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Unix是多用戶操作系統,作為系統的普通使用者只能使用系統提供的有限功能,而只有Unix系統管理員才能充分利用其的全部能力。因而擁有自己的Unix系統也是一個普通Unix系統使用者的願望。但是在那些時候,能夠滿足這些願望的計算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買得起的。
昂貴的硬件,以及Unix系統逐漸商業化趨勢,都使得擁有自己的Unix系統對大多數人只是美好的願望,而使用Unix系統的地方主要為一些要求較高的科研和大中型公司機構。
到80年代,個人計算機的出現,使得硬件的價格能被人和小企業接受了,給擁有一個Unix系統的願望帶來了一線曙光。但是使用8086芯片的個人計算機能力比較差,在其上不能實現真正正常工作的多用戶系統。進入九十年代之後,英特爾公司推出的80386芯片使個人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大大提高,在個人計算機上構建一個可以真正使用的Unix系統也成為了可能。
事實上此時能運行在X86平台上的Unix系統相當有限,Mircosoft的Xienx是一種(後來發展成為SCO Unix),但不能指望能自由、免費使用這個商用系統。
要移植Unix系統到PC平台上便需要Unix的源代碼,而此時受AT&T的許可權的限制,Unix系統代碼還不能被自由獲得(但在BSD與AT&T的法律糾紛之後的4.4 BSD Lite不再受這個限制了,可以在BSD許可下自由使用)。
很多計算機愛好者為了實現一個可以自由使用的操作系統,不斷進行著努力。自由軟件基金會的GNU計劃的目的就是打算創建一個自由的、與Unix類似的操作系統,為了實現這個目的,GNU開發了很多非常有效的工具,包括編譯器和很多系統命令,然而GNU計劃中的操作系統內核 ──HURD,卻進展緩慢,從而無法構建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
很快,就有計算機愛好者開始考慮在個人計算機平台上構建一個Unix內核。芬蘭一位計算機研究生Linus Torvalds開始了這個工作,並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他通過學習Minix──一個用於教學目的的簡單Unix系統,在x86平台上構建了Linux內核,這個內核和GNU的系統工具結合起來,成為當前非常流行的GNU/Linux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