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您现在的位置: Linux教程網 >> UnixLinux >  >> Linux基礎 >> Linux教程

Linux內存管理-free命令

一 free內存管理

作為一名linux系統管理員,監控內存的使用狀態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監控有助於了解內存的使用狀態,比如內存占用是否正常,內存是否緊缺等等,監控內存最常使用的命令有free、top等,下面是某個系統free的輸出: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6402432 16360492 41940 0 465404 12714880

-/+ buffers/cache: 3180208 13222224

Swap: 8193108 264 8192844

第一行:

total:物理內存的總大小。

used:已經使用的物理內存多小。

free:空閒的物理內存值。

shared:多個進程共享的內存值。

buffers/cached:磁盤緩存的大小。

第二行:代表物理內存使用情況。

第三行(-/+ buffers/cached):代表磁盤緩存使用狀態。

第四行:Swap表示交換空間內存使用狀態。

free命令輸出的內存狀態,可以通過兩個角度來查看:一個是從內核的角度來看,一個是從應用層的角度來看的。

推薦閱讀:

Linux內存管理之高端內存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3-06/85693.htm

Linux內存管理之分段機制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2-11/74480.htm

Linux內存管理伙伴算法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2-09/70711.htm 

1.從內核的角度來查看內存的狀態

就是內核目前可以直接分配到,不需要額外的操作,即為上面free命令輸出中第二行Mem項的值,可以看出,此系統物理內存有16G,空閒的內存只有41940K,也就是40M多一點,我們來做一個這樣的計算:

16402432-16360492=41940

其實就是總的物理內存減去已經使用的物理內存得到的就是空閒的物理內存大小。

[注意:

這裡的可用內存值41940並不包含處於buffers和cached狀態的內存大小

]

[注意:

 

如果你認為這個系統空閒內存太小,那你就錯了!

實際上,內核完全控制著內存的使用情況,linux會在需要內存的時候,或在系統運行逐步推進時,將buffers和cached狀態的內存變為free狀態的內存,以供系統使用。

]

2.從應用層的角度來看系統內存的使用狀態

也就是linux上運行的應用程序可以使用的內存大小,即free命令第三行“(-/+ buffers/cached)”的輸出,可以看到,此系統已經使用的內存才3180208K,而空閒的內存達到13222224K,繼續做這樣一個計算:

41940(Men:free)+(465404(Men:buffers)+12714880(Men:cached))=13222224(-/+ buffers/cached:free)

通過這個等式可知,應用程序可用的物理內存值是Mem項的free值加上buffers和cached值之和,也就是說,這個free值是包括buffers和cached項大小的,

對於應用程序來說,buffers/cached占有的內存是可用的,因為buffers/cached是為了提高文件讀取的性能,當應用程序需要用到內存的時候buffers/cached會很快地被回收,以供應用程序使用。

3.buffers與cached的異同

在 Linux 操作系統中,當應用程序需要讀取文件中的數據時,操作系統先分配一些內存,將數據從磁盤讀入到這些內存中,然後再將數據分發給應用程序;當需要往文件中寫數據時,操作系統先分配內存接收用戶數據,然後再將數據從內存寫到磁盤上。然而,如果有大量數據需要從磁盤讀取到內存或者由內存寫入磁盤時,系統的讀寫性能就變得非常低下,因為無論是從磁盤讀數據,還是寫數據到磁盤,都是一個很消耗時間和資源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linux引入了buffers和cached機制。

buffers與cached都是內存操作,用來保存系統曾經打開過的文件以及文件屬性信息,這樣當操作系統需要讀取某些文件時,會首先在buffers與cached內存區查找,如果找到,直接讀出傳送給應用程序,如果沒有找到需要數據,才從磁盤讀取,這就是操作系統的緩存機制,通過緩存,大大提高了操作系統的性能。但buffers與cached緩沖的內容卻是不同的。

buffers是用來緩沖塊設備做的,它只記錄文件系統的元數據(metadata)以及 tracking in-flight pages,而cached是用來給文件做緩沖。

[

更通俗一點說:

buffers主要用來存放目錄裡面有什麼內容\文件的屬性\權限等等。

cached直接用來記憶我們打開過的文件和程序。

]

測試:

為了驗證我們的結論是否正確,可以通過vi打開一個非常大的文件,看看cached的變化,然後再次vi這個文件,感覺一下兩次打開的速度有何異同,是不是第二次打開的速度明顯快於第一次呢?

接著執行下面的命令:

find /* -name *.conf

看看buffers的值是否變化,然後重復執行find命令,看看兩次顯示速度有何不同。 

Linux操作系統的內存運行原理,很大程度上是根據服務器的需求來設計的,例如系統的緩沖機制會把經常使用到的文件和數據緩存在cached中,linux總是在力求緩存更多的數據和信息,這樣再次需要這些數據時可以直接從內存中取,而不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磁盤操作,這種設計思路提高了系統的整體性能。

接下來請看第2頁: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3-08/88289p2.htm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