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前幾章的介紹, 您應該已經大致完成 Slackware Linux 的 系統安裝了。 本章介紹的話題, 主要是一些與系統安裝有直接或間 接關系的技術與觀念, 相信這些可以幫助您進一步了解 Linux。 筆 者也再次提醒, 對於想把 Linux 擺在嚴肅場合的朋友來說, 若沒有 把
透過前幾章的介紹, 您應該已經大致完成 Slackware Linux 的
系統安裝了。 本章介紹的話題, 主要是一些與系統安裝有直接或間
接關系的技術與觀念, 相信這些可以幫助您進一步了解 Linux。 筆
者也再次提醒, 對於想把 Linux 擺在嚴肅場合的朋友來說, 若沒有
把握系統安裝的品質, 不妨考慮重新安裝, 而透過更多的技術琢磨,
重新安裝後的系統必然可以更順暢運轉。
交大『雲觀 CD-ROM III』直接由 CD-ROM執行之安裝法
boo
tdisk 磁片可以當作系統急救磁片
如何自制 bootdisk
pkgtool 軟體維護
手工建置檔案系統
您需要虛擬記憶體嗎?
手工建造 Swap Partition
手工建造 Swap File
手工設定 LILO
如何解除LILO自動開機程序
□ 交大『雲觀 CD-ROM III』直接由 CD-ROM執行之安裝法
筆者很高興看到交大一群朋友們的努力, 出版了一份本土的 "Plug
& Play" Linux CD-ROM, 我想, 凡是受益於這份 CD-ROM 的朋友, 應
該有必要知道, 這 CD-ROM 主要是劉大川ⅱ黃界木堅ⅱ李欣??ⅱ李建
達以及張傑生等幾位先生先進們的努力所成就。
由於本 CD-ROM 也附有標准 Slackware Linux 2.1.0, 想正常安
裝 Linux 系統者 (其實這才是筆者所推薦的, 本節的 Play & Play
Linux 我感覺只適合用來作為 demo 用途, 不過這算是筆者的偏見而
已), 請三考第四章的說明即可, 不過, 仍有一點須要注意的, 就是
CD-ROM 上的路徑, 這部份您要回答 〃/slackware/slakware〃 (注
意不要拼錯字) 即可, 也就是在 setup 畫面選擇 "slackware/slakware
TransAmeritech CD" 選項。
這一節我們所要介紹的, 是此次交大 雲觀三的一個特色之一 --
Plug & Play, 這意思是說, 好像電器用品一樣, 插上電源就可以玩了,
雖然, 這樣說法或許有些誇張, 其真正的情況是說, 您「幾乎」 不需
要額外的進行正常的安裝程序, 而只需要一些些硬碟空間, 以及幾步簡
單的程序, 之後, 就可以直接從 CD-ROM 上跑 Linux!
底下我們就來看看如何把 Linux 插上去就可以玩 :-)
一樣的, 我仍然建議讀者先給 Linux 預備一個專有分割區 (
Partition) [注], 這個分割區不需要很大, 根據筆者
測試, 大約只需
要 13MB 到 15MB 空間即可進行安裝, 而安裝後系統實際占用空間大
約為 10MB左右。
有了一個分割區, 接下來的動作當然是建置檔案系統, 這就好像
DOS 的 FORMAT (格式化) 動作。 以上兩個動作, 仍然是標准的作業
系統安裝步驟, 以下的步驟才是特殊之處。
前面幾段話已經暗示了, 我們其實沒有辦法把 Linux 直接在雲觀
III CD-ROM 上跑, 真正的情況, 是雲觀 III CD-ROM 設計了一個 /usr
目錄, 這目錄收集了高達二百六十幾MB的應用軟體, 這些都是可立刻
執行的, 也就是說可以把 CD-ROM 的 /cdrom/usr目錄 掛在 / 檔案系
統之下的 /usr。 我們反過來說, 我們之前之所以要設立一個 13MB的
分割區, 是因為 Linux 系統的 / (root) 檔案系統仍然必須設立好,
且 / 檔案系統下的 /bin ⅱ /sbin/ⅱ /etcⅱ /bootⅱ /procⅱ /tmp
等等目錄架構是構成一部
Linux系統所必須有的, 這些雖然可以精簡陽
春, 可是卻不能沒有, 更重要的原因, Linux / 檔案系統有一部份是必
須可以讀也可以寫 (Read & Write), 而 CD-ROM 卻只能唯讀 (Read Only
)。
雲觀 III CD-ROM 所謂 Play & Play的設計, 就是把以上所提到的
這些最基本檔案系統, 事先壓縮成兩個獨立的檔案, 放在該 CD-ROM 內
(/cdrom/
linux/root.tgz 及 /cdrom/linux/var/tgz), 所以說, 我們
安裝時, 在觀念上, 就是直接把這兩個檔案直接解壓縮在這一個 13MB
的分割區上, 該分割區就立刻擁有一個完整的檔案系統架構。 這裡,
我們可以容易的看出, 這樣的安裝法完全不同於標准 Slackware Linux
安裝程序。
經過了直接的解壓縮安裝, 我們仍然需要非常簡單的系統設定,
而這部份又與 Slackware Linux安裝程序完全一樣, 於是我們可以完
全引用 setup 程式來做, 不過主要只做 setup 裡面的 SOURCE 與
CONFIGURATION兩道步驟。 當這到步驟也完成之後, 我們重新開機,
這時, 我們可以看到系統一啟動過程中, CD-ROM 燈號就立刻亮起來,
而且斷斷續續, 這是因為系統決大部分的東西都放在該 CD-ROM 內,
系統必須依靠 CD-ROM 才可以完整啟動機器, 更重要的, 我們所需
要的所有應用軟體, 也都擺在該 CD-ROM內。
希望以上羅哩羅唆的說明, 有助於觀念上的補充, 以下, 我們就
來看看實際上的操作細節。
步驟零, 分割區規劃:
首先您要根據第四章的說明, 規劃出至少 13MB 的硬碟空間, 再
次提醒您, 您必須在 Linux 環境下用 fdisk 來執行規劃, 更具體的
說, 是用 bootdisk及rootdisk兩張磁片開機後 (有關bootdisk 及
rootdisk 的選擇與制作, 請三考第三章), 執行 fdisk。
步驟一, 建置作檔案檔案系統:
假如想依照 Slackware Linux的標准程序來做的話, 可以三考第
四章的說明, 假如想迅速的手工操作的話, 可以三考第五章「手工建
置檔案系統」乙節的說明。
以上兩個步驟都可以用 Slackware Linux的 setup 標准安裝程序
來完成。
接下來的步驟才是本節的精華, 以下我們要做一些假設, 我們假
設所要安裝的分割區為 /dev/hda2, 使用之 CD-ROM 為 Panasonic
562B/563B, 讀者引用時, 記得依照您的實際情況做修改。
步驟二. 安裝前預備
以下步驟類似於 Slackware Linux setup 過程中, 所指令的 Target
與 Source等程序。
往下的步驟, 您也同樣選用恰當的 bootdisk 及 rootdisk 磁片
來啟動機器, 之後以 root 帳號進入系統, 接下來執行以下操作。
$ mount -t ext2 /dev/hda2 /mnt -o rw
這步驟與 Slackware Linux setup 程序的 Target 設定同樣意思。
$ mount -t iso9660 /dev/sbpcd /var/adm/mount -o ro
這步驟與 Slackware Linux setup 程序的 Source 設定同樣意思。 請
讀者特別留意, 假如您使用 Mitsumi 唯獨光碟機, 把 /dev/sbpcd
換成 /dev/mcd, 是 Sony CDU-31A 的話換成 /dev/sonycd, 是 Sony
CDU-535 的話換成 /dev/cdu535, 是 LMS/Philips 則換成 /dev/lmscd
, 其他 SCSI 唯讀光碟機則換成 /dev/scd0。
步驟三. Linux Plug & Play 安裝:
$ cd /cdrom/linux
$ install
正常的話, 您會在螢幕上看到一連串檔案拷貝的過程, 這步驟可
能維持一兩分鐘。
步驟四. 系統設定
這步驟您也可以引用 Slackware Linux 的 setup 標准安裝程序
來完成, 不過大約有兩點要留意, 在 setup 程序中, 只執行 SOURCE
以及 CONFIGURATION兩到程序即可, TARGET 不執行是因為剛剛步驟
二時已經完成, SOURCE之所以要重復做一次 (注意, 步驟二也同樣已
經做了), 我發現是因為 setup 會 umount 已經掛好的光碟機。
$ setup
這個指令就是您此刻唯一需要做的, 請三考第四章的說明, 細心
的完成 CONFIGURATION 的操作, 之後用 CONFIGURATION過程中所制
作的開機片重新啟動機器。 正常的話, 您就可以使用這 Plug & Play
Linux。
注. Linux 也可以在 UMSDOS模式下, 直接在 DOS Partition下執行,
但筆者不推薦這樣做, 尤其想把 Linux擺在有生產力應用所在者, 不
要試。
□ bootdisk 磁片可以當作系統急救磁片
這一章中, 我們首先來看看 bootdisk 作為救急磁片的用途。
Slackware Linux 的 bootdisk 的第一個救急用途, 就是用來
啟動硬碟內的 Linux 系統, 什麽時候需要用到呢? 比方說您原本
從硬碟開機突然失效了, 更不巧您也沒有做軟碟開機片, 這些情況
您就可以使用 bootdisk 開機 (沒有用到 rootdisk 磁片), 之後
在提示符號下使用 mount root=/dev/hda1 指令, 詳細情況如下面
螢幕所示。
LILO
Welcome to the Slackware Linux 2.0.2 Bootkernel disk!
If you have any extra parameters to pass to the kernel, enter them at the
prompt below. For instance, you might need something like this to detect the
hard drive on PS/1 and ValuePoint models from IBM:
ramdisk hd=cyl,hds,secs (Where "cyl", "hds", and "secs" are the number of
cylinders, sectors, and heads on the drive. Most
machine won't need this.)
Also, in a pinch, you can boot your system with a command like:
mount root=/dev/hda1
On machines with low memory, you can mount root=/dev/fd1 or
mount root=/dev/fd0 to install without a ramdisk. See LOWMEM.TXT for details.
If you wold rather load the root/install disk from your second floppy drive:
drive2 (or even this: ramdisk root=/dev/hd1)
DON'T SWITCH ANY DISKS YET! This prompt is just for entering extra paramters.
If you don't need to enter any paramters, hit ENTER to conitnue.
boot: mount root=/dev/hda1
把上面 /dev/hda1 換成您實際的情況就可以。
Slackware Linux bootdisk/rootdisk 組合也可以作為系統急救
磁片, 比方說您不小心修改 /etc/fstab 檔案, 但卻由於有錯誤造成
無法開機, 類似這種例子, 您就可以用 bootdisk 磁片開機, 之後換
插入 rootdisk磁片, 繼續執行開機作業, 我們前面提很多次, 這樣子
執行的就是一套陽春的 Linux作業系統, 但雖然陽春, 基本的系統工
具程式都有, 比方說 vi 文字編輯器。
由這軟碟系統來修復硬碟內的 Linux檔案系統的作法, 是先把硬
碟內的 Linux / (root) 檔案系統掛上來, 之後用 vi 修改造成錯誤
的設定檔案, 或者用 e2fsck 或 fsck 來修復硬碟內的檔案系統結構
(就類似 DOS的 CHKDSK指令)。
$ mount -t ext2 /dev/hda2 /mnt
筆者發現 Slackware Linux 2.02 以後的 rootdisk 磁片裡面已
經沒有 vi 及 e2fsck 等工具, 假如您想使用 vi 的話, 可以試看看
/mnt/usr/bin/vi。
□ 如何自制 bootdisk
有些朋友會碰到 bootdisk 磁片開機後, 無法認為電腦硬體設備,
舉個例子來說, 比方您電腦配備有一個非常特別品牌的硬碟控制卡,
而所以現有 Slackware Linux 的眾多 bootdisk 都沒有 driver, 而
您又確定知道新版的 Linux Kernel source 裡面有 driver。 您有
這情況時, 可以請別人幫忙, 在別一部 Linux 機器上編譯該份 Kernel
核心程式碼, 之後根據該份核心碼制作一張您自己的 bootdisk。
自制 bootdisk 的操作, 實際上是拿一片已經制作好的 bootdisk
磁片, 把該磁片掛 (Mount) 一部運轉中的 Linux 系統下, 之後把我
們事先編譯好的系統核心拷貝到磁片上, 這樣會把磁片上舊核心蓋過
去, 最後, 再執行一些開機設定動作就可以了。 細節如下:
0. 編譯系統核心, 把所需要的Driver編譯進去
(請三考拙著『輕輕松松管理 Linux/
Unix』)
1. 插入一張已經制作好的 bootdisk 磁片
2. mount /dev/fd0 /mnt # 掛上 bootdisk
3. cat zImage > /mnt/vmlinuz # 取代 bootdisk上舊 Kernel
4 rdev -R /mnt/vmlinuz 0 # 指定 bootdisk 開機後可讀寫
5. rdev /mnt/vmlinuz /dev/fd0H1440
# 指定 開機後 root (/) 檔案系統所在, 此處假設 A: 為三寸半磁碟
# 機。 若是5 1/4寸 1.2MB磁碟, 則改為 /dev/fd0h1200
6. rdev -r /mnt/vmlinuz 1440
# 指定 RAMDISK大小, 若是 1.2MB磁片, 可以改為 1200
7. cp -fa /boot/* /mnt/boot # 拷貝自己系統下的開機相關檔案
8. lilo -r /mnt # 重新安裝 LILO 軟碟開機, 螢
Added ramdisk # 幕上會看到 這三行訊息
Added drive2
Added mount
9. umount /mnt
A. 完成, 取出您的磁片, 這就是一張自制的 bootdisk磁片
□ pkgtool 軟體維護
有時候, 您因為任何原因, 需要增減系統內的應用軟體, 有這情
況時您就必須借助 pkgtool 的幫忙。 比方說, 您想把某一個不常使
用的軟體拿掉, 因為它占用非常大的硬碟空間, 或者比方說, 一開始
時, 您只安裝了最基本的A 與 AP系列軟體, 您後來想要加裝剩下一系
列的軟體, 這時您就可以使用 pkgtool 程式來達成。
pkgtool 的使用場合主要是在安裝完成後的系統之下, 而不是
bootdisk/rootdisk 所執行的安裝過程中。
pkgtool 的使用法非常簡單, 這部份筆者在這『輕輕松松管理
Linux/Unix』 這本書也有提到。 大體而言, 您只需要下 pkgtool
這指令, 就可以直接在螢幕畫面上得知操作的細節, 應該非常容易。
□ 手工建置檔案系統
在第四章中, 我們提到, 執行作業系統的安裝過程中, 必然要經
過一道「建置檔案系統」的程序 (DOS用 FORMAT, Linux用 mke2fs),
這道程序是用來把已經完成規劃的分割區, 進一步賦予其檔案系統屬
性。
可惜前面的介紹中, 由於 setup 自動的進行這道步驟, 所以我們
沒有認識到如何收工來做這樣工作, 這一節就要補充這個不足。
作法上, 通常我們必須先規劃出一個新個分割區 (或者說已經規
劃好了), 我們接著要想辦法知道要所執行檔案系統建置的分割區其實
際的大小 (Bloack數目), 以下例子是用 fdisk 來取得數據。
# fdisk /dev/hdb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hdb: 16 heads, 63 sectors, 826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008 * 512 bytes
Device Boot Begin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b1 1 1 100 50368+ 83 Linux native
/dev/hdb2 101 101 405 153720 7 OS/2 HPFS
/dev/hdb3 536 536 736 101304 83 Linux native
/dev/hdb4 * 406 406 535 65520 a5 BSD/386
Command (m for help): q
假如我們的目的分割區為 /dev/hdb3, 這時我們看其對應那一行,
得到一個數據 101304 Bloacks, 根據這數據, 我們執行以下指令:
$ mke2fs -c /dev/hdb3 101304
我們就簡單介紹如此, 想深入認識的朋友, 可以用 man mke2fs
指令來查詢線上使用手冊。
□ 您需要虛擬記憶體嗎?
在前面第四章中, 我們介紹到很多地方提起「虛擬記憶體」, 您
心理會不會問說, 「我真的需要設計虛擬記憶體嗎」?
這問題牽涉到一個實際的問題, 就是您現有的記憶體夠大嗎? 大
凡實際的記憶體不夠時, Linux 便有可能開始用到虛擬記憶體, 假如
這時候連虛擬記憶體也用光了, 系統便會有類似當機的反應 (多半不
會真正當機), 至少正執行中的應用軟體因此原因當掉的可能非常大。
照筆者經驗, 我通常會規劃一個 Swap Partition 的虛擬記憶體,
而其大小不小於實際虛擬記憶體之大小, 以這樣的情況觀察系統的運
轉, 尤其是記憶體消耗的情況, 若發覺有需要, 可以再設立第二個
Swap Partition, 若沒有辦法增加 Swap Partition, 可以用 Swap
File, 不過 Swap File 效率上比 Swap Partition 低。
最後提醒讀者一個觀念, 假如系統經常性的使用掉大量的虛擬記
憶體, 這時您或許就該考慮擴充實際的記憶體了, 假如您希望系統運
轉的效率處在最佳狀態的話。 對於把 Linux使用在有嚴肅生產力場合
的讀者朋友來說, 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 手工建造 Swap Partition
手工建造一個 Swap Partition 作為虛擬記憶體, 操作上非常簡
單, 我們同樣是用 fdisk 規劃出一個新的分割區 (假設硬碟內仍未
滿), 同時把該分割區的型別改別 Swap Partition, 之後我們用 mkswap
指令賦予其檔案系統屬性, 最後, 用 swapon 指令啟動使用就可以。
一共三道步驟。
以下我們就來看一下實際操作系范例。
步驟一.
/# fdisk /dev/hda ← 在Shell提示符號後鍵入fdisk指令
Command (m for help): p ← 我先來看看目前的設定情況
Disk /dev/hda: 15 heads, 17 sectors, 1001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255 * 512 bytes
Device Boot Begin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a1 * 1 1 161 20519 4 DOS 16-bit <32M
/dev/hda2 302 302 1001 89250 81 Linux/
MINIX
/dev/hda3 260 260 301 5355 81 Linux/MINIX
Command (m for help): n ← 增加一個Partitio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p ← 指定Primary
Partition number (1-4): 4 ← 指定第四個分割區 (前三個已經滿了)
First cylinder (162-1001): 162 ← 回答162 (162為系統自動偵測得知)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62-259): 259 ←
259也是系統自動偵測, 這兩個數據, 您依照自己情況調整
Command (m for help): t ← t 變更分割區的 ID
Partition number (1-4): 4 ← 第4個分割區 (您依照情況調整)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82 ← 82代表Swap Partition
Changed system type of partition 4 to 82 (Linux swap)
Command (m for help): p ← 設定完畢, 我們先瞧一瞧
Disk /dev/hda: 15 heads, 17 sectors, 1001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255 * 512 bytes
Device Boot Begin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a1 * 1 1 161 20519 4 DOS 16-bit <32M
/dev/hda2 302 302 1001 89250 81 Linux/MINIX
/dev/hda3 260 260 301 5355 81 Linux/MINIX
/dev/hda4 162 162 259 12495 82 Linux swap
果然新造一個/dev/hda4 partition, 且指定為Linux Swap
Command (m for help): w ← 無誤後, 將以上設定存起來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Please reboot before doing anything else.
步驟二.
執行步驟一後, 重新開機, 接著執行步驟二及步驟三。
$ mkswap -c /dev/hda4 12495 ← 這裡 /dev/hda4為剛設定的Swap
Partition, 12495為該分割區的大小
Setting up swapspace, size = 12787712 bytes
步驟三.
$ /sbin/swapon /dev/hda4
假如您是臨時需要擴充虛擬記憶體, 上面這三道步驟已經足夠了
。但假如您想讓系統在每次開機後都自動取用這些虛擬記憶體, 這時
您就要有額外的設定, 否則每次您都要重復執行步驟三, 系統才知道
如何取用該分割區。
要設定這分割區為固定系統的虛擬記憶體很簡單, 方發之一, 就
是把 /sbin/swapon /dev/hda4 指令加入 /etc/rc.d/rc.local 檔案
內, 或者另外的方法, 在 /etc/fstab檔案內加入
/dev/hda4 none swap
一行就可以。 同樣的, 假如您的分割區不是/dev/hda4的話, 請更改
這數據以符合您的情況。
您可以用vi 來編輯/dev/fstab檔案以便加入這一行, 下圖就是筆者
/dev/fstab檔案的內容。
/dev/hda2 / ext2 defaults
/dev/hda4 swap swap defaults ← 加入這一行
none /proc proc defaults
或者您可以使用下列指令(這適合不懂vi的讀者們)。
$ cd /etc
$ cp fstab fstab.backup ← 先備份, 以免萬一失手
$ echo "/dev/hda4 swap swap defaults" >> fstab
$ /sbin/swapon -a ← 使生效, 而無須重新開機
經過這一額外的動作後, 我以後每次的開機, 系統都會自動把這一
個12MB大的Swap Partition 擴充加入原來的記憶體。為確定這設定是
否生效, 您重新開機, 並觀察在開機的時候, 是否有下面這一段訊息,
adding Swap: 12488k swap-space
有的話, 事情就妥當了。
□ 手工建造 Swap File
至於設置Swap File與設置Swap Partition道理也很類似, 我們來看
下面步驟。
1. 執行dd 以建置一個Swap File (此例為/SWAPFILE, 名字可以自取)
2. 執行〃mkswap swap-file block-size〃
3. 執行〃swapon swap-file〃
在步驟一, 我設定8 MB(8196) 的Swap File, 該Swap File取名為
SWAPFILE, 該檔案位於第二個Partition (/dev/hda2)的〃/〃目錄下。
這檔名您可自取, 所在位置也隨您喜好。
步驟一
$ dd if=/dev/hda2 of=/SWAPFILE bs=1024 count=8192
8192+0 records in
8192+0 records out
步驟二
$ mkswap /SWAPFILE 8192
Setting up swapspace, size = 8384512 bytes
步驟三
$ /sbin/swapon /SWAPFILE
Adding Swap: 8188k swap-space
經過這三道步驟後, 這一個Swap File已經暫時成為您系統記憶體
的一部份了, 不過一旦您關機, 這一個Swap File就又失效了。於是我
們便又想到, 如何永久取用該Swap File?
很簡單, 您可以用〃vi〃編輯/etc/rc檔案, 加入〃/sbin/swapon
/SWAPFILE〃一行。或者, 底下用更簡單的示范, 讓不懂vi的朋友三考
。下面指令中, /SWAPFILE是您之前取的檔名, /sbin/swapon是啟動指
令。
$ cp /etc/rc.d/rc.local /etc/rc.d/rc.local.old ← 備份, 以免萬一失手
$ echo "/sbin/swapon /SWAPFILE" >> /etc/rc.d/rc.local
或者假如您不喜歡上面步驟三的方法, 也可以這樣做:
$ cd /etc
$ cp fstab fstab.backup ← 先備份, 以免萬一失手
$ echo "/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 fstab
$ /sbin/swapon -a ← 使生效, 而無須重新開機
□ 手工設定 LILO
LILO 是 Slackware Linux 內建開機選擇程式, 它可以用來啟動
Linux, 也可以用來啟動硬碟內的任何一個作業系統。 在筆者看來,
LILO 擁有是簡單好用ⅱ強悍ⅱ且
安全的特色, 非常值得推薦, 最重
要的, 您安裝好 Slackware Linux後, 它就在那裡。
比較詳細的 LILO 介紹, 請三考『輕輕松松管理 Linux/Unix』,
這裡, 筆者只稍微介紹而已, 補充一一些 setup 自動安裝程式所沒
有介紹的。
boot = /dev/fd0 # 這行用在軟碟開機 啟動場合
# boot = /dev/hda # 這行用在硬碟 MBR 啟動 啟動場合
# boot = /dev/hda2 # 這行用在硬碟 superblock 啟動場合
install = /boot/boot.b
delay = 50
#
image = /vmlinuz # 啟動 Linux
label = linux
root = /dev/hda1
vga=normal
other = /dev/hda3 # 啟動 DOS
label = dos
table = /dev/hda
當 /etc/lilo.conf 如上示范設定完成後, 擺一張格式話過的磁
片在第一個軟碟機內, 執行 lilo 指令即可。 這張詞篇就可以用來
開機。
□ 如何解除LILO自動開機程序
本書作者其實最推薦把 LILO 安裝在軟碟上面, 也就是說盡量由
軟碟開機, 而不去動到硬碟的 MBR, 這樣子, 假若以後不跑 Linux了,
MBR 裡面也不會殘留著 LILO, 您也就不需要閱讀本節的介紹。
假如您已經把 LILO 安裝在硬碟 MBR, 因為任何理由您想把 MBR
清理乾淨, 在以後用硬碟開機時不想再看到 LILO 字眼, 一般的作法
很簡單, 拿一片 DOS 開機片, 先確定該磁片內附有 FDISK.EXE 工具
程式。 用該 DOS 磁片啟動電腦, 之後執行 A:/> FDISK /mbr 指令
即可。
* 作者: 曾瑞源 著作權聲明 *
*
[email protected] *
* *
* 任何個人都可未經授權自行列印閱讀, 這裡「個人」指任何人, *
* 「自行列印」指的是非刪改作者原作情況下, 自行由電腦印表機 *
* 列印。本著作權規范不限制您列印數量, 但凡商業性出版使用ⅱ *
* 轉排版印刷都不被允許。 *
* *
* 關於本著作物(電子書)的轉發行規定, 您被鼓勵將之擺放在任何 *
* Internet FTP檔案庫上 Gopher/WWW站ⅱ或者任何聯盟的PC BBS *
* 站台, 作者歡迎並感激您願意如此做, 因為這樣做受益的朋友必 *
* 然會更多。最後, 本版權聲明是本著作的一部份, 任何將本聲明 *
* 與本著作分離的動作已經侵權並違法。其它未定事宜, 或您認為 *
* 本版權聲明有不合時宜之處, 請聯絡作者。我再次感謝您讀我, *
* 再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