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數組是JavaScript中的常用類型,本文詳述了數組的基本知識以及一些常用的數組方法,並對每種方法進行了詳細解釋
數組定義
- 用字面量直接定義
var arr=[0,0,0]; //注意,是方括號
- 通過new Array();
- 參數為一個時,表示數組的長度
- 參數為多個時,則表示數組元素
數組增刪
- arr(arr.length)=0; //在數組最後面添加元素
- push()/pop(); //在數組最後面增刪元素
- unshift()/shift(); //在數組最前面增刪元素
數組迭代
for...in,eg:for(i in arr){}
- 遍歷數組
- 會把數組原型鏈上的元素一同遍歷出來
- 是無序遍歷
二維數組
定義:
var arr=[[0,1],[0,1]]
稀疏數組
並不含有從0開始的連續索引,一般數組的length會比實際元素個數大。不連續的索引返回undefined,可利用此判讀。
數組方法
數組原型鏈上提供了大量方法
Array.prototype.join()
- 將數組轉為字符串,同時將傳入字符串插入每個元素中間,可通過此方法將字符串重復
function reapeatString(str,n)
{
return new Array(n+1).join(str);
}
reapeatString(hi,3); //hihihi
Array.prototype.reverse()
Array.prototype.sort()
- 將數組排序,默認按字母升序排列,直接修改數組
- 可按自定義規則排序,傳入比較函數
arr.sort(function(a,b){
return a-b;
})
按正常數值相減的正負返回,是升序排列;按正常數值相減的正負符合取反,是降序排列.
傳入的a,b可以是對象或數組(但都是某個數組的元素),相減時再具體到數組的第幾個數值或對象的哪個屬性,最後會按結果對包含數組排序
Array.prototype.concat()
- 合並數組,不直接修改原數組,需通過返回值才能拿到結果
- 若傳入參數是一維數組,會被拉平
- 若傳入參數是二維數組,,會拉平最外第一維,元素數組格式不變
var arr=[0,0,0];
arr.concat([1,2],10); //[0,0,0,1,2,10]
arr.concat([[1,2],10]); //[0,0,0,[1,2],10]
Array.prototype.slice(n,m)
- 獲取部分數組,arr[n]到arr[m-1],即左閉右開
- Array.prototype.slice(n),從arr[n]到最後,包含最後的所有元素
- 若參數為負值,則表示由後往前的索引值,最後一個元素為-1
Array.prototype.splice()
- 刪除和添加部分數組,對原數組直接修改
- 傳入參數:
- 第一個:索引
- 第二個:刪除個數 (可無)
- 後面:將添加的數組,在索引處添加 (可無)
Array.prototype.forEach(function(x,index,a){})
- 遍歷數組,對每個元素調用回調函數
- 回調函數可傳入三個參數:元素的值,元素的索引,數組本身
E5S的新方法,IE9及以上支持,接下來都是
Array.prototype.map(function(x,index,a){})
- 數組映射,對每個元素按函數裡的映射方式進行映射,不直接修改原數組
Array.prototype.filter(function(x,index,a){})
- 數組過濾,按回調函數返回值的真假,過濾掉為真的元素,不直接修改原數組,通過返回值拿結果
Array.prototype.every(function(x,index,a){})
- 數組判斷,每一個元素,回調函數都返回真時,返回真。發現有不滿足的元素,就不繼續遍歷了
Array.prototype.some(function(x,index,a){})
- 數組判斷,存在元素,回調函數返回真時,返回真。發現有滿足的元素,就不繼續遍歷了
Array.prototype.reduce(function(x,y){})
- 數組元素累加,對數組元素逐個進行操作,每次操作的結果將用於下一次操作
- 回調函數傳入參數
- 第一個:上次回調函數的返回值,第一次時為數組第一個元素
- 第二個:這次將操作的數組元素,第一次時為數組第二個元素
Array.prototype.indexOf(要查找的元素,開始查找的位置)
- 查找元素
- 返回值:首個被找到的元素在數組中的索引位置; 若沒有找到則返回 -1
Array.isArray(所要檢查的對象)
- 檢查對象是否為數組,是返回true,否則false
- 為構造器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