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有著880億美元身價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正在進行其經營歷史上最激進的一次轉變:從專利性的系統向開放式的計算機系統轉變。IBM的未來命運正處在危急關頭,也許,整個計算機行業的未來也處於危機之中。
藍色巨人要“開放”
眼下,到了2001年,經過首席執行官盧·格斯特納的精心策劃,IBM又進入了良好的戰斗狀態,回來欲重振雄風。具有極大諷刺意味的是,格斯特納正在施行的是IBM公司77年歷史中最激烈的轉變——對專利封鎖的運作模式提出質疑,並且熱切采納開放式的計算機系統。
在IBM公司內部,這一轉變措施得到了高級技術管理人員和有遠見的領袖人物艾爾文·拉達維斯基-伯格的擁護,也得到了格斯特納的強有力支持。如今,開放式計算機系統已經成了藍色巨人未來命運的焦點。現在公司支持開放式系統,如Linux操作系統和Apache的Web服務器,這些系統是IBM沒有控制,或者說得更確切一點,是IBM根本無法控制的。
的確,正是因為了沒有控制,沒有了專利封鎖的那一套,才使IBM的戰略具有了革命性。IBM的計劃是建立普通的、開放的計算機平台,基於這一平台,IBM可以銷售它的高端硬件產品、“中間件”、應用軟件以及一些復雜的技術性服務,所有這一切都會是有豐厚利潤的。
當然,那也並不意味著IBM就是放棄了自己的專有軟件。它仍將繼續開發自己的開放式操作系統,並將結合或匹配從Linux到Java到Apache到XML等其他的開放式計算機程序和標准。因此有專家指出,格斯特納實際上是在采取某些技術保護手段,因為這樣,IBM即使獨立於那些技術也能勝出。
讓我們來看看最普通的例子:因特網。因特網不是產品,而僅僅是使用普通符號的協議而已,因特網不屬於任何人。通過任何一台電腦就可以接入的因特網,其實只是一個開放的計算機平台,在這個平台上,人們可以交流,公司可以提供賺錢的產品和服務。
而像Linux操作系統和Apache的Web服務器這樣的軟件就如因特網,不屬於任何公司,其實就是一片公共領域。像太陽微系統公司控制的Java這樣的產品,是適合開放的計算機世界的,因為這些產品可以使計算機運行各種各樣的程序,無論用的是什麼操作系統。XML是一種通用語,用它來標示數據可以使得以web為基礎的信息更加容易分類和檢索,是開放式計算機系統的基本要素。IBM已經成了這些開放式計算機系統先行者的堅定追隨者。IBM的目的是,把開放式計算機當作一種手段為人們提供像因特網提供的那樣順暢的交流,並將之應用於商業計算機。盡管其他一些公司也向這個方向靠攏,但沒有哪一家會像IBM這樣受影響之深,也不可能像IBM這樣引人注目。IBM在開放式計算機上的成功或者失敗都將影響公司的未來。也許還可以說得更重一些,那就是IBM的成就或者無功可能決定整個計算機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花大力 投巨資
IBM對待開放式計算機可謂是嚴肅認真的,最近,公司決定在今年內花費10億美元擴大Linux操作系統的運用。在2000年的網絡公司股市泡沫中,Linux可說是有著突出的位置。狂熱的投資者們相信,Linux將成為下一個微軟,以致於一些靠Linux起家的新興公司如紅帽公司(Red Hat)和VA Linux,都成了當年最熱門的初始股。
然而,不幸的是,Linux從來沒有能夠成為微軟桌面操作系統真正的競爭對手,因為Linux是免費的操作系統,靠Linux起家的公司還難以向投資者證明他們能夠真正賺錢。結果,他們的股票很快就驟然下跌了。
不過,不要把靠Linux起家的公司和Linux操作系統混為一談,因為Linux操作系統在商業計算機領域內也表現不俗。事實上,根據國際數據公司的統計,在計算機服務器類裡面,Linux是2000年增長最快的操作系統。
對於IBM以及別的也正在試驗開放系統的公司如康柏和惠普而言,Linux為開放式計算機平台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礎。Linux是1991年由芬蘭大學生萊納斯·托瓦爾茨開始開發的。托瓦爾茨是一名Windows操作系統的懷疑論者,但他支付不起Unix工作站的費用。利用Unix作為范本,他搞出了一個可以在廉價PC機上使用的壓縮版本。
托瓦爾茨在全球范圍內招募了幾名軟件程序設計志願者,通過因特網繼續開發Linux。這樣的開發是只有公開源代碼讓大家都看見才能進行的。開發的結果就是成就了一套公開源代碼的軟件程序,在因特網上可以免費獲取,而且任何人可以修改源代碼,以使系統能夠運行得更好,只不過任何修改也都必須公開。
IBM為什麼會轉向Linux呢?其中一個原因是,近10來年來,IBM在操作系統上的成功大打折扣了。IBM的OS/2 是一套PC機上的操作系統,原本是設計用來挑戰微軟的Windows系統的,盡管受到評論家們的好評,但是在消費者的接受度上卻難以跟微軟的Windows系統相匹敵。Unix的IBM版本稱為AIX,盡管取得了相當的成功,但是卻失利於Unix的太陽(Sun)公司版本Solaris。還有大型主機操作系統OS/390,可那只是主機的操作系統。
IBM的研究室是1998年開始認真關注Linux的。技術人員都迷住了。到1999年年中,公司的技術委員會決定對Linux進行兩項研究。他們首先檢查了Linux能否變成大容量類的軟件來繼續吸引更多的開發者。第二項研究Linux在超級計算機領域的表現,那是IBM公司的強項,也是拉達維斯基-伯格的特長之一。
答案很快出來了:前沿消費者要的多是Linux,這代表了計算機行業的一個巨大變化,這是一場真正的運動。“Linux是越來越受歡迎了,用的人也越來越多,”惠爾浦公司的信息技術副總裁吉姆·黑尼說,“因為它費用低,運行速度快,還是開放式的。”今年除了投入10億美元用於Linux開發以外,IBM還將在未來3年內投資3億美元,用於跟Linux相關的培訓、教育和咨詢服務。到目前為止,這些事情還都只有一些小公司在做。
著眼長遠 還是為了賺錢
IBM公司不僅將紅帽公司(Red Hat)的Linux版本捆綁進自己的系統,而且也已經跟紅帽公司簽了合同,由紅帽公司提供服務與支持。但是,誰也不知道這一切會延續多久。“也許到頭來,我們可以和IBM合作,讓他們去開發市場,或者我們難以合作了,他們會自己干自己的,”紅帽公司的副總裁莉莎·沙利文說,“但是,他們覺得自己能從專利的角度擁有Linux嗎?當然是絕對不可能的。”
拉達維斯基-伯格決心要讓IBM給Linux做出更大的貢獻。今年,位於俄勒岡州比弗頓的Linux技術中心將招募200名軟件編程人員,主要就是編寫與Linux相關的開放源代碼的軟件。拉達維斯基-伯格說,因特網和Linux要遠遠大於IBM。
IBM並不期望Linux能夠占領計算機系統所有的高端市場,短期內也不可能對微軟的桌面操作系統有什麼挑戰和沖擊,但是,IBM似乎是注定要在某些快速增長的熱門領域裡贏得地盤的,如Web服務器,支持無線應用的服務器,存儲硬盤和媒體流。隨著Linux銷售的逐步上升,IBM試圖在整個IT市場上從太陽微系統公司和微軟公司手中獲得更大的份額。
盡管是有幾分冒險,但IBM公司還是采取了一項明智的戰略,試圖擊退微軟和太陽公司,再度以無可爭辯的“計算機王”面目重現江湖。事實上,IBM依賴這樣一個事實:它能承受得起操作系統的競爭而它的對手不行。的確,微軟公司的經濟前景很大程度上依靠軟件產品,如新的商用操作系統Windows 2000,因此微軟是屬於專利模式的。太陽公司也算是專利模式,但也許在程度上跟微軟比要差一點,Solaris是專利性的,但Java卻是開放性的。
盡管太陽公司對Linux是不屑一顧的,但還是在價格上受到了來自Linux的壓力,太陽公司目前在某些情況下會近乎免費地派送Solaris。而微軟公司對Linux一開始就有幾分緊張。今年1月,微軟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巴爾默說,“Linux是我們的頭號敵人。”微軟公司的另一名高層人員詹姆斯·奧爾欣也宣稱,開放源代碼的行為對軟件的創新是一種威脅。奧爾欣及其支持者們認為,公開源代碼使得原本可以獲取高額利潤的軟件失去了獲利的可能,從而也就挫傷了軟件開發者的積極性,因為開發者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轉化為金錢。
2001年,IT業要真正走出低谷看來並不容易,但IBM公司還是會利用自己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大力開發Linux和其他開放式計算機系統。不過,正像Gartner公司的副總裁喬治·威斯所說的一樣,IBM公司涉足開放式操作系統不是為了行善,而只是著眼長遠,以便今後更好地獲取利潤而已。
摘自:http://linux.chinaby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