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您现在的位置: Linux教程網 >> UnixLinux >  >> Linux管理 >> Linux維護

Linux下exit命令和_exit命令區別盤點

在Linux系統的命令中,exit命令和_exit命令看似相同實則有著不同的作用,那麼exit命令和_exit命令具體有哪些區別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注:exit()就是退出,傳入的參數是程序退出時的狀態碼,0表示正常退出,其他表示非正常退出,一般都用-1或者1,標准C裡有EXIT_SUCCESS和EXIT_FAILURE兩個宏,用exit(EXIT_SUCCESS);可讀性比較好一點。

作為系統調用而言,_exit和exit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究竟相似到什麼程度,我們可以從Linux的源碼中找到答案:

#define __NR__exit __NR_exit /* 摘自文件include/asm-i386/unistd.h第334行 */

“__NR_”是在Linux的源碼中為每個系統調用加上的前綴,請注意第一個exit前有2條下劃線,第二個exit前只有1條下劃線。 這時隨便一個懂得C語言並且頭腦清醒的人都會說,_exit和exit沒有任何區別,但我們還要講一下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這種區別主要體現在它們在函數庫中的定義。_exit在Linux函數庫中的原型是:

#i nclude《unistd.h》 void _exit(int status);

和exit比較一下,exit()函數定義在stdlib.h中,而_exit()定義在unistd.h中,從名字上看,stdlib.h似乎比 unistd.h高級一點,那麼,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_exit()函數的作用最為簡單:直接使進程停止運行,清除其使用的內存空間,並銷毀其在內核中的各種數據結構;exit() 函數則在這些基礎上作了一些包裝,在執行退出之前加了若干道工序,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有些人認為exit已經不能算是純粹的系統調用。 exit()函數與_exit()函數最大的區別就在於exit()函數在調用exit系統調用之前要檢查文件的打開情況,把文件緩沖區中的內容寫回文件,就是“清理I/O緩沖”。

exit()在結束調用它的進程之前,要進行如下步驟:

1.調用atexit()注冊的函數(出口函數);按ATEXIT注冊時相反的順序調用所有由它注冊的函數,這使得我們可以指定在程序終止時執行自己的清理動作。例如,保存程序狀態信息於某個文件,解開對共享數據庫上的鎖等。

2.cleanup();關閉所有打開的流,這將導致寫所有被緩沖的輸出,刪除用TMPFILE函數建立的所有臨時文件。

3.最後調用_exit()函數終止進程。

_exit做3件事(man): 1,Any open file descriptors belonging to the process are closed 2,any children of the process are inherited by process 1, init 3,the process‘s parent is sent a SIGCHLD signal

exit執行完清理工作後就調用_exit來終止進程。

此外,另外一種解釋:

簡單的說,exit函數將終止調用進程。在退出程序之前,所有文件關閉,緩沖輸出內容將刷新定義,並調用所有已刷新的“出口函數”(由atexit定義)。

_exit:該函數是由Posix定義的,不會運行exit handler和signal handler,在UNIX系統中不會flush標准I/O流。

簡單的說,_exit終止調用進程,但不關閉文件,不清除輸出緩存,也不調用出口函數。

共同:

不管進程是如何終止的,內核都會關閉進程打開的所有file descriptors,釋放進程使用的memory!

更詳細的介紹:

Calling exit() The exit() function causes normal program termination.

The exit() function performs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1. All functions registered by the Standard C atexit() function are called in the reverse order of registration. If any of these functions calls exit(), the results are not portable. 2. All open output streams are flushed (data written out) and the streams are closed.

3. All files created by tmpfile() are deleted.

4. The _exit() function is called. Calling _exit() The _exit() function performs operating system-specific program termination functions. These include: 1. All open file descriptors and directory streams are closed.

2. If the parent process is executing a wait() or waitpid(), the parent wakes up and status is made available.

3. If the parent is not executing a wait() or waitpid(), the status is saved for return to the parent on a subsequent wait() or waitpid()。 4. Children of the terminated process are assigned a new parent process ID. Note: the termination of a parent does not directly terminate its children. 5. If the implementation supports the SIGCHLD signal, a SIGCHLD is sent to the parent. 6. Several job control signals are sent.

為何在一個fork的子進程分支中使用_exit函數而不使用exit函數? ‘exit()’與‘_exit()’有不少區別在使用‘fork()’,特別是‘vfork()’時變得很 突出。

‘exit()’與‘_exit()’的基本區別在於前一個調用實施與調用庫裡用戶狀態結構(user-mode constructs)有關的清除工作(clean-up),而且調用用戶自定義的清除程序 (自定義清除程序由atexit函數定義,可定義多次,並以倒序執行),相對應,_exit函數只為進程實施內核清除工作。 在由‘fork()’創建的子進程分支裡,正常情況下使用‘exit()’是不正確的,這是 因為使用它會導致標准輸入輸出(stdio: Standard Input Output)的緩沖區被清空兩次,而且臨時文件被出乎意料的刪除(臨時文件由tmpfile函數創建在系統臨時目錄下,文件名由系統隨機生成)。在C++程序中情況會更糟,因為靜態目標(static objects)的析構函數(destructors)可以被錯誤地執行。(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守護程序,它們的父進程需要調用‘_exit()’而不是子進程;適用於絕大多數情況的基本規則是,‘exit()’在每一次進入‘main’函數後只調用一次。) 在由‘vfork()’創建的子進程分支裡,‘exit()’的使用將更加危險,因為它將影響父進程的狀態。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tdio.h》 int glob = 6; /* external variable in initialized data */ int main(void) { int var; /* automatic variable on the stack */ pid_t pid; var = 88; printf(“before vfork\n”; /* we don‘t flush stdio */ if ( (pid = vfork()) 《 0) printf(“vfork error\n”; else if (pid == 0) { /* child */ glob++; /* modify parent‘s variables */ var++; exit(0); /* child terminates */ //子進程中最好還是用_exit(0)比較安全。 } /* parent */ printf(“pid = %d, glob = %d, var = %d\n”, getpid(), glob, var); exit(0); } 在Linux系統上運行,父進程printf的內容輸出:pid = 29650, glob = 7, var = 89

子進程 關閉的是自己的, 雖然他們共享標准輸入、標准輸出、標准出錯等 “打開的文件”, 子進程exit時,也不過是遞減一個引用計數,不可能關閉父進程的,所以父進程還是有輸出的。

但在其它UNIX系統上,父進程可能沒有輸出,原 因是子進程調用了e x i t,它刷新關閉了所有標准I / O流,這包括標准輸出。雖然這是由子進程執行的,但卻是在父進程的地址空間中進行的,所以所有受到影響的標准I/O FILE對象都是在父進程中的。當父進程調用p r i n t f時,標准輸出已被關閉了,於是p r i n t f返回- 1。

在Linux的標准函數庫中,有一套稱作“高級I/O”的函數,我們熟知的printf()、fopen()、fread()、fwrite()都在此 列,它們也被稱作“緩沖I/O(buffered I/O)”,其特征是對應每一個打開的文件,在內存中都有一片緩沖區,每次讀文件時,會多讀出若干條記錄,這樣下次讀文件時就可以直接從內存的緩沖區中讀取,每次寫文件的時候,也僅僅是寫入內存中的緩沖區,等滿足了一定的條件(達到一定數量,或遇到特定字符,如換行符和文件結束符EOF), 再將緩沖區中的 內容一次性寫入文件,這樣就大大增加了文件讀寫的速度,但也為我們編程帶來了一點點麻煩。如果有一些數據,我們認為已經寫入了文件,實際上因為沒有滿足特 定的條件,它們還只是保存在緩沖區內,這時我們用_exit()函數直接將進程關閉,緩沖區中的數據就會丟失,反之,如果想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就一定要使用exit()函數。

Exit的函數聲明在stdlib.h頭文件中。

_exit的函數聲明在unistd.h頭文件當中。

下面的實例比較了這兩個函數的區別。printf函數就是使用緩沖I/O的方式,該函數在遇到“\n”換行符時自動的從緩沖區中將記錄讀出。實例就是利用這個性質進行比較的。

exit.c源碼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printf(“Using exit.。。\n”); printf(“This is the content in buffer”); exit(0); }

輸出信息:

Using exit.。。

This is the content in buffer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printf(“Using exit.。。\n”); //如果此處不加“\n”的話,這條信息有可能也不會顯示在終端上。 printf(“This is the content in buffer”); _exit(0); }

則只輸出:

Using exit.。。

說明:在一個進程調用了exit之後,該進程並不會馬上完全消失,而是留下一個稱為僵屍進程(Zombie)的數據結構。僵屍進程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進程,它幾乎已經放棄了所有的內存空間,沒有任何可執行代碼,也不能被調度,僅僅在進程列表中保留一個位置,記載該進程的退出狀態等信息供其它進程收集,除此之外,僵屍進程不再占有任何內存空間。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c”, ‘c‘); _exit(0); }

上面就是Linux系統中exit與_exit的區別介紹了,它們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函數庫中的定義,大部分情況還是相同的,你了解了嗎?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