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的 initrd 技術是一個非常普遍使用的機制,linux2.6 內核的 initrd 的文件格式由原來的文件系統鏡像文件轉變成了 cpio 格式,變化不僅反映在文件格式上, linux 內核對這兩種格式的 initrd 的處理有著截然的不同。
initrd 的英文含義是 boot loader initialized RAM disk,就是由 boot loader 初始化的內存盤。在 linux內核啟動前, boot loader 會將存儲介質中的 initrd 文件加載到內存,內核啟動時會在訪問真正的根文件系統前先訪問該內存中的 initrd 文件系統。在 boot loader 配置了 initrd 的情況下,內核啟動被分成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先執行 initrd 文件系統中的"某個文件",完成加載驅動模塊等任務,第二階段才會執行真正的根文件系統中的 /sbin/init 進程。這裡提到的"某個文件",Linux2.6 內核會同以前版本內核的不同,所以這裡暫時使用了"某個文件"這個稱呼,後面會詳細講到。第一階段啟動的目的是為第二階段的啟動掃清一切障愛,最主要的是加載根文件系統存儲介質的驅動模塊。我們知道根文件系統可以存儲在包括IDE、SCSI、USB在內的多種介質上,如果將這些設備的驅動都編譯進內核,可以想象內核會多麼龐大、臃腫。
Linux2.4內核對 Initrd 的處理流程
為了使讀者清晰的了解Linux2.6內核initrd機制的變化,在重點介紹Linux2.6內核initrd之前,先對linux2.4內核的initrd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Linux2.4內核的initrd的格式是文件系統鏡像文件,本文將其稱為image-initrd,以區別後面介紹的linux2.6內核的cpio格式的initrd。 linux2.4內核對initrd的處理流程如下:
1. boot loader把內核以及/dev/initrd的內容加載到內存,/dev/initrd是由boot loader初始化的設備,存儲著initrd。
2. 在內核初始化過程中,內核把 /dev/initrd 設備的內容解壓縮並拷貝到 /dev/ram0 設備上。
3. 內核以可讀寫的方式把 /dev/ram0 設備掛載為原始的根文件系統。
4. 如果 /dev/ram0 被指定為真正的根文件系統,那麼內核跳至最後一步正常啟動。
5. 執行 initrd 上的 /linuxrc 文件,linuxrc 通常是一個腳本文件,負責加載內核訪問根文件系統必須的驅動, 以及加載根文件系統。
6. /linuxrc 執行完畢,真正的根文件系統被掛載。
7. 如果真正的根文件系統存在 /initrd 目錄,那麼 /dev/ram0 將從 / 移動到 /initrd。否則如果 /initrd 目錄不存在, /dev/ram0 將被卸載。
8. 在真正的根文件系統上進行正常啟動過程 ,執行 /sbin/init。 linux2.4 內核的 initrd 的執行是作為內核啟動的一個中間階段,也就是說 initrd 的 /linuxrc 執行以後,內核會繼續執行初始化代碼,我們後面會看到這是 linux2.4 內核同 2.6 內核的 initrd 處理流程的一個顯著區別。
Linux2.6 內核對 Initrd 的處理流程
linux2.6 內核支持兩種格式的 initrd,一種是前面第 3 部分介紹的 linux2.4 內核那種傳統格式的文件系統鏡像-image-initrd,它的制作方法同 Linux2.4 內核的 initrd 一樣,其核心文件就是 /linuxrc。另外一種格式的 initrd 是 cpio 格式的,這種格式的 initrd 從 linux2.5 起開始引入,使用 cpio 工具生成,其核心文件不再是 /linuxrc,而是 /init,本文將這種 initrd 稱為 cpio-initrd。盡管 linux2.6 內核對 cpio-initrd和 image-initrd 這兩種格式的 initrd 均支持,但對其處理流程有著顯著的區別,下面分別介紹 linux2.6 內核對這兩種 initrd 的處理流程。
cpio-initrd 的處理流程:
1. boot loader 把內核以及 initrd 文件加載到內存的特定位置。
2. 內核判斷initrd的文件格式,如果是cpio格式。
3. 將initrd的內容釋放到rootfs中。
4. 執行initrd中的/init文件,執行到這一點,內核的工作全部結束,完全交給/init文件處理。
image-initrd的處理流程:
1. boot loader把內核以及initrd文件加載到內存的特定位置。
2. 內核判斷initrd的文件格式,如果不是cpio格式,將其作為image-initrd處理。
3. 內核將initrd的內容保存在rootfs下的/initrd.image文件中。
4. 內核將/initrd.image的內容讀入/dev/ram0設備中,也就是讀入了一個內存盤中。
5. 接著內核以可讀寫的方式把/dev/ram0設備掛載為原始的根文件系統。
6. .如果/dev/ram0被指定為真正的根文件系統,那麼內核跳至最後一步正常啟動。
7. 執行initrd上的/linuxrc文件,linuxrc通常是一個腳本文件,負責加載內核訪問根文件系統必須的驅動, 以及加載根文件系統。
8. /linuxrc執行完畢,常規根文件系統被掛載
9. 如果常規根文件系統存在/initrd目錄,那麼/dev/ram0將從/移動到/initrd。否則如果/initrd目錄不存在, /dev/ram0將被卸載。
10. 在常規根文件系統上進行正常啟動過程 ,執行/sbin/init。
通過上面的流程介紹可知,Linux2.6內核對image-initrd的處理流程同linux2.4內核相比並沒有顯著的變化, cpio-initrd的處理流程相比於image-initrd的處理流程卻有很大的區別,流程非常簡單,在後面的源代碼分析中,讀者更能體會到處理的簡捷。
cpio-initrd同image-initrd的區別與優勢
沒有找到正式的關於cpio-initrd同image-initrd對比的文獻,根據筆者的使用體驗以及內核代碼的分析,總結出如下三方面的區別,這些區別也正是cpio-initrd的優勢所在:cpio-initrd的制作方法更加簡單。cpio-initrd的制作非常簡單,通過兩個命令就可以完成整個制作過程。
#假設當前目錄位於准備好的initrd文件系統的根目錄下:
bash# find . | cpio -c -o > ../initrd.img
bash# gzip ../initrd.img
而傳統initrd的制作過程比較繁瑣,需要如下六個步驟,#假設當前目錄位於准備好的initrd文件系統的根目錄下:
bash# dd if=/dev/zero of=../initrd.img bs=512k count=5
bash# mkfs.ext2 -F -m0 ../initrd.img
bash# mount -t ext2 -o loop ../initrd.img /mnt
bash# cp -r * /mnt
bash# umount /mnt
bash# gzip -9 ../initrd.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