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多了自然要嘗試一下,於是開始安裝FreeBSD。可以到台灣那邊的服務器下載,速度很快,600K/s。半個小時就到本地硬盤。
下載地址:
半年前我安裝過它,現在早就忘記了,安裝過程不像紅帽的那樣簡單,(安裝之後才知道,比紅帽簡單,一切恐懼源於陌生)。它的安裝面面類似於紅帽子的專家安裝模式,首先要面對的是怎麼分區,網上有人說最簡單的是一個根分區一個SWAP分區,我試了,不行,奇怪的很!於是把分區再分一次:
/var 100M
/tmp 700M
/home 200M
/usr 7G
/ 1G
說明一下:
/usr:
放執行檔、設定檔等,日後安裝的軟件都會放在這裡,所以要大一點。如果要安裝X Window的話,至少要有 7 GB,因為在安裝過程中,編譯時會用去很大的空間,安裝完清除暫存檔後大概還是需要 3GB 吧。如果不安裝 X Window,只當服務器用的其它數據又位於另一個獨立的分割區,則 /usr 2GB 一定足夠。
/tmp:
是許多程序的暫存區,其權限通常是所有使用者都可以讀寫,而且這個目錄寫入頻繁,所以我將它獨立出來。如果您的服務器上所執行的程序會用到大量的暫存空間,您可以切大一點。您也可以將 /var/tmp 也獨立分割一個扇區,因為像 /tmp 及 /var/tmp 這二個目錄都是一般使用者可以寫入的地方,如果使用者在裡面放大量檔案而造成磁盤空間滿了,會影響原本的系統運作 (例如必須用到 /var/log、/var/mail、及 /var/spool 的郵件服務器等)。
/var
這是放使用者信件、寄信時暫存區及一些系統記錄(log) 的地方,如果信都不大、使用者不多,設成 100MB 也沒關系,如果要做郵件服務器的話,就設大一點吧。使用者新進的信件都會放在 /var/mail 目錄下,您也可以將這個扇區獨立出來,並在這個扇區上設定限制使用者磁盤空間配額。
/home
這個分割區會被用來存放使用者的數據,所以我將剩下的空間都給 /home 使用。如果您沒有分割出 /home
這個扇區,/home 這個目錄將使用 /usr 的扇區。
/ 根
根目錄,放開機必備文件,包含/bin、/etc、/sbin、/root.....等。
ok 開始安裝
中間也就是出來的第一個框,它會尋問你是否安裝其它程序,一定選“是”。接著,就會要你選擇要安裝的東西,默認的就可以了,不要改動,這是選擇第二張光盤安裝吧。如果沒有安裝第二張光盤裡的程序,那安裝成功有的苦受了,對於我們這樣的菜鳥來說,沒有KDE或GNOME,那等於白裝系統,而且,對著那黑不潴的東東,心煩,我也想過不裝,但是真的很難受,半年前如此格了它,也沒弄。
FreeBSD的桌面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