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您现在的位置: Linux教程網 >> UnixLinux >  >> Linux編程 >> Linux編程

Java迷題:等於,還是不等於?

等於還是不等於?

看來看下面的一段代碼:

代碼片段1

  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final String[] args) {    
  2.     Integer a = new Integer(100);    
  3.     Integer b = 100;    
  4.     System.out.println(a == b);     
  5. }   

這段代碼的輸出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很容易的猜到:false,因為a、b兩個對象的地址不同,用“==”比較時是false。恭喜你,答對了。

再看下面的一段代碼:

代碼片段2

  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final String[] args) {    
  2.     Integer a = 100;    
  3.     Integer b = 100;    
  4.     System.out.println(a == b);     
  5. }   

你可能會回答,這沒什麼不一樣啊,所以還是false。很遺憾,如果你執行上面的一段代碼,結果是true。

上面的代碼可能讓你有些意外,那好吧,再看看下面的這段代碼:

代碼片段3

  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final String[] args) {    
  2.     Integer a = 156;    
  3.     Integer b = 156;    
  4.     System.out.println(a == b);     
  5. }   

結果是true嗎?很遺憾,如果你執行上面的一段代碼,結果是false。

感到吃驚嗎?那最後再看下面的一段代碼:

代碼片段4

  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final String[] args) {    
  2.     Integer a = Integer.valueOf(100);    
  3.     Integer b = 100;    
  4.     System.out.println(a == b);     
  5. }   

最後的結果,可能你已經猜到了,是true。

為什麼會這樣?

現在我們分析一下上面的代碼。可以很容易的看出,這一系列代碼的最終目的都是用“==”對兩個對象進行比較。Java中,如果用“==”比較兩個對象結果為true,說明這兩個對象實際上是同一個對象,false說明是兩個對象。

現在,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會出現上面的現象。

我們先看代碼片段4:最後的運行結果是true,說明a、b兩個對象實際上是同一個對象。但是a對象是通過調用Integer的valueOf方法創建的,而b對象是通過自動裝箱創建出來的,怎麼會是同一個對象呢?難道問題在字節碼那裡,畢竟Java程序是依靠虛擬器運行字節碼來實現的。

通過jdk中自帶的工具javap,解析字節碼,核心的部分摘取如下:

  1. 0:  bipush  100    
  2. 2:  invokestatic    #16; //Method java/lang/Integer.valueOf:(I)Ljava/lang/Integer;    
  3. 5:  astore_1    
  4. 6:  bipush  100    
  5. 8:  invokestatic    #16; //Method java/lang/Integer.valueOf:(I)Ljava/lang/Integer;   

代碼中我們只調用了一次Integer.valueOf方法,但是字節碼中出現了兩次對Integer.valueOf方法的調用。那麼另一次是哪裡呢?只可能在自動裝箱時調用的。因此這段代碼實際上等價於:

  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final String[] args) {    
  2.     Integer a = Integer.valueOf(100);    
  3.     Integer b = Integer.valueOf(100);    
  4.     System.out.println(a == b);     
  5. }   

現在問題就簡單了:看jdk源代碼,查看valueOf方法的具體實現:

  1.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2.     final int offset = 128;    
  3.     if (i >= -128 && i <= 127) { // must cache     
  4.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offset];    
  5.     }    
  6.     return new Integer(i);    
  7. }   

看到這兒,上面的代碼就很明確了:對於-128到127的數字,valueOf返回的是緩存中的對象。所以兩次調用Integer.valueOf(100)返回的都是同一個對象。

我們再先看代碼片段3:根據上面的分析,代碼片段3實際上等價於以下代碼:

  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final String[] args) {    
  2.     Integer a = Integer.valueOf(156);    
  3.     Integer b = Integer.valueOf(156);    
  4.     System.out.println(a == b);     
  5. }   

由於156不在-128到127范圍內,所以兩個對象都是通過new Integer()的方式創建的,所以最後結果為false。

片段1和片段2就不做具體分析了,相信讀者可以自行分析。

最後,請大家思考一下問題:通過上面的分析,了解到整數的自動裝箱是通過Integer.valueOf(int number)實現的,那麼自動拆箱是如何實現的呢?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