、static型和extern型等。數據類型是指針所指向函數返回值的數據類型。參數表是指向函數的參數表。再說明一個
在C程序中,文件由文件指針或者文件描述符表示。ISO C的標准I/0庫函數(fopen, fclose, fread, fwrite, fscanf, fprintf等)使用文件指針,UNIX的I/O函數(open, close, re
1. / 文件系統的入口,最高一級目錄;2. /bin 基礎系統所需要的命令位於此目錄,是最小系統 所需要的命令,如:ls, cp, mkdir等。這個目錄中的文件都是可執行的,一般的用戶都可以使用。3. /boot 包含Linux內核
$PATH:決定了shell將到哪些目錄中尋找命令或程序,PATH的值是一系列目錄,當您運行一個程序時, Linux在這些目錄下進行搜尋編譯鏈接。編輯你的 PATH 聲明,其格式為:PATH=$PATH:<PATH 1>:&
exit和_exit函數都是用來終止進程的。當程序執行到exit或_exit時,系統無條件的停止剩下所有操作, 清除包括PCB在內的各種數據結構,並終止本進程的運行。但是,這兩個函數是有區別的。exit()函數的作用是:直接使用進程停止
可重入函數可重入函數(即可以被中斷的函數)可以被一個以上的任務調用,而不擔心數據破壞。可重入函數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被中斷,而一段時間之後又可以恢復運行,而相應的數據不會破壞或者丟失。可重入函數使用的變量有兩種情況:1.使用局部變量,變量保
intsystem(const char *cmdstring) /* with appropriate signal handling */{ pid_t pid;
zombie不占用內存也不占用CPU,表面上我們可以不用在乎它們的存在,然而事實上UNIX系統限制了某一時刻能同時存在的進程的最大數目。如果程序不及時清理系統中的zombie,最終會導致進程數過多,當再次需要產生新進程時就會出錯。鑒於上
p_pid = pid; // 記錄了clone 返回的pid /* Were all set */*thread = new_thread_id; return 0; } 總結:1)Linuxthrea
進程是程序執行時的一個實例,即它是程序已經執行到何種程度的數據結構的匯集。從內核的觀點看,進程的目的就是擔當分配系統資源(CPU時間、內存等)的基本單位。線程是進程的一個執行流,是CPU調度和分派的基本單位,它是比進程更小的能獨立運行的
條件變量通過允許線程阻塞和等待另一個線程發送信號的方法彌補了互斥鎖的不足,它常和互斥鎖一起使用。使用時,條件變量被用來阻塞一個線程,當條件不滿足時,線程往往解開相應的互斥鎖並等待條件發生變化。一旦其它的某個線程改變了條件變量,它將通知相
概述最常見的進程/線程的同步方法有互斥鎖(或稱互斥量Mutex),讀寫鎖(rdlock),條件變量(cond),信號量(Semophore)等。在Windows系統中,臨界區(Critical Section)和事件對象(Event)也
pthread_mutex_t* g_mutex; //創建共享的mutex void init_mutex(void) { int ret; //g_mutex一定要是進程間可以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