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orth.com.cn
雖然微軟曾是不少技術精英向往的地方,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該公司一批關鍵人物卻跳槽到Google或其它公司。那麼微軟員工流失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1998年,微軟從Silicon Graphics Inc.(SGI)公司挖走了計算機專家李開復。此舉也充分體現了微軟當時在計算機產業中所處的優勢地位。除了在操作系統和浏覽器業務中一家獨大之外,微軟當時還希望將最引人注目的科技專家們盡收囊中。李開復在語音識別技術上有很深造詣,該技術被業界視為計算機技術的下一個發展方向。隨著像李開復這樣的技術專家先後進入微軟,似乎微軟已提前緊緊握住了未來的金牌。
然而事情並沒有按照微軟的意願發展下去。今年7月,李開復從微軟跳槽到Google,而他的跳槽再次成了計算機產業力量轉移的象征。換句話說,如今看起來已是Google而不是微軟最具備產業開發動力。李開復跳槽後,隨即引發了微軟與Google之間的官司。但9月13日法院裁定,李開復可有條件地為Google工作。在走出法庭後,李開復說:“我非常高興,我想盡快開始工作。”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李開復對微軟已沒有好感覺。在此前為期兩天的聽證會上,李開復稱微軟在很多業務上一錯再錯,並表示該公司已失去競爭力。相反,李開復稱Google協作、創新及管理水平都很高。在過去30年中,盡管微軟曾多次遭到猛烈批評,但這些指責都是來自外部公司。而這次批評之聲卻來自內部。很多微軟現任及前員工正通過各種方式(接受采訪、法庭作證及個人博客等)對該公司表示不滿。不少現任員工也表達了離職想法。
當然,微軟員工流失規模並不大。目前微軟有6萬名員工,其中大多數對自己工作及企業文化表示滿意。盡管如此,微軟卻正失去一些最有創造力的主管、市場營銷人員及軟件開發者。其中一大批有能力者已流向Google。導致員工流失的原因可謂多種多樣。不少員工認為:在公司利潤上升時,公司卻砍掉了相應補償金和福利;因微軟股價表現平平,導致自己無法從股票期權中獲利;公司辦事效率低下,打擊創新能力。上述種種因素,使得許多員工覺得在微軟工作已缺乏熱情。
微軟CEO史蒂文-巴爾默(Steven A. Ballmer)表示,目前公司整體狀況表現良好,並認為微軟一直奉行自我批評的文化模式。他表示,與以往唯一不同的是,公司的一些內部爭論會通過博客或電子郵件洩露出去,但從總體上看,微軟員工仍熱愛各自職位,且具備應有的工作熱情。
不可否認,微軟MSN部門及Xbox游戲機部門目前都很有活力。除此之外,微軟還計劃在未來18個月對核心產品進行重大升級,其中就包括下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 Vista。但從長遠看,微軟仍面臨著巨大挑戰:Linux開放源代碼操作系統的流行、針對微軟產品病毒的增加、Google在消費者領域發起競爭、IBM在企業領域提出挑戰等。所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引發微軟的內部問題。
不少微軟員工認為,Windows Vista本身就證明了公司正處於掙扎狀態。微軟五年前就提出了Vista開發框架,並在當時認為該產品推出後,將取得突破性進展:改變用戶存取信息的方式。但隨著開發工作的一再推遲,各項革命性功能卻在Vista中被逐漸取消掉。更為糟糕的是,Vista的功能落後及發布日期的延遲,卻沒有人能站出來為此負責並作出解釋。一句匿名員工甚至在博客上發言稱,比爾-蓋茨應讓巴爾默下台。
業界人士認為,微軟要想打敗來自Google、雅虎、Salesforce.com及蘋果等公司挑戰,唯一的途徑就是加強微軟的技術創新能力,並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但不少前員工表示,很多員工只是習慣性地早9晚5地上下班,而對工作本身已沒有了熱情。有業界人士認為,正是Windows操作系統的壟斷性導致了微軟在技術創新上停止不前。微軟軟件開發部門為了維持Windows的壟斷性,也難以在技術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對於微軟步入“中年危機”問題,巴爾默表示,部分員工出現抱怨情緒當屬正常現象,這也正好可借此了解到微軟所處的真實位置。他說:“我們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並希望能在所有領域內都取得成功。這就很好,我們就是需要這種高期望值。”不可否認,目前微軟仍擁有大量優秀員工,他們希望微軟能做得更好。不少員工已表示,蓋茨及巴爾默必須提高工作效率、鼓舞士氣、加強創新能力上拿出有效措施。但問題是會有人來聽取這些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