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能順應時代的潮流使用開源軟件、又不能把現有的MS Windows系統捨棄掉,難道真的是要每一位員工都在已安裝MS Windows的個人電腦上再安裝一套Linux,成為雙操作系統嗎?
目前可能不太可能推行的。 Linux與MS Windows的競爭訴求主要是在於軟件的開放與專屬,兩種操作系統都可以獨立運作,其基本功能包含視窗人機介面、網絡、數據庫連接等相關延申功能都是類似而不是互補的,所以裝在一部電腦上不會同時運作。
一般企業裡多數忙碌的上班族在用電腦工作的時候,講求的是方便與效率,因此無謂的鍵盤選擇或鼠標移動等動作是越少越好;如果覺得MS Windows不適用就會考慮改用Linux (反之亦然),不會在兩個操作系統之間不斷切換,增加不必要的動作。至於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是不是微軟也出一套開源的操作系統(叫做Winux?),或是Lindows冒出頭來,說實在誰也沒把握,但我想最後應該不會是兩個操作系統裝在一部個人電腦上。
因此,筆者認為平衡企業內Linux與MS Windows的應用比例,要先知道服務器、個人電腦等的數量,再分別統計所安裝的不同操作系統數目為依據才比較客觀。如果操作系統的總數大於電腦的總數,那不管比例如何,所謂的平衡是可質疑的。
“平衡”的主要意義在於合理化而不是均分化,否則企業只要把電腦總數除以二,一半用Linux,另一半用MS Windows就行了。分散式(Distributed)與集中式(Centralized)軟件架構選擇的例子可以說明平衡的意思。
早期的信息系統是只用一部大型電腦來擔綱,簡單明了,但如果電腦當機,整個系統就會停擺。後來,就有人提倡用好幾部小一點的電腦以網絡連起來共同合作,可以達成原來大型電腦的系統功能,雖然比較復雜,但如果其中有一部電腦當機,其他的電腦還能保持繼續運作,功能雖有減少,但不致造成系統全面停擺。集中式系統與分散式系統當然有其歷史背景,但是分散式系統並沒有把集中式系統淘汰掉,因為集中與分散各有其架構上的優點;前者適於要有全面掌握性的應用,後者適於工作可以分攤處理的應用。一般企業資源規劃系統都有一個集中式的數據庫來掌控全盤的經營資訊,但是並不是把所有部門的資料全部都放在裡面;各部門有其獨立的數據庫,而集中式數據庫裡有指標說明如何到各分散的數據庫裡去找出有關的資料。
企業在決定各個應用系統的架構區分時,並不是以應用系統的數量為因素,而是以應用的性質為基礎,譬如,屬於全盤管理、控制類的應用功能要采集中式架構來設計;屬於各別計算、處理資料類的應用功能則可以采用分散式架構來設計。平衡企業內Linux與MS Windows的應用比例,也要以應用性質為基礎。雖然兩種操作系統都可以擔任服務器,通常我都會建議把有多個工作(task)要同時處理、互動、管控類的隱性應用(例如網絡監測、資料存取權限管理等使用者不會直接感覺到的功能)交由Linux負責;把比較靠近使用者、需要親和力的顯性應用,交由MS Windows負責。至於使用者端的個人電腦或筆記型電腦,我看短期內大概還都是用MS Windows,不必勉強改用Linux會比較討好。
到底要怎樣平衡呢?再從實際應用面來觀察一下也許會更明白。
企業用Linux建置電子郵件服務器、網站服務器等等已經非常普遍,用Linux來擔任基本網絡安全的防火牆也很稱職,那剩下來的部分主要就是數據庫服務器與應用服務器了。全世界一些著名的數據庫管理系統為了市場競爭,大多提供高於業界共同標准功能的應用軟件呼叫介面,但這些介面卻不相容以致於相關應用軟件,無法輕松換用不同的數據庫管理系統,雖然他們都是合乎SQL標准。因此,數據庫服務器是否要采用MS Windows或Linux必須看所采用的數據庫管理系統是否支援該操作系統。
我的了解是這些數據庫供應廠商都已經宣布他們支持Linux。應用服務器最為復雜,因為應用部份本來就缺乏標准,不管底層用Linux或MS Windows,上層沒有應用軟件是沒有意義的。微軟的絕對優勢是就在MS Windows之上把應用軟件開發出來,不管有沒有標准,反正在整個MS Windows環境下應用軟件可以執行就是了。相對地,Linux的條件就比較吃虧,還待努力。我對應用服務器的看法是,企業裡每個人都會用到的應用系統,(譬如門禁、電子表單)不妨考慮采用Linux及MySQL;支援管理部門專用應用系統(譬如人事、財務)也許就用MS Windows會大家歡喜。
再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平衡的作法也可以只對Linux或MS Windows的價格、相關技術服務水准、原廠的承諾、可能風險等企業管理的因素著手。筆者認為Linux(或MS Windows亦同)的比例若是占整個企業所有電腦數目的1/3至2/3之間,應該都是屬於不錯的平衡態勢,至少管理人員心理上感覺比較安全。如果不在這個范圍內,或是根本算不清楚,那可能要再多費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