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區的術語
FreeBSD將硬盤分成最多四個slice(片段),FreeBSD的開機區必須在這些slice其中之一。每一個slice上又可以分成最多8個partition(分區),分別稱為a,b,c,d,e,f,g,h,傳統上a,b,c,d分區有特殊的意義,a表示root分區,b表示swap分區,c表示整個slice,d表示整個硬盤。
分區的順序
從FreeBSD-2.0.5開始,FreeBSD發展了新的slice概念,只有c內定位整個slice,其他都可自由使用,但一般還是遵循傳統觀念,即a:root,b:swap,efgh:其他使用。
root和/usr分區通常是讀得比較頻繁,寫得比較少,需放在靠近外磁道的地方,可以把比較大的分區如/usr放在內磁道上。而/var和/var/tmp則讀寫都比較頻繁。
按照相應順序創建分區:root,swap,/var,/usr。
分區的用途
/它保存的是啟動系統需要的文件。
/var主要用來存放:郵箱,打印spool 和日志文件。郵箱和日志文件可能會達到一個無法預料的數量,這主要取決於在你的系統上有多少用戶和你的日志文件可以保存多長時間。如果你想要運行一個郵件服務器,一個超過G數量級的/var分區是必要的。另外, /var/tmp要足夠大,以便於能夠包含足夠的你可能會添加的packages。
/usr分區保存了支持系統所需的文件和一個叫做/usr/local的用來保存從ports 安裝文件的子目錄。如果你不使用ports 也不希望把系統源代碼保存在機器上,你可以節省超過1G 的/usr分區。如果你安裝許多ports,我們建議至少要為/usr保留2G 的空間,如果你也想把系統源代碼保存在你的機器上,我們建議為/usr保留3G 的空間。不要低估了這個分區所需要的空間的大小,它可能會不斷增加,讓你非常吃驚!當你調整分區的大小時,記住你的系統可能會不斷增加對空間的需求。
swap交換區可以避免碎片,也防止了對文件系統的影響,性能較好。通常情況下交換分區是內存的2-2.5倍,這足以應付日常的突發事件。在配置有很多SCSI(或IDE)磁盤的較大系統中,我們強烈建議你給每一個硬盤都創建一個SWAP。Swap 分區應當擁有同樣的大小。內核可能會處理成任意大小,但內部數據結構則是最大swap 分區的4 倍。保持swap 分區同樣的大小,可以允許內核最佳地調度swap 空間來訪問磁盤。
/tmp用來保存臨時文件。
分區注意事項
分區的大小根據應用的實際情況而異,特別指出的是,網站文件、數據庫文件、日志文件、臨時文件應當單獨分區存儲,以防止攻擊者濫用磁盤空間導致系統崩潰。
特殊分區參考
一塊容量為18G SCSI硬盤的分區例子
分區 大小 備注
/ 128M
SWAP 1008M 至少是內存數量的2倍(本系統采用512M內存)
/tmp 256M
/usr 3G 系統和Apache等應用軟件、源碼存儲於這個分區
/usr/home 7G 網站文件存儲於此
/var 3G 數據庫將使用這個分區
/var/log 2811M 日志文件單獨分區
FreeBSD 的一般分區方案
建立內部分區的時候,應當注意磁盤空間的合理分配,一般情況下,建議如下:
/ 256M
swap 512M,原則上為內存大小,但是沒有必要超過1G
/tmp 100M,適用於大部分服務器環境,可以適當加大
/var 4000M,如果硬盤小於9G,2000M即可,至少1000M
/usr 500M
/usr/local 500M,作為服務器已經足夠,或者增加至1000M
/home *,第一個硬盤的所有剩余空間
/disk1 *,第二個硬盤的所有空間
/disk2 *,第三個硬盤的所有空間,以此類推
與上一步驟類似,FreeBSD Disklabel Editor也在屏幕中央列出了命令鍵,我們用C創建分區。對於已存在分區,則可以用M設置加載點,或者T重新格式化。
最後,不要忘了檢查是否除了/和swap以外的所有FreeBSD分區都被設置為“UFS+S”,
如果沒有,使用S激活當前分區的“SoftUpdates”選項,以提高文件系統的性能。
注意,為了安全起見,不要把/設置為SoftUpdates。
同樣也是按q鍵保存並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