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您现在的位置: Linux教程網 >> UnixLinux >  >> Linux基礎 >> 關於Linux

arm-linux-ld命令

arm-linux-ld命令    -T選項是ld命令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選項,可以用它直接指明代碼的代碼段、數據段、博士生、    www.2cto.com     段,對於復雜的連接,可以專門寫一個腳本來告訴編譯器如何連接。      -Ttext addr      -Tdata addr      -Tbss addr      arm-elf-ld -Ttext 0x00000000 -g led_On.o -o led_on_elf ,運行地址為0x00000000,由於沒有data和bss,他們會默認的依次放在後面。相同的代碼 不同的Ttext,你可以對比一下他們之間會變的差異,ld會自動調整跳轉的地址。      *簡單的Linker script      (1) SECTIONS命令:      The SECTIONS command tells the linker how to map input sections into output sections, and how to place the output sections in memory.      命令格式如下:      SECTIONS      {      sections-command      sections-command      ......      }      其中sections-command可以是ENTRY命令,符號賦值,輸出段描述,也可以是overlay描述。      (2) 地址計數器‘.’(location counter):      該符號只能用於SECTIONS命令內部,初始值為‘0’,可以對該符號進行賦值,也可以使用該符號進行計算或賦值給其他符號。它會自動根據SECTIONS命令內部所描述的輸出段的大小來計算當前的地址。      (3) 輸出段描述(output section description):      前面提到在SECTIONS命令中可以作輸出段描述,描述的格式如下:      section [address] [(type)] : [AT(lma)]      {      output-section-command      output-section-command      ...      } [>region] [AT>lma_region] [:phdr :phdr ...] [=fillexp]      很多附加選項是用不到的。其中的output-section-command又可以是符號賦值,輸入段描述,要直接包含的數據值,或者某一特定的輸出段關鍵字。      *linker script 實例      ==============================      OUTPUT_ARCH(arm)      ENTRY(_start)      SECTIONS {      . = 0xa3f00000;      __boot_start = .;      .start ALIGN(4) : {      *(.text.start)      }      .setup ALIGN(4) : {      setup_block = .;      *(.setup)      setup_block_end = .;      }      .text ALIGN(4) : {      *(.text)      }      .rodata ALIGN(4) : {      *(.rodata)      }      .data ALIGN(4) : {      *(.data)      }      .got ALIGN(4) : {      *(.got)      }      __boot_end = .;      .bss ALIGN(16) : {      bss_start = .;      *(.bss)      *(COMMON)      bss_end = .;      }      .comment ALIGN(16) : {      *(.comment)      }      stack_point = __boot_start + 0x00100000;      loader_size = __boot_end - __boot_start;      setup_size = setup_block_end - setup_block;      }      =============================      在SECTIONS命令中的類似於下面的描述結構就是輸出段描述:      .start ALIGN(4) : {      *(.text.start)      }      .start 為output section name,ALIGN(4)返回一個基於location counter(.)的4字節對齊的地址值。*(.text.start)是輸入段描述,*為通配符,意思是把所有被鏈接的object文件中的.text.start段都鏈接進這個名為.start的輸出段。      源文件中所標識的section及其屬性實際上就是對輸入段的描述,例如.text.start輸入段在源文件start.S中的代碼如下:      .section .text.start      .global _start      _start :      b start      arm-elf-ld -Ttimer.lds -o timer_elf header .o      這裡就必須存在一個timer.lds的文件。      對於.lds文件,它定義了整個程序編譯之後的連接過程,決定了一個可執行程序的各個段的存儲位置。雖然現在我還沒怎麼用它,但感覺還是挺重要的,有必要了解一下。      先看一下GNU官方網站上對.lds文件形式的完整描述:      SECTIONS {      ...      secname start BLOCK(align) (NOLOAD) : AT ( ldadr )      { contents } >region :phdr =fill      ...      }      secname和contents是必須的,其他的都是可選的。下面挑幾個常用的看看:      1、secname:段名      2、contents:決定哪些內容放在本段,可以是整個目標文件,也可以是目標文件中的某段(代碼段、數據段等)      3、start:本段連接(運行)的地址,如果沒有使用AT(ldadr),本段存儲的地址也是start。GNU網站上說start可以用任意一種描述地址的符號來描述。      4、AT(ldadr):定義本段存儲(加載)的地址。      /* nand.lds */      SECTIONS {      firtst 0x00000000 : { head.o init.o }      second 0x30000000 : AT(4096) { main.o }      }      以上,head.o放在0x00000000地址開始處,init.o放在head.o後面,他們的運行地址也是0x00000000,即連接和存儲地址相同(沒有AT指定);main.o放在4096(0x1000,是AT指定的,存儲地址)開始處,但是它的運行地址在0x30000000,運行之前需要從0x1000(加載處)復制到0x30000000(運行處),此過程也就用到了讀取Nand flash。      這就是存儲地址和連接(運行)地址的不同,稱為加載時域和運行時域,可以在.lds連接腳本文件中分別指定。      編寫好的.lds文件,在用arm-linux-ld連接命令時帶-Tfilename來調用執行,如      arm-linux-ld ?Tnand.lds x.o y.o ?o xy.o。也用-Ttext參數直接指定連接地址,如      arm-linux-ld ?Ttext 0x30000000 x.o y.o ?o xy.o。      既然程序有了兩種地址,就涉及到一些跳轉指令的區別,這裡正好寫下來,以後萬一忘記了也可查看,以前不少東西沒記下來現在忘得差不多了。      ARM匯編中,常有兩種跳轉方法:b跳轉指令、ldr指令向PC賦值。      我自己經過歸納如下:      b step1 :b跳轉指令是相對跳轉,依賴當前PC的值,偏移量是通過該指令本身的bit[23:0]算出來的,這使得使用b指令的程序不依賴於要跳到的代碼的位置,只看指令本身。      ldr pc, =step1 :該指令是從內存中的某個位置(step1)讀出數據並賦給PC,同樣依賴當前PC的值,但是偏移量是那個位置(step1)的連接地址(運行時的地址),所以可以用它實現從Flash到RAM的程序跳轉。      此外,有必要回味一下adr偽指令,U-boot中那段relocate代碼就是通過adr實現當前程序是在RAM中還是flash中。仍然用我當時的注釋      adr r0, _start /* r0是代碼的當前位置 */      /* adr偽指令,匯編器自動通過當前PC的值算出 如果執行到_start時PC的值,放到r0中:      當此段在flash中執行時r0 = _start = 0;當此段在RAM中執行時_start = _TEXT_BASE(在board/smdk2410/config.mk中指定的值為0x33F80000,即u-boot在把代碼拷貝到RAM中去執行的代碼段的開始) */      ldr r1,UGG BOOTS, _TEXT_BASE /* 測試判斷是從Flash啟動,還是RAM */      /* 此句執行的結果r1始終是0x33FF80000,因為此值是又編譯器指定的(ads中設置,或-D設置編譯器參數) */      cmp r0, r1 /* 比較r0和r1,調試的時候不要執行重定位 */      下面,結合u-boot.lds看看一個正式的連接腳本文件。這個文件的基本功能還能看明白,雖然上面分析了好多,但其中那些GNU風格的符號還是著實讓我感到迷惑。      OUTPUT_FORMAT("elf32­littlearm", "elf32­littlearm", "elf32­littlearm")      ;指定輸出可執行文件是elf格式,32位ARM指令,小端      OUTPUT_ARCH(arm)      ;指定輸出可執行文件的平台為ARM      ENTRY(_start)      ;指定輸出可執行文件的起始代碼段為_start.      SECTIONS      {      . = 0x00000000 ; 從0x0位置開始      . = ALIGN(4) ; 代碼以4字節對齊      .text : ;指定代碼段      {      cpu/arm920t/start.o (.text) ; 代碼的第一個代碼部分      *(.text) ;其它代碼部分      }      . = ALIGN(4)      .rodata : { *(.rodata) } ;指定只讀數據段      . = ALIGN(4);      .data : { *(.data) } ;指定讀/寫數據段      . = ALIGN(4);      .got : { *(.got) } ;指定got段, got段式是uboot自定義的一個段, 非標准段      __u_boot_cmd_start = . ;把__u_boot_cmd_start賦值為當前位置, 即起始位置      .u_boot_cmd : { *(.u_boot_cmd) } ;指定u_boot_cmd段, uboot把所有的uboot命令放在該段.      __u_boot_cmd_end = .;把__u_boot_cmd_end賦值為當前位置,即結束位置      . = ALIGN(4);      __bss_start = .; 把__bss_start賦值為當前位置,即bss段的開始位置      .bss : { *(.bss) }; 指定bss段      _end = .; 把_end賦值為當前位置,即bss段的結束位置      }      請問這個從load address 到running address的加載過程是誰來完成呢,是不是bootloader(stage 1)根據相應的地址來完成這個加載過程呢?      Blog作者的回復:      是的      你好:讀了你的文章,很受啟發。但是有個地方不大明白,就是如果程序中只有main.o 那麼我是不是可以使用AT命令指定加載段為4096,那麼是什麼程序將main.o存放在存儲器的4096的位置而不是放在存儲器的0位置?是用燒寫程序嗎?      Blog作者的回復:      在bin文件按照這個lds腳本連接時,main.o就會被放到bin中從頭開始的4096偏移位置處(假定bin就按這個lds連接),之後把整個bin燒到flash中。      S3C2410基礎實驗--實驗四:arm-linux-ld2009-04-29 20:55在開始後續實驗之前,我們得了解一下arm-linux-ld連接命令的使用。在上述實驗中,我們一直使用類似如下的命令進行連接:      arm-linux-ld -Ttext 0x00000000 crt0.o led_on_c.o -o led_on_c_tmp.o      我們看看它是什麼意思:-o選項設置輸出文件的名字為led_on_c_tmp.o;“--Ttext 0x00000000”設置代碼段的起始地址為0x00000000;這條指令的作用就是將crt0.o和led_on_c.o連接成led_on_c_mp.o可執行文件,此可執行文件的代碼段起始地址為0x00000000。      我們感興趣的就是“―Ttext”選項!進入LINK目錄,link.s代碼如下:      1 .text      2 .global _start      3 _start:      4 b step1      5 step1:      6 ldr pc, =step2      7 step2:      8 b step2      Makefile如下:      1 link:link.s      2 arm-linux-gcc -c -o link.o link.s      3 arm-linux-ld -Ttext 0x00000000 link.o -o link_tmp.o      4 # arm-linux-ld -Ttext 0x30000000 link.o -o link_tmp.o      5 arm-linux-objcopy -O binary -S link_tmp.o link      6 arm-linux-objdump -D -b binary -m arm link >ttt.s      7 # arm-linux-objdump -D -b binary -m arm link >ttt2.s      8 clean:      9 rm -f link      10 rm -f link.o      11 rm -f link_tmp.o      實驗步驟:      1.進入目錄LINK,運行make生成arm-linux-ld選項為“-Ttext 0x00000000”的反匯編碼ttt.s      2.make clean      3.修改Makefile:將第4、7行的“#”去掉,在第3、6行前加上“#”      4.運行make生成arm-linux-ld選項為“-Ttext 0x30000000”的反匯編碼ttt2.s      link.s程序中用到兩種跳轉方法:b跳轉指令、直接向pc寄存器賦值。我們先把在不同“―Ttext”選項下,生成的可執行文件的反匯編碼列出來,再詳細分析這兩種不同指令帶來的差異。      ttt.s: ttt2.s      0: eaffffff b 0x4 0: eaffffff b 0x4      4: e59ff000 ldr pc, [pc, #0] ; 0xc 4: e59ff000 ldr pc, [pc, #0] ; 0xc      8: eafffffe b 0x8 8: eafffffe b 0x8      c: 00000008 andeq r0, r0, r8 c: 30000008 tsteq r0, #8 ; 0x8      先看看b跳轉指令:它是個相對跳轉指令,其機器碼格式如下:      Cond 1 0 1 L Offset      [31:28]位是條件碼;[27:24]位為“1010”時,表示B跳轉指令,為“1011”時,表示BL跳轉指令;[23:0]表示偏移地址。使用B或BL跳轉時,下一條指令的地址是這樣計算的:將指令中24位帶符號的補碼立即數擴展為32(擴展其符號位);將此32位數左移兩位;將得到的值加到pc寄存器中,即得到跳轉的目標地址。我們看看第一條指令“b step1”的機器碼eaffffff:      1. 24位帶符號的補碼為0xffffff,將它擴展為32得到:0xffffffff      2.將此32位數左移兩位得到:0xfffffffc,其值就是-4      3.pc的值是當前指令的下兩條指令的地址,加上步驟2得到的-4,這恰好是第二條指令step1的地址      各位不要被被反匯編代碼中的“b 0x4”給迷惑了,它可不是說跳到絕對地址0x4處執行,絕對地址得像上述3個步驟那樣計算。您可以看到b跳轉指令是依賴於當前pc寄存器的值的,這個特性使得使用b指令的程序不依賴於代碼存儲的位置――即不管我們連接命令中“--Ttext”為何,都可正確運行。      再看看第二條指令ldr pc, =step2:從反匯編碼“ldr pc, [pc, #0]”可以看出,這條指令從內存中某個位置讀出數據,並賦給pc寄存器。這個位置的地址是當前pc寄存器的值加上偏移值0,其中存放的值依賴於連接命令中的“--Ttext”選項。執行這條指令後,對於ttt.s,pc=0x00000008;對於ttt2.s, pc=0x30000008。於是執行第三條指令“b step2”時,它的絕對地址就不同了:對於ttt.s,絕對地址為0x00000008;對於ttt2.s,絕對地址為0x30000008。      ttt2.s上電後存放的位置也是0,但是它連接的地址是0x30000000。我們以後會經常用到“存儲地址和連接地址不同”(術語上稱為加載時域和運行時域)的特性:大多機器上電時是從地址0開始運行的,但是從地址0運行程序在性能方面總有很多限制,所以一般在開始的時候,使用與位置無關的指令將程序本身復制到它的連接地址處,然後使用向pc寄存器賦值的方法跳到連接地址開始的內存上去執行剩下的代碼。在實驗5、6中,我們將會作進一步介紹。      arm-linux-ld命令中選項“-Ttext”也可以使用選項“-Tfilexxx”來代替,在文件filexxx中,我們可以寫出更復雜的參數來使用arm-linux-ld命令――在實驗6中,我們就是使用這種方法來指定連接參數的。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