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把一個原先運行在SCO UNIX操作系統的櫃面系統移植到Red Hat Linux AS平台上。現在好像有一個趨勢,金融行業的的原先運行在SCO下的系統都准備遷移到LINUX下。
下面簡要整理一下,遷移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SCO 的cc 與LINUX 的gcc的一些差別
總的來說,linux的gcc編譯器相對sco下的cc要嚴格許多。通過這次移植發現SCO的cc對程序的要求實在不怎麼嚴謹。舉個例子,比如strcpy()函數應該是2個函數,如果你給他3個參數,編譯也能通過。還有,如果一個函數的參數應該是傳值,你給它傳一個地址,cc也不會報錯。
SCO的cc與linux的gcc在有關空指針的處理上的差別是最明顯的。比如,strcpy(),strncpy(),strcmp(),strncmp(),fclose()。在SCO上,如果參數有一個是空指針,程序不會core,但在LINUX下,這些函數只要有一個是空指針,程序運行過程中就會core。在移植過程中,我們發現只要程序運行過程中出現core,十有八九是因為空指針的問題。
因此,移植的第一步,我麼就對上述常見的字符串操作函數,做了一層封裝,然後用封裝過的函數來全局替換原來的函數。
二、gdb的使用
由於以前沒在liunx下寫過程序,對gdb調試工具也沒有使用過。這次移植還學會了gdb的一些基本調試步驟。
gdb 可執行程序
b 設置斷點
r 運行程序
c 端點後重新運行程序
n 執行下一條語句
s 進入到函數體內調試(相對於n)
attach PID 調試正在運行的程序
三、關於core文件
在SCO下,一般程序core時,都會在可執行目錄下生成一個core文件,我們可以使用dbx 來查看程序的什麼地方出現了core。
移植到LINUX下,一開始,程序core時,怎麼都沒有生成core文件。後來,才發現,需要人為設定core文件所允許的最大值。如果沒有設定,默認是0,也就不會生成core文件。
設定方法如下:
執行 ulimit -c 102400,可以把這個命令放在用戶的登錄shell裡面,這樣不用每次登錄時重新設置了。
使用“gdb 可執行程序名 core文件名”可以查看大致在什麼地方程序出現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