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您现在的位置: Linux教程網 >> UnixLinux >  >> Linux基礎 >> Linux服務器

谷歌Chrome的“中國秘密”

9月2日,谷歌中國幾位研發人員做著最後的忙碌,因為他們“秘密研制”的Chrome——一件最有可能殺傷微軟的武器將在第二天亮劍。興奮,緊張,兩種情緒糾結在一起。

最後一天,他們不需要再做產品上的改進,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對第二天的期待上。

“打個賭吧,明天會有多少人下載試用?中國的網民會不會喜歡?”有的工程師自信,有的工程師擔憂。每個人都報出了一個心裡猜測的數字,但在自信與擔憂兩種心態的影響下,大家想象力相差很遠。無論網民反饋怎麼樣,此時笑著打個賭是最好的緩解壓力的方法。

中文版“難產”

Chrome,谷歌浏覽器的名字,也是谷歌通往雲計算的大門。

谷歌中國產品經理許炜開始參與Chrome的研發是在2007年初,此時在美國總部的工程師已經正式研發半年多了。從開始的兩個人,到後來的六個人,谷歌中國的這支研發團隊在配合總部開發一些項目的同時,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到了解決本地化的問題上。

“Chrome一開始並沒有打算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同時推出,只是在重點市場先推。那個時候,李開復給我們下了死命令,中文版要和英文版同時推出。”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研發總監幺寶剛,跟李開復一樣曾是微軟的一員,半路轉投谷歌。谷歌在中國一直被本土化問題所困擾,在國內面對百度缺乏有力的競爭武器。谷歌中國需要向百度證明自己,也需要向總部證明自己的價值。

但與英文版同時推出中文版浏覽器並不容易。“中國市場非常特殊,網站非常多,而且都是基於IE標准的。這幾個工程師也特別憂慮,他們的工作量也特別大。”一位谷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中文版並不順利,大家曾擔心不能與英文版同時發布。

無論是從自身發展還是從競爭的角度,Chrome對於谷歌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產品,所以研發過程中最大的壓力就要是“保密”。在谷歌Chrome沒有正式發布之前,許炜和幺寶剛所做的工作不能讓谷歌以外的人知道,甚至跟自己的親朋好友也不能隨便談論。為了把產品做好,他們需要多聽客戶的聲音,但為了保密,他們又不能四處打聽。

谷歌的同事成了他們唯一可以依賴的群體,他們只能請同事們試用,並給他們多提意見。到發布前一天,他們松了一口氣,在Chrome在谷歌所有的產品裡,保密工作算是做得最出色的。Chrome的重要性以及之前的保密工作,使得Chrome一曝光,就成為整個行業的一個焦點。

在正式上線的前一天,他們已經沒有太多工作,只是被興奮與緊張兩種情緒籠罩著:興奮是因為這個產品決定谷歌的未來,特別是與微軟競爭的地位,這個產品有戰勝微軟IE的突出優點;緊張是因為Chrome對中文網站的兼容性還沒有完全解決,而且絕大多數用戶對現有的浏覽器已經比較滿足,挑剔的中國用戶能否願意接受谷歌的新產品。

9月3日,在Chrome上線十幾個小時之後,讓他們興奮和緊張的事情都發生了:大量用戶下載試用Chrome,對於它的簡潔和快速,幾乎得到所有試用者眾口一致的好評,特別是在速度方面,優勢相對於現有的浏覽器非常明顯。但另一方面,本土化仍不能讓用戶滿意,一些中文網站還是不能兼容,網上銀行也不能使用,用戶在導入IE網頁收藏夾和RSS新聞閱讀器時並不順暢,在處理Flash動畫應用時也顯得力不從心。而這些不足,會阻礙一些狂熱的追隨者成為忠誠的用戶。

從“NO”到“YES”

美國時間9月3日上午11點、中國時間凌晨3點,Chrome測試版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上線,谷歌全球產品管理副總裁Sundar連續接受20場電話采訪,電話來自於全球20個不同的城市,每個采訪時間為1小時。這樣的發布規模,在谷歌歷史上也是第一次,可見這個產品對於谷歌的重要性。這麼重要的一個產品,外界早就猜測谷歌會做,而CEO埃裡克·施密特一直說“NO”。

在2001年施密特剛剛加入谷歌的時候,谷歌創始人佩奇和布林意識到浏覽器的必要性,向施密特提出這個想法,施密特堅決地否定了這個戰略,因為他認為時機還非常不成熟,“我不相信公司那時已具備足以經受住一場浏覽器戰爭的實力。我們的戰略目標應該在‘雷達探測不到的地方’,這一點非常重要。”

2004年,谷歌挖來浏覽器的專家,傳聞再次蔓延開來。施密特再次公開否認,因為他知道時機還未到。事實上是谷歌內部已經有工程師開始做前期的嘗試。

2006年6月,施密特對外界仍表示谷歌沒有必要開發自己的浏覽器,“因為絕大多數用戶對IE以及火狐(Firefox)、蘋果的Safari以及Opera等浏覽器比較滿意。我們不會為了好玩而開發自己的浏覽器”。那個時候,在谷歌內部已經正式組成小組,施密特說“YES”,可以著手研發這個秘密武器。施密特對這個產品提出了三個“必須”:必須開發出與IE和火狐有著很大不同的東西;谷歌的浏覽器速度必須更快;同時必須是開放源代碼。

那個時候,施密特清楚地認識到必須要抓住浏覽器這道“門”,把用戶更多地吸引到這道門來,而不是微軟IE那道門。但出於商業戰略考慮,他對外一直說“NO”。

谷歌做什麼產品,都會很快地被外界發現,但Chrome的保密做得確實不錯,施密特的不斷否認,使外界一直停留在偶爾的猜測而沒有深入探討谷歌的這個新戰略。“兩個原因我們必須要保密:一是如果提前洩露,擔心競爭對手會在商業上暗中阻撓;二是擔心會加速競爭對手的產品更新和升級,特別是微軟的IE的發布。”谷歌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以前曾有產品被提前曝光後,使得競爭對手有機可乘。

谷歌與微軟的戰線越拉越長,從搜索到網絡廣告、辦公軟件、手機操作系統。除了搜索以外,谷歌後來推出的基於互聯網的免費產品,都難以對微軟形成致命打擊。Chrome則被谷歌寄予厚望,“對於未來的技術趨勢,大家都看得比較清楚,這個時候就是速度的比拼。我們天天研究IE8的弱點,然後照著它的弱點去打。它復雜,我們就把界面做得超級簡單;它慢,我們就拼命提高速度;它不開源,我們就一定要開源。”谷歌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與微軟的這場戰爭中,谷歌的優勢就是沒有歷史包袱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