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
在O’Reilly,John Mark Walker已為開源運動創造一段有趣的歷史,就此我們無法提出異議,同時我鼓勵對軟件歷史不熟悉的人馬上閱讀它。
但是他的大標題有意煽動,並且有些讓人誤解。他的標題是:沒有開源社區。
他這樣做旨在說明沒有操縱開源計劃的團體或集團。Bruce Perens,Linus Torvalds和Richard Stallman並沒有神奇的魔法咒語。開源運動也根本沒有指導中心。這只是一種經濟運動,主要由互聯網驅動。互聯網已將編程的價值減為零,並將繼續轉變我們周圍的世界。
在某些方面,那確實不是正確的。俄勒岡的波特蘭已成為一個主要的開源中心,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開源開發實驗室有意這樣做,另外就是由於存在投資。推動許可方案的進程變得越來越集中化,每一個主要的開源計劃都有一個團體(經常是令人吃驚的小團體)在推動它。憑經驗,我知道開源倡導者傾向於暢所欲言,一元化。
但是,如果上帝明天在波特蘭的某個小型釀酒廠意外事故中帶走了Linus、Bruce甚至是Richard(但願不會如此),開源社區仍會繼續。同樣的,假如一輛公汽撞上了Steve Jobs(千萬不要這樣),對開源社區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在開源社區內沒有偉人,只有偉大的委員會。
我把開源計劃看作是進行中的技術進化。首先我們有硬件,然後摩爾法則將硬件的價值幾乎減為零。接著我們有軟件,但開源計劃正將它的價值幾乎減為零。
什麼會替代它呢?
計算機所做的事情可能是有價值的,人們總是按價支付。他們會以廣告的形式,直接或間接地以各種方式支付。不管用來建立這些服務的原材料所值幾何,服務本身總會有價值,那一價值會被精明的個人或公司獲取。
我們在開源社區看到這一點。服務、支持、更新與系統整合都有價值。每年,那些開源社區之外的個人或公司為這些服務支付數十億美元,這樣會有用處。因為消費者建立更多我們其余的人要支付的服務,所有他們得支付。
我們僅僅觸及到這一服務經濟的表層。開源計劃是某一事物的開始,而非終結狀態。那些理解這一點的人,那些根據這一知識繼續前進的人,都是開源社區的一部分。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開源社區還會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