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以下內容部分引用互聯網,找不到出處,但經過本人認真閱覽,如發現錯誤或不足,歡迎指正或補充,謝謝!
試題1:分別給出BOOL,int,float,指針變量 與“零值”比較的 if 語句(假設變量名為var)
解答:
BOOL型變量:if(!var)
int型變量: if(var==0)
float型變量:const float EPSINON = 0.00001; if ((x >= - EPSINON) && (x <= EPSINON)
指針變量:if(var==NULL)
剖析:
考查對0 值判斷的“內功”,BOOL 型變量的0 判斷完全可以寫成if(var==0),而int 型變量也可以寫成if(!var),指針變量的判斷也可以寫成if(!var),上述寫法雖然程序都能正確運行,但是未能清晰地表達程序的意思。
一般的,如果想讓if判斷一個變量的“真”、“假”,應直接使用if(var)、if(!var),表明其為“邏輯”判斷;如果用if判斷一個數值型變 量(short、int、long等),應該用if(var==0),表明是與0 進行“數值”上的比較;而判斷指針則適宜用if(var==NULL), 這是一種很好的編程習慣。
浮點型變量並不精確,所以不可將float 變量用“==”或“!=”與數字比較,應該設法轉化成“>=”或“<=”形式。如果寫成if (x == 0.0),則判為錯,得0分。
void Func ( char str[100] )
{
sizeof( str ) = ?
}
void *p = malloc( 100 );
sizeof ( p ) = ?
解答:
sizeof( str ) = 4
sizeof ( p ) = 4
剖析:
Func ( char str[100] )函數中數組名作為函數形參時,在函數體內,數組名失去了本身的內涵,僅僅只是一個指針;在失去其內涵的同時,它還失去了其常量特性,可以作自增、自減等操作,可以被修改。
數組名的本質如下:
(1)數組名指代一種數據結構,這種數據結構就是數組;
例如:
char str[10];
cout << sizeof(str) << endl;
輸出結果為10,str指代數據結構char[10]。
(2)數組名可以轉換為指向其指代實體的指針,而且是一個指針常量,不能作自增、自減等操作,不能被修改;
char str[10];
str++; //編譯出錯,提示str不是左值
(3)數組名作為函數形參時,淪為普通指針。
Windows NT 32位平台下,指針的長度(占用內存的大小)為4字節,故sizeof( str ) 、sizeof ( p ) 都為4。
解答:
#define MIN(A,B) ((A) <= (B) ? (A) : (B))
MIN(*p++, b)會產生宏的副作用
剖析:
這個面試題主要考查面試者對宏定義的使用,宏定義可以實現類似於函數的功能,但是它終歸不是函數,而宏定義中括弧中的“參數”也不是真的參數,在宏展開的時候對“參數”進行的是一對一的替換。
程序員對宏定義的使用要非常小心,特別要注意兩個問題:
(1)謹慎地將宏定義中的“參數”和整個宏用用括弧括起來。所以,嚴格地講,下述解答:
#define MIN(A,B) (A) <= (B) ? (A) : (B)
#define MIN(A,B) (A <= B ? A : B )
都應判0分;
(2)防止宏的副作用。
宏定義#define MIN(A,B) ((A) <= (B) ? (A) : (B))對MIN(*p++, b)的作用結果是:
((*p++) <= (b) ? (*p++) : (b))
這個表達式會產生副作用,指針p會作2次++自增操作。
除此之外,另一個應該判0分的解答是:
#define MIN(A,B) ((A) <= (B) ? (A) : (B));
這個解答在宏定義的後面加“;”,顯示編寫者對宏的概念模糊不清,只能被無情地判0分並被面試官淘汰。
#ifndef __INCvxWorksh
#define __INCvxWorksh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endif /* __INCvxWorksh */
解答:
頭文件中的編譯宏
#ifndef __INCvxWorksh
#define __INCvxWorksh
#endif
的作用是防止被重復引用。
作為一種面向對象的語言,C++支持函數重載,而過程式語言C則不支持。函數被C++編譯後在symbol庫中的名字與C語言的不同。例如,假設某個函數的原型為:void foo(int x, int y);該函數被C編譯器編譯後在symbol庫中的名字為_foo,而C++編譯器則會產生像_foo_int_int之類的名字。_foo_int_int這樣的名字包含了函數名和函數參數數量及類型信息,C++就是考這種機制來實現函數重載的。
為了實現C 和C++的混合編程,C++提供了C 連接交換指定符號extern "C"來解決名字匹配問題,函數聲明前加上extern"C"後,則編譯器就會按照C語言的方式將該函數編譯為_foo,這樣C語言中就可以調用C++的函數了。
解答:
static關鍵字至少有下列n個作用:
(1)函數體內static 變量的作用范圍為該函數體,不同於auto 變量,該變量的內存只被分配一次,因此其值在下次調用時仍維持上次的值;
(2)在模塊內的static 全局變量可以被模塊內所用函數訪問,但不能被模塊外其它函數訪問;
(3)在模塊內的static 函數只可被這一模塊內的其它函數調用,這個函數的使用范圍被限制在聲明它的模塊內;
(4)在類中的static 成員變量屬於整個類所擁有,對類的所有對象只有一份拷貝;
(5)在類中的static 成員函數屬於整個類所擁有,這個函數不接收this指針,因而只能訪問類的static成員變量。
const關鍵字至少有下列n個作用:
(1)欲阻止一個變量被改變,可以使用const關鍵字。在定義該const變量時,通常需要對它進行初始化,因為以後就沒有機會再去改變它了;
(2)對指針來說,可以指定指針本身為const,也可以指定指針所指的數據為const,或二者同時指定為const;
(3)在一個函數聲明中,const可以修飾形參,表明它是一個輸入參數,在函數內部不能改變其值;
(4)對於類的成員函數,若指定其為const類型,則表明其是一個常函數,不能修改類的成員變量;
(5)對於類的成員函數,有時候必須指定其返回值為const類型,以使得其返回值不為“左值”。_______例如:
const classA operator*(const classA& a1,const classA&a2);
operator*的返回結果必須是一個const對象。如果不是,這樣的變態代碼也不會編譯出錯:
classA a, b, c;
(a * b) = c; // 對a*b的結果賦值
操作(a * b) = c顯然不符合編程者的初衷,也沒有任何意義。
剖析:
驚訝嗎?小小的static和const 居然有這麼多功能,我們能回答幾個?如果只能回答1~2個,那還真得閉關再好好修煉修煉。這個題可以考查面試者對程序設計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初級、中級還是比較深入,沒有一定的知識廣度和深度,不可能對這個問題給出全面的解答。大多數人只能回答出static和const關鍵字的部分功能。
解答:
在以下兩種情況會出現野指針:
(1)指針指向的內存被回收後指針值未置NULL,如:
int *p = new int[10];
```
deletp[] p;
//p = NULL; // 此處應加上p = NULL;防止後面的代碼對p繼續引用
(2)指針指向一篇新的內存空間後未釋放原內存空間,如:
int *p = new int;
int m = 1;
p = &m; // 此處應該釋放p所指的內存空間,否則p原指內存空間將無法釋放
如何杜絕野指針:
(1)delete了一個動態對象後,及時置為NULL;對指針進行解除引用前,判斷指針是否為NULL;
(2)誰分配誰回收,不要在一個函數裡分配local pointer,送到另一個函數delete;
(3)在C++中,盡量使用智能指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