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義變量時,有許多要注意的問題,一不小心就會出現損失精度或者不兼容類型等問題。
例如:
1.定義長整型數據時,必須加後綴l或L
long l =123456789012345L
2.定義單精度類型時(7-8位有效數字),必須加後綴 f 或 F
float f = 12.5F
3. boolean類型不可以轉換為其它的數據類型。
這其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數據類型的轉換問題,最為常見的要屬隱式轉換和強制轉換了,我們來分析一下。
從小到大,可以隱式轉換,數據類型將自動提升。
byte,short,char -->int -->long -->float -->double
注意:long是8個字節,float是4個字節。
long是整數,float是浮點型,整數和浮點數的存儲規則不一樣,記住一點long的范圍是小於float的。
例 :
byte a=10;
int b=a;
當編譯intb=a 時, a隱式轉換為int類型。
從大到小(如果你明確知道數據是可以用該數據類型來表示的,可以用強制轉換)
(轉換後的數據類型)變量或者值。
注:一般情況下,根本不推薦使用強制類型轉換。
例1 :
int a=10;
byte b=(byte)a;
當編譯 byte b=(byte)a時, a被強制轉換為byte類型。
例2:
class QiangZhi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yte b=(byte)130;
System.out.println(b); //打印結果-126
}
}
解析:
數據130默認的是int類型的十進制數據,
第一步:十進制130轉換成二進制數據。
10000010
第二步:130在內存中的表示形式如下
原碼: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 10000010
第三步:求int130的補碼
因為130是正數,所以,反碼和補碼都和原碼一致。
補碼: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 10000010
第四步:對補碼進行截取,只剩下最後8位。
(byte)130 的補碼為:10000010
第五步:把該補碼轉化為原碼。
由於符號位(第一位)是1,故該數為負數,
反碼:10000001 (補碼-1)
原碼:11111110 (符號位不變���數據位取反)
轉化為十進制為 -126,所以最終打印-126。
例3 :
shorts = 1;
s= s +1;
和
shorts = 1;
s+=1;
有問題嗎?為什麼呢?
解析:
第一程序會報錯:錯誤:不兼容的類型:從int轉換到short可能會有損失
原因:s=s+1;s+1會隱式轉換為int類型,當把一個int類型賦值給short類型是,可能會損失。
第二個程序可以編譯運行。
原因:s+=1,雖然可以看做s=s+1,但是還是有區別的,s+=1中有一個強制轉換,即s=(short)(s+1),會把s+1的值強制轉換為short類型,故不會報錯。
數據類型轉換的問題如果發生在一些小程序上,我們或許能夠一眼看出,可是當編寫一個龐大的系統時,擁有龐大數據量時,這些小小的問題可能導致系統出錯甚至崩潰,所以前期代碼編寫的嚴謹性就得靠我們自己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