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背景:
這周要開始搭建測試管理系統bugzilla,第一步是裝操作系統。由於使用的機器配置非常的老,機器有4塊硬盤,每個硬盤17G;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裝上操作系統後,如何掛接硬盤還真是不會,在網上找了不少資料看,對資料進行歸類總結,在此收錄保存同時供大家需要時查看。
Redhat Linux 硬盤掛載方法!!!
參考資料網址:http://www.chinalinuxpub.com/read.php?wid=1080
硬盤掛載操作工作步驟:
1、先查看目前機器上有幾塊硬盤,查看命令有兩種:
命令1:# fdisk –l
命令2:# dmesg | grep sd
其中:fdisk命令說明如下:
fdisk命令用途:觀察硬盤的實體使用情形與分割硬盤用。
fdisk命令使用方法:
一、在 console 上輸入 fdisk -l ,觀察硬盤之實體使用情形。
二、在 console 上輸入 fdisk /dev/sda(具體磁盤名稱),可進入分割硬盤模式。
Ø 輸入 m 顯示所有命令列示。
Ø 輸入 p 顯示硬盤分割情形。
Ø 輸入 a 設定硬盤啟動區。
Ø 輸入 n 設定新的硬盤分割區。
Ø 輸入 e 硬盤為[延伸]分割區(extend)。
Ø 輸入 p 硬盤為[主要]分割區(primary)。
Ø 輸入 t 改變硬盤分割區屬性。
Ø 輸入 d 刪除硬盤分割區屬性。
Ø 輸入 q 結束不存入硬盤分割區屬性。
Ø 輸入 w 結束並寫入硬盤分割區屬性。
dmesg命令說明如下:
功能說明:顯示開機信息。
語 法:dmesg [-cn][-s ]
補充說明:kernel會將開機信息存儲在ring buffer中。您若是開機時來不及查看信息,可利用dmesg來查看。開機信息亦保存在/var/log目錄中,名稱為dmesg的文檔裡。
參 數:
-c 顯示信息後,清除ring buffer中的內容。
-s 預配置為8196,剛好等於ring buffer的大小。
-n 配置記錄信息的層級。
2、對要掛載的硬盤創建磁盤分區
創建磁盤分區步驟舉例如下:
# fdisk /dev/sdb
進入fdisk模式:
Command (m for help):m //查看fdisk命令幫助
Command (m for help):n //創建新分區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輸入e為創建擴展分區
p primary partition (1-4) //輸入p為創建主分區,這裡我們選擇p
Partion number(1-4):1 //第一個擴展分區,按需求可以最多分4個主分區
First Cylinder(1-1014,default 1): 1 //第一個主分區起始的磁盤塊數,可以選擇默認值
Last cylindet or +siza or +sizeM or +sizeK: +1024MB //可以是以MB為單位的數字或者
以磁盤塊數,這 裡我們輸入+1024MB表示分區大小為1G
這樣我們就創建完一個分區,如果要創建更多分區可以照上面的步驟繼續創建。所有分區創建完後用w保存分區。
Command (m for help): 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保存完成後重啟服務器,可以用#fdisk -l 命令檢查剛剛所建分區,可以在返回結果中確認/dev/sdb1的信息。
3、對要掛載的分區進行格式化
用如下命令將新建的分區格式化為ext3
# mkfs -t ext3 -c /dev/sdb1
mkfs 命令說明如下:
功能說明:建立各種文件系統。
語法:mkfs [-vV][fs][-f <文件系統類型>][設備名稱][區塊數]
補充說明:mkfs本身並不執行建立文件系統的工作,而是去調用相關的程序來執行。
參數:
fs 指定建立文件系統時的參數。
-t<文件系統類型> 指定要建立何種文件系統。
-v 顯示版本信息與詳細的使用方法。
-V 顯示簡要的使用方法。
4、掛載分區
格式化完後我們需要進行掛載分區,舉例如下:
# mkdir /test
# mount /dev/sdb1 /test
# df //用df命令進行查看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sda1 101089 9463 86407 10% /boot
none 62988 0 62988 0% /dev/shm
/dev/sdb1 485906 8239 452580 2% /test //新掛載的分區
為了在每次系統啟動時自動掛載新分區,需要修改/etc/fstab文件來進行自動掛載。在文件的末位加入如下一行:
/dev/sdb1 /test ext3 defaults 1 2
這樣服務器每次啟動都會自動掛載此分區,到此硬盤掛載工作就結束了。
mkdir命令說明如下:
功能:創建一個目錄(類似MSDOS下的md命令)。
語法:mkdir [選項] dir-name
說明:該命令創建由dir-name命名的目錄。要求創建目錄的用戶在當前目錄中(dir-name的父目錄中)具有寫權限,並且dir-name不能是當前目錄中已有的目錄或文件名稱。
參數:
- m 對新建目錄設置存取權限。也可以用chmod命令設置。
- p 可以是一個路徑名稱。此時若路徑中的某些目錄尚不存在,加上此選項後,系統將自動建立好那些尚不存在的目錄,即一次可以建立多個目錄。
mount命令說明如下:
功能:加載指定的文件系統。
語法:mount [-afFhnrvVw] [-L<標簽>] [-o<選項>] [-t<文件系統類型>] [設備名] [加載點]
用法說明:mount可將指定設備中指定的文件系統加載到Linux目錄下(也就是裝載點)。可將經常使用的設備寫入文件/etc/fastab,以使系統在每次啟動時自動加載。mount加載設備的信息記錄在/etc/mtab文件中。使用umount命令卸載設備時,記錄將被清除。
參數說明: 描述內容比較多,在這裡就不記錄了。 具體可訪問這個網址:http://blog.chinaunix.net/u1/55764/showart_1145424.html df命令說明如下: 功能:查看Linux 文
參數說明:
描述內容比較多,在這裡就不記錄了。
具體可訪問這個網址:http://blog.chinaunix.net/u1/55764/showart_1145424.html
df命令說明如下:
功能:查看Linux 文件系統的狀態信息,顯示各個分區的容量、已使用量、未使用量及掛載點等信息。
語法:df [選項]... [文件]...
參數說明:
-a, --all 包括大小為 0 個塊的文件系統
-B, --block-size=大小塊以指定<大小>的字節為單位
-h, --human-readable 以容易理解的格式印出文件系統大小 (例如 1K 234M 2G)
-H, --si 類似 -h,但取 1000 的次方而不是 1024
-i, --inodes 顯示 inode 信息而非塊使用量
-k 即 --block-size=1K
-l, --local 只顯示本機的文件系統
--no-sync 取得使用量數據前不進行 sync 動作 (默認)
-P, --portability 使用 POSIX 輸出格式
--sync 取得使用量數據前先進行 sync 動作
-t, --type=類型 只印出指定<類型>的文件系統信息
-T, --print-type 印出文件系統類型
-x, --exclude-type=類型 只印出不是指定<類型>的文件系統信息
-v (此選項不作處理)
--help 顯示此幫助信息並離開
--version 顯示版本信息並離開
常用操作:
df -k 以千字節KB 為單位顯示各分區的信息
df -a 顯示所有分區包括大小為0 的分區
df -T 顯示分區類型EXT2 或EXT3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