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報
□ 本報記者 易強
國會山智囊的一份報告,透露出美國對中國科技力量崛起發自內心的恐慌,“國家安全”甚至是“技術間諜”,不過是幌子
雖然美國的駐華使館、教育機構都高調表示歡迎中國留學生,但在11月,很多打算留 學美國的中國學生——特別是理工類的學生,還是開始把目光投向歐洲。
讓這些學生憂慮的,是最近的一條消息:美國政府將采取措施,“限制中國人及其他外籍人士在美從事高級研究”。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預計在幾周內,美國商務部將回應“限制外籍人士參與高科技工作”的要求。
歐洲也絕非“樂土”,英國方面傳來消息說,英國將采取新的移民政策,提高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的入英門檻。
“中國威脅論”的科技版本就此出台。其公開的理由是“國家安全”,甚至是對“技術間諜”的擔憂。這不過是幌子,來自華盛頓的一份報告,透露了它真正的憂慮——對中國不斷崛起的科技力量的莫名恐慌。
中國向前跳了一大步
本周公布的這份報告來自華盛頓的一個智囊機構——哈特森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報告的題目是《中國向前跳了一大步》。這份112頁的報告,主要是針對中國的科技及軍事競爭力。
哈特森研究所是華盛頓著名的智囊機構,主要向國會議員提供政治、金融、軍事、科技等方面的調查報告,為其在法律的制定上提供說辭。
之前中海油收購尤尼科時,這一機構的研究員們就發表文章,從所謂“國家利益”出發, “反對來自中國公司的收購”。
“過去三十年,我們對日本最感興趣。但最近,中國開始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在報告的序言中,哈德森研究所的CEO凱尼斯·溫斯特如此寫道。
報告稱,在科技及軍事等方面,中國已取得很大進展,開始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因此,美國應調整策略,以確保其領先地位。這些措施包括加大科技研發投入、重視基礎科學研究、重視中國的FDI以及調整移民政策等方面。
這讓“限制外籍人士參與高科技工作”的腔調看起來“有的放矢”。實際上,早在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就公布了一項措施,對來自中國等12個國家的留學生,采取限制措施。
這項引起了廣泛爭議的措施是:來自“受限國家”的理工科留學生、外籍研究人員,必須向政府申請許可,才能使用科學儀器。否則,連最基本的計算機系統,甚至是顯微鏡和望遠鏡都無權使用。
國會曾有激烈爭論
對中國科技研發的評估,在十幾年前,國會山就曾有過激烈爭論。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不大可能趕上美國”。但中國最近在科技上的表現,讓國會議員和白宮官員們,開始反思其立法及執行的“失誤”。
在其報告中,哈德森研究所重點提及的有三個方面。
其一是,中國未來幾年將發射100顆衛星,從而形成全球地面觀測系統;其二是自主研發的曙光4000-A超級計算機;其三是能支持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龍芯二號芯片問世。
另外,中國在納米及生物技術領域的表現,也讓美國科技界感到壓力。
2005年2月,“未來美國創新特遣部隊”曾發布一個報告稱,中國已經在納米技術上投入巨資,而且在一些領域已經領先美國,在生物科技領域則進步神速。
這個“創新特遣部隊”由28個學術機構、私人機構以及一些知名公司組成,包括美國電子協會、美國物理學會、材料研究學院,英特爾、朗訊和以及微軟等世界性公司。
到了2005年年底,尤其在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之後,美國國內對中國科技力量的擔憂——以及由此引發的中國“科技威脅論”便甚囂塵上——雖然美國官方不住地向中國拱手道賀。
反思科研投入不足
根據哈特森研究所的這份報告,在1995年的時候,在對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支出上,中國僅是美國的1/10,歐盟的1/7,日本的1/4。
就是從那年5月開始,中國正式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
報告稱,自此之後,中國的R&D支出,每年的增幅都超過20%,而美國的R&D年增幅是6%,歐盟和日本是5%。到了2005年,中國R&D支出已達到美國的1/3,歐盟的1/2,並超過了日本。
中國在不久前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則強調了“自主創新”戰略。報告認為,在未來5年中,中國R&D年增幅將繼續保持15%左右。因此,“如果不采取措施,中國將進一步縮短距離”。
“最近20年,美國聯邦政府在物理科學和工程研究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下降了1/3。”在最近一次關於美中關系的聽證會上,參議院議員麥克斯·溫鮑克斯說,“我們應該扭轉這個趨勢。”
麥克斯說,在數學研究領域,前29個工業國家中,美國排名第24位。
“未來美國創新特遣部隊”則警告說,美國在基礎研究和勞工培訓方面的投資已經停滯。在全球發展新技術、新產業的競賽上,從西歐到東亞各國已經加速趕上——甚至超過美國。
力保NO.1地位
據《財經時報》了解,在2005財年的預算中,布什政府增加了2.7%——大約1.32億美元的支出,給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用於支持基礎科研、科學教育的發展。預算總額達到56.5億美元。
但是,在眾議院撥款委員會看來,這還不夠,他們覺得至少應該再增加4400萬美元,達到57億美元的水平。
白宮和國會之所以如此,是為了在基礎科研和教育領域,保住NO.1的世界地位。一如“未來美國創新特遣部隊”所說,基礎科研和教育,對美國未來的競爭力是重要的。
目前,中國的大學畢業生約為300萬,數目與美國差不多,而且更集中在科學和工程領域。以工程領域為例,2005年,中國的在讀大學生要比美國多出6到8倍。
“在十年前,美國的博士工程師的數量是中國的3倍,但現在中國已經反超美國一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一位研究員發出感歎。
而且,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強調說,這些數據僅僅限於中國國內授予的學位數量,不包括在歐美以及別國授予學位的數量,“許多在這些國家得到學位的工程師,最後都回到了中國”。
美國的一項統計數字說,2003年全美頒發的博士學位中,有7%授給了中國學生;而中國留學生的總量,已經超過了全美留學生總量的10%——或許在某些人看來,這些留學生回到國內之後,在科技領域,都會成為對美國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