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的聲音設備編程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簡單得多。一般說來,我們常用的聲音設備是內部揚聲器和聲卡,它們都對應/dev目錄下的一個或多個設備文件,我們象打開普通文件一樣打開它們,用ioctl()函數設置一些參數,然後對這些打開的特殊文件進寫操作。
由於這些文件不是普通的文件,所以我們不能用ANSI C(標准C)的fopen、fclose等來操作文件,而應該使用系統文件I/O處理函數(open、read、write、lseek和close)來處理這些設備文件。ioctl()或許是Linux下最龐雜的函數,它可以控制各種文件的屬性,在Linux聲音設備編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使用此函數正確設置必要的參數。
下面我們舉兩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如何實現Linux下的聲音編程。由於此類編程涉及到系統設備的讀寫,所以,很多時候需要你有root權限,如果你將下面的例子編譯後不能正確執行,那麼,首先請你檢查是否是因為沒有操縱某個設備的權限。
對內部揚聲器編程內部揚聲器是控制台的一部分,所以它對應的設備文件為/dev/console。變量KIOCSOUND在頭文件 /usr /include /linux /kd.h中聲明,ioctl函數使用它可以來控制揚聲器的發聲,使用規則為:
ioctl ( fd, KIOCSOUND, (int) tone);
fd為文件設備號,tone 是音頻值。當tone為0時,終止發聲。必須一提的是它所理解的音頻和我們平常以為的音頻是不同的,由於計算機主板定時器的時鐘頻率為1.19MHZ,所以要進行正確的發聲,必須進行如下的轉換:揚聲器音頻值=1190000/我們期望的音頻值。
揚聲器發聲時間的長短我們通過函數usleep(unsigned long usec)來控制。它是在頭文件/usr /include /unistd.h中定義的,讓程序睡眠usec微秒。下面即是讓揚聲器按指定的長度和音頻發聲的程序的完整清單:
#include < fcntl.h >
#include < stdio.h >
#include < stdlib.h >
#include < string.h >
#include < unistd.h >
#include < sys/ioctl.h >
#include < sys/types.h >
#include < linux/kd.h >
/* 設定默認值 */
#define DEFAULT_FREQ 440 /* 設定一個合適的頻率 */
#define DEFAULT_LENGTH 200 /* 200 微秒,發聲的長度是以微秒為單位的*/
#define DEFAULT_REPS 1 /* 默認不重復發聲 */
#define DEFAULT_DELAY 100 /* 同樣以微秒為單位*/
/* 定義一個結構,存儲所需的數據*/
typedef struct {
int freq; /* 我們期望輸出的頻率,單位為Hz */
int length; /* 發聲長度,以微秒為單位*/
int reps; /* 重復的次數*/
int delay; /* 兩次發聲間隔,以微秒為單位*/
} beep_parms_t;
/* 打印幫助信息並退出*/
void usage_bail ( const char *executable_name ) {
printf ( "Usage: \n \t%s [-f frequency] [-l length] [-r reps] [-d delay] \n ",
executable_name );
exit(1);
}
/ * 分析運行參數,各項意義如下:
* "-f <以HZ為單位的頻率值 >"
* "-l <以毫秒為單位的發聲時長 >"
* "-r <重復次數 >"
* "-d <以毫秒為單位的間歇時長 >"
*/
void parse_command_line(char **argv, beep_parms_t *result) {
char *arg0 = *(argv++);
while ( *argv ) {
if ( !strcmp( *argv,"-f" )) { /*頻率*/
int freq = atoi ( *( ++argv ) );
if ( ( freq <= 0 ) | | ( freq > 10000 ) ) {
fprintf ( stderr, "Bad pa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