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您现在的位置: Linux教程網 >> UnixLinux >  >> Linux綜合 >> 學習Linux

gentoo 安裝,gentoo

gentoo 安裝,gentoo

gentoo 安裝,gentoo


加載完光驅後

1進行ping命令查看網絡是否通暢

2設置硬盤的標識為GPT(主要用於64位且啟動模式為UEFI,還有一個是MBR,主要用於32位且啟動模式為bois)

  parted -a optimal /dev/sda

  (parted)print     命令查看是否有除了sda其他分區 如果有則刪除 (parted)rm 2(2為分區的編號,有其他的也需要一並刪除)

  (parted)mklabel gpt  此操作會清除掉所有分區上的所有數據 如果是MBR 則使用命令mklabel msdos(此命令創建的主分區最多為4個)

3繼續上步的命令,來進行分區。分區的時候只需要告訴parted三條信息,分區的類型,分區的開始位置,分區的結束位置    首先我們先創建GRUB2分區,該分區主要為了兼容不同的分區差異(mbr和gpt),又因為很小。所以還是建一下   (parted)unit mib  告訴parted制定長度的單位為兆   (parted)mkpart primary 1 3  從硬盤的第1M地址到第3M的地址   (parted)name 1 grub       命名為grub   (parted)set 1 bios_grub on  設置flags為bios_grub   (parted)print           查看修改後的信息

  然後創建boot引導分區 128M

  (parted)mkpart primary 3 131   (parted)name 2 boot   swap分區 休眠或計算機內存不夠用的時候存放的分區 512M(最好大於你機器上的內存)   (parted)mkpart primary 131 643   (parted)name 3 swap   根分區,剩下的所有   (parted)mkpart primary 643 -1   (parted)name 4 rootfs

  如果用的是UEFI去引導的分區 需要標識下boot分區為EFI(通常64位機器上都是UEFI)

  (parted)set 2 boot on

  quit 退出

  這個時候後我們看ls /dev/sda* 就會出來五個結果

4分區已經建好了,下面一步需要在分區上掛文件類型

  btrfs  功能強大但是不穩定

  ext2  啟動慢且沒有文件日志系統

  ext3  文件日志系統增強,可靠

  ext4  推薦的通用所有平台文件系統

  f2fs   被外界認為不成熟  但是在gentoo的usb、microSD 卡和其他基於閃存的存儲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JFS   IBM的高性能日志記錄文件系統

   ReiserFS  處理許多小文件的成本小,比其他文件系統維護成本大

  XFS   對硬件問題的兼容性較小

  vfat 不支持任何權限設置。它主要是用於與其他操作系統的互操作性(主要是Microsoft Windows)但也是必需的一些系統固件(如UEFI)。

  NTFS 只用於與微軟Windows系統的互操作性

   當我們使用ext2, ext3, ext4 的文件系統用在一個小於8G的分區上時,我們得設置增加一個計算節點數量計算的選項

  ex2時 使用root #mkfs.ext2 -T small /dev/<device>

  ex3或ex4時 使用root #mkfs.ext2 -j -T small /dev/<device>

  這通常會生成四倍的節點量(從16kb到4kb)可通過root #mkfs.ext2 -i <ratio> /dev/<device>調節比例

 

  我們這裡使用ext4和ext2

  處理文件系統的工具 sys-fs/e2fsprogs已經存在於系統設置中,因此我們一句命令即可解決

  root #mkfs.ext2 /dev/sda2  將boot引導為sda2

  然後可以看到我們的節點的信息變為31232,算下來122M,這就是當時我們建的128M,然後4k一個節點

  root #mkfs.ext4 /dev/sda4  將root設置為sda4

  接下來初始化swap交換空間 root #mkswap /dev/sda3  然後激活交換空間  root #swapon /dev/sda3

  分區和文件類型都已經搞好了,接下來就是掛載到目錄上去

  root #mount /dev/sda4 /mnt/gentoo 

  掛載boot引導分區的時候,我們要創建一個掛載目錄

  root #mkdir /mnt/gentoo/boot   root #mount /dev/sda2 /mnt/gentoo/boot   如果/tmp/目錄需要一個單獨的分區,掛載之後需要修改其權限  root #chmod 1777 /mnt/gentoo/tmp 5、設置時間      root #date 121513162016  表示2016年12月15號13點16分   也可以鏈接時間服務器去獲取時間 root #ntpd -q -g  時區設置在下面給出 6、gentoo提供了兩種方法去安裝,一種是直接下載安裝stage3,還有一種是從stage1、stage2、stage3.第一種面向普通用戶第二種面向他們自己的發布工程團隊。stage1是設置個性化的c編譯器和庫函數;stage2是系統布局的自定義;stage3是編譯內核。這裡我們用第一種   下載安裝鏡像 stage3 原始碼   如果需要代理  則需要定義 root #export http_proxy="http://proxy.server.com:port"   root #export ftp_proxy="http://proxy.server.com:port"   先進入root #cd /mnt/gentoo目錄   然後我們用root #links https://www.gentoo.org/downloads/mirrors/  去浏覽下載  如果有代理則root #links -http-proxy proxy.server.com:8080 https://www.gentoo.org/downloads/mirrors/   也可以用root #lynx https://www.gentoo.org/downloads/mirrors/ 但它不是菜單驅動的。   鏈接後選擇Mirrors,然後在下面出現的內容中選擇CN(中國),選擇一個http鏈接的,這裡我們選擇163的鏡像源,進入releases/amd64/autobuilds/目錄   在裡面選擇current-install-amd64-minimal/stage3-amd64-20161208.tar.bz2 按D下載。   按Q退出   root #tar xvjpf stage3-*.tar.bz2 --xattrs  提取文件 x提取 v顯示過程 j使用bzip2解壓縮 p保存權限 f指定解壓縮的是文件而非標准輸入 --xattrs為了根據擴展的屬性存儲到對應的文件文檔裡 7、配置修改   root #nano -w /mnt/gentoo/etc/portage/make.conf  打開配置文件,影響Portage和GCC編譯器   他文件加下面通常會有個make.conf.exame示例來解釋配置含義,可用文件搜索去查詢文件位置   通常被建議的配置為  CFLAGS="-march=native -O2 -pipe"
  # Use the same settings for both variables
  CXXFLAGS="${CFLAGS}"
8、安裝gentoo基礎系統
  獲取鏡像途徑1、portage會使用make.conf裡的GENTOO_MIRRORS 變量來獲取鏡像列表。也可以使用mirrorselect工具root #mirrorselect -i -o >> /mnt/gentoo/etc/portage/make.conf
        2、第二個獲取鏡像的途徑是通過配置文件/etc/portage/repos.conf/gentoo.conf來獲取gentoo倉庫。首先創建文件夾root #mkdir /mnt/gentoo/etc/portage/repos.conf
            然後復制gentoo倉庫的文件到這裡root #cp /mnt/gentoo/usr/share/portage/config/repos.conf /mnt/gentoo/etc/portage/repos.conf/gentoo.conf

復制dns配置到本地確保網絡鏈接
  root #cp -L /etc/resolv.conf /mnt/gentoo/etc/
  因為環境改變,所有需要掛載一些必要的文件
  
root #mount -t proc proc /mnt/gentoo/proc
  root #mount --rbind /sys /mnt/gentoo/sys
  root #mount --make-rslave /mnt/gentoo/sys
  root #mount --rbind /dev /mnt/gentoo/dev
  root #mount --make-rslave /mnt/gentoo/dev
  後面兩個目錄是綁定掛載。--make-rslave為了支持下面的安裝
  
  更改根目錄在新環境中
  root #chroot /mnt/gentoo /bin/bash 根目錄改變從/改變到/mnt/gentoo
  root #source /etc/profile      將設置生效
  root #export PS1="(chroot) $PS1"   主提示符更改,為幫助我們記住這個會話在chroot環境中。
  現在所有的更改都在新的環境中去了
  
  配置Portage
  root #emerge-webrsync 安裝Portage快照
  上面命令會更新Portage tree24小時外的快照,如果想更新時間近點的,可使用emerge --sync可獲取更新一小時前的Portage tree
  更新完如果提示有需要更新的items,可使用
  
root #eselect news list
  root #eselect news read
  
  選擇配置文件安裝
  root #eselect profile list 可用來查看配置文件列表

  為了使用純淨的64位環境,可使用no-multilib 配置項
root #eselect profile set 11 (default/linux/amd64/13.0/no-multilib選項前綴數字) 這個會比較小,包比較少
  不過我選的時系統去判斷選項root #eselect profile set default/linux/amd64/13.0/systemd   這個會比較大 包比較多
  root #emerge --ask --update --deep --newuse @world

  配置USE變量
  USE變量很有用,決定了程序編譯哪些是支持的,哪些是不支持的。如gnome gtk -kde -qt4 編譯項目的時候,用GNOME (and GTK) 支持,不支持KDE (and Qt) 
  配置的詳細信息root #less /usr/portage/profiles/use.desc 按q退出
  如果你想修改USE,則用命令root #nano -w /etc/portage/make.conf
  如啟用KDE-based系統,支持DVD, ALSA 和 CD 錄音
  USE="-gtk -gnome qt4 kde dvd alsa cdr"(如果想要禁用所有缺省的選項,則-*)

  設置時區
  root #ls /usr/share/zoneinfo
  root #echo "Asia/Shanghai" > /etc/timezone
  root #emerge --config sys-libs/timezone-data

  配置本地化
  root #nano -w /etc/locale.gen
    
en_US  ISO-8859-1
    en_US.UTF-8  UTF-8
    zh_CN  GB18030
    zh_CN.GBK  GBK
    zh_CN.GB2312  GB2312
    zh_CN.UTF-8  UTF-8
  root #locale-gen 使其生效
  root #eselect locale list 查看環境列表
  root #eselect locale set 10 選擇環境
  root #env-update && source /etc/profile && export PS1="(chroot) $PS1" 配置生效

9、安裝source
  安裝Linux kernel
  root #emerge --ask sys-kernel/gentoo-sources
  root #ls -l /usr/src/linux 安裝完後會有符號鏈接到linux內核中去
  然後開始編譯安裝linux內核 1、手動根據手冊進行配置 2、利用genkernel自動編譯安裝 為了優化環境我們使用手動
  root #emerge --ask sys-apps/pciutils 合並相關幫助信息
  root #cd /usr/src/linux 進去內核目錄
  root #make menuconfig   菜單模式查看 
  現在開始配置gentoo內核,配置內核有幾個好處1,更加靈活2,內核更小3,更短的編譯時間4,學習5,嚴重的無聊6,不少的內核配置知識7,完全控制
  大多數有三種選項,一種是什麼都不創建,一種是創建內核目錄,一種是創建模塊。用戶自己可以決定加載或不加載什麼模塊。
  創建在內核中需要固件支持,所以在內核的配置文件中要FW_LOADER=y和CONFIG_FIRMWARE_IN_KERNEL=y這兩個或者菜單選項中
Device Drivers  --->
   Generic Driver Options  --->
       -*- Userspace firmware loading support
       [*] Include in-kernel firmware blobs in kernel binary

  一般默認就是對的。

  SATA的支持在linux中是鏈接到libata的,在SCSI子系統下面。所以,SATA驅動在SCSI驅動配置文件選項下。系統的存儲設備被當做SCSI的設備。 SCSI disk/cdrom的支持也是必須的。

  第一個SATA硬盤被標記為/dev/sda,第一個SATA CD/DVD驅動被標記為 /dev/sr0

Device Drivers  --->
   SCSI device support  --->
      <*> SCSI device support     //我這邊顯示的是--*--
      <*> SCSI disk support
      <*> SCSI CDROM support
 
      [ ] SCSI low-level drivers  --->
 
   <*> Serial ATA and Parallel ATA drivers (libata)  --->

  tips:非標准的驅動放在Serial ATA and Parallel ATA drivers (libata)下的SCSI low-level drivers中

  USB的配置,xHCI支持usb3.0也兼容USB 1.0, 1.1, 2.0, 3.0     EHCI支持USB2.0  1.x的我們基本已經不使用了。
Device Drivers  --->
   USB support  --->
      <*> Support for Host-side USB
      ---   USB Host Controller Drivers
      <*>   xHCI HCD (USB 3.0) support
      <*>   EHCI HCD (USB 2.0) support
      < >   OHCI HCD  (USB 1.1) support
      < >   UHCI HCD (most Intel and VIA) support

 

  多個處理器,超線程和多核系統的配置

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  --->
 [*] 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upport
 [*]   SMT (Hyperthreading) scheduler support
 [*]   Multi-core scheduler support (NEW)
Power management and ACPI options  --->
 [*] ACPI (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 Support

 

  壓縮內核模塊

  首先我們得在USE配置裡添加對壓縮模塊的支持,在USE(/etc/portage/make.conf)裡添加

  USE後面加上“lzma tools zlib debug doc static-libs python3_5” 

  root #emerge --ask --oneshot --changed-use sys-apps/kmod 然後執行這條指令去開啟model壓縮,還需要選擇一條壓縮的

  root #cd /usr/src/linux

  root #make menuconfig

Enable loadable module support --->
  [*]   Compress modules on installation
  Compression algorithm ()  --->
    <X> GZIP
        XZ

 

  內核的配置文件通常在/usr/src/linux/.config或者自動生成在 /proc/config.gz 文件中,但是首先得把這些配置文件關聯到內核中去 

  首先輸入命令make menuconfig,然後按/鍵搜索,搜索CONFIG_TMPFS_XATTR會顯示很多信息

 Symbol: TMPFS_XATTR [=n]   代表內核配置入口是否可以被搜索得到,為n的時候,表明該設置未被啟用
 Type: boolean        代表該搜索是一個布爾值 enabled disabled 
Prompt: Tmpfs extended attributes make menuconfig入口裡的文本,控制.config文件裡的變量TMPFS_XATTR
Depends on: TMPFS [=y]  
CONFIG_TMPFS必須被啟用才能看到這個,這裡已經啟用了,(所以[=y]),如果不是這樣,請先啟用CONFIG_TMPFS.
 Location: ...        make menuconfig 結構設置的位置,這個設置為了Tmpfs extended屬性 
 Selected by: TMPFS_POSIX_ACL [=n] && TMPFS [=y]  如果兩個選項都為y,CONFIG_TMPFS_XATTR會自動啟用而不會停止啟用
  
 有了上面的信息,可以較容易的翻譯任何CONFIG_*文件,簡單來說,每個用戶必須
1、啟用Depends 
 2、導航到
Location:對應的目錄
3、開關Prompt的值
 
 查看一些問題的命令
 root #uname -v 可以查看引導內核編譯的時間
 ls -l /usr/src/linux/arch/i386/boot/bzImage 硬盤上的內核鏡像最後一次編譯的時間

 devtmpfs
devtmpfs 的功用是在 Linux 核心 啟動早期建立一個初步的 /dev,令一般啟動程序不用等待 udev,縮短 GNU/Linux 的開機時間。
Device Drivers --->
  Generic Driver Options --->
    [*] Maintain a devtmpfs filesystem to mount at /dev
    [ ]   Automount devtmpfs at /dev, after the kernel mounted the rootfs

  然後去文件系統,然後選擇你使用的文件系統的支持。不要編譯使用在root文件系統中充當module的文件系統。Gentoo系統無法掛載這個partition。

File systems --->
(Select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options as needed by your system)
  <*> Second extended fs support
  <*> Ext3 journalling file system support
  <*> The Extended 4 (ext4) filesystem
  <*> Reiserfs support
  <*> JFS filesystem support
  <*> XFS filesystem support
  ...
  Pseudo Filesystems --->
    [*] /proc file system support
    [*] Virtual memory file system support (former shm fs)

  如果使用PPPoE 或 撥號上網,需要如下設置

Device Drivers --->
  Network device support --->
    <*> PPP (point-to-point protocol) support
    <*>   PPP support for async serial ports
    <*>   PPP support for sync tty ports

  大多數系統有多核處理,所以對於支持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也很重要。 

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  --->
  [*] 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upport

  在多核系統中,每個核心算作一個處理器。然後添加usb支持(如鍵盤和鼠標)

Device Drivers --->
  [*] HID Devices  --->
    <*>   USB Human Interface Device (full HID) support

  

  因為我們分區用的是GPT模式,所以我們要啟用GPT的支持 

-*- Enable the block layer --->
    ...
    Partition Types --->
    [*] Advanced partition selection
      ...
      [*] EFI GUID Partition support

 

10、配置已經完成現在可以進行編譯安裝了

  root #make && make modules_install  //進行編譯

  編譯完成後,把進行復制到 /boot/中去

  root #make install   //復制鏡像到boot中去,System.map文件和內核配置文件

 

 

文件系統信息

  在Linux下,所有在系統中的分區都必須列出在/etc/fstab,該文件包含這些分區的掛載點,以及他們用哪些特殊的選項去掛載(自動與否,是否用戶可以掛載他們)。

  創建fstab文件

  該文件裡的數據每行有六個字段,用空格隔開,每個字段都有他們的意思。1、設備文件的路徑 2、掛在點 3、分區所掛載的文件系統 4、掛載的時候使用的選項,逗號分割 5、分區在需要的時候是否可以被廢棄 6,文件系統是否需要自檢

  root #blkid 可以檢查Labels和UUIDs

  root #nano -w /etc/conf.d/hostname   可以修改host文件

  root #nano -w /etc/conf.d/net   域名修改

  

11、配置網絡

  之前網絡配置是為了在安裝的時候配置的,現在我們需要在環境中去配置網絡。

所有網絡的配置信息都聚集在/etc/conf.d/net。詳細的解釋在/usr/share/doc/netifrc-*/net.example.bz2中可以查看。

首先安裝gentoo網絡接口netifrc

root #emerge --ask --noreplace net-misc/netifrc

默認使用DHCP,需要安裝DHCP客戶端。

靜態ip地址如下

config_eth0="192.168.0.2 netmask 255.255.255.0 brd 192.168.0.255"
routes_eth0="default via 192.168.0.1"

dhcp配置如下

config_eth0="dhcp"

在boot期間自動開啟網絡

如果想要在boot階段啟用網絡接口,需要在默認運行級別中添加

root #cd /etc/init.d root #ln -s net.lo net.eth0 root #rc-update add net.eth0 default 如果有多個網絡接口,需要像我們創建net.eth0一樣去創建其他的net.*文件 服務的啟動停止配置文件 root #nano -w /etc/rc.conf 鍵盤配置文件 root #nano -w /etc/conf.d/keymaps   12 可選選項 選項一,日志系統 app-admin/sysklogd app-admin/syslog-ng  app-admin/metalog linux,unix有歷史悠久的強健日志系統,三種日志有各種作用。詳情百度。如果sysklogd 或 syslog-ng想要使用,需要安裝app-admin/logrotat。如果需要安裝系統的日志,emerge 它並且用 rc-update把它添加到默認的運行級別上 ,下面的例子是安裝 app-admin/sysklogd的 root #emerge --ask app-admin/sysklogd root #rc-update add sysklogd default 選項二,cron進程(定時任務系統) Gentoo提供了幾種可能的cron守護進程,包括 sys-process/bcron, sys-process/dcron, sys-process/fcron, 和 sys-process/cronie 。安裝他們根安裝系統日志的方法相似,下面的例子是使用 sys-process/cronie: root #emerge --ask sys-process/cronie root #rc-update add cronie default 如果使用的是dcron 或者 fcron, 需要執行額外的初始化命令: root #crontab /etc/crontab 選項三,文件索引 提高文件定位性能,安裝sys-apps/mlocate
root #emerge --ask sys-apps/mlocate 選項四,遠程訪問 添加sshd 初始化腳本到默認的運行級別上 root #rc-update add sshd default 如果需要串行控制台訪問遠程服務器,注釋掉/etc/inittab串行控制台部分: root #nano -w /etc/inittab
# SERIAL CONSOLES
s0:12345:respawn:/sbin/agetty 9600 ttyS0 vt100
s1:12345:respawn:/sbin/agetty 9600 ttyS1 vt100
   文件系統工具 依賴於正在使用的文件系統,安裝文件系統工具還是必須的(檢測文件系統的完整性,創建額外的文件系統等)。需要注意的是,管理ext2, ext3, 或者 ext4的文件系統的工具已經作為 @system set的一部分已經安裝了。
下面的表格就是文件系統對應的需要安裝的管理工具   Filesystem Package Ext2, 3, and 4 sys-fs/e2fsprogs

XFS sys-fs/xfsprogs ReiserFS  sys-fs/reiserfsprogs JFS sys-fs/jfsutils VFAT (FAT32, ...)  sys-fs/dosfstools Btrfs sys-fs/btrfs-progs 網絡工具 HDCP(動態主機設定協定)是一個局域網的網絡協議,使用UDP協議工作,主要有兩個用途: 給內聯網或網絡服務供應商自動分配IP地址給用戶 給內聯網管理員作為對所有電腦作中央管理的手段 大多數用戶發現他們需要有一個HDCP客戶端去鏈接HDCP服務,所有需要利用這次機會去安裝一個HDCP客戶端 推薦使用net-misc/dhcpcd root #emerge --ask net-misc/dhcpcd     13 選擇一個bootloader 引導加載程序負責激發引導Linux內核,沒它系統是無法開始的。 amd64位系統中, GRUB2 或 LILO用在bios為基礎的系統中,而UEFI用 GRUB2 或 efibootmgr
我們使用GRUB2 root #emerge --ask --verbose sys-boot/grub:2 使用UEFI注意事項:請確認GRUB_PLATFORMS="efi-64"在配置文件/etc/portage/make.conf 中 (root #echo 'GRUB_PLATFORMS="efi-64"' >> /etc/portage/make.conf) 然後root #emerge --ask --update --newuse --verbose sys-boot/grub:2   去重新計算World set (Portage)的依賴。 GRUB2已經合並到系統中了,但是還沒有安裝。  安裝 安裝GRUB2的必要文件到/boot/grub/文件夾中 使用bios root #grub-install /dev/sda 使用UEFI root #grub-install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boot 配置 大多數情況是不需要進行配置的,GRUB2會自動檢測引導什麼內核,root文件系統是什麼。 為了生成最終的GRUB2配置文件 root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Generating grub.cfg ...
Found linux image: /boot/vmlinuz-3.16.5-gentoo
Found initrd image: /boot/initramfs-genkernel-amd64-3.16.5-gentoo
done

輸出中必須要至少有一個linux鏡像被找到。這些是引導系統的必要條件。



14重新啟動系統
退出chrooted環境,卸載所有已掛載的分區。然後輸出一個神奇的命令:reboot
root #exit   cdimage ~#cd cdimage ~#umount -l /mnt/gentoo/dev{/shm,/pts,} cdimage ~#umount -R /mnt/gentoo cdimage ~#reboot


15用戶管理
直接使用root被認為是危險的,下面是各個用戶組的對應的功能
Group Description audio Be able to access the audio devices. cdrom Be able to directly access optical devices. floppy Be able to directly access floppy devices. games Be able to play games. portage Be able to access portage restricted resources. usb Be able to access USB devices. video Be able to access video capturing hardware and doing hardware acceleration. wheel Be able to use su.

16硬盤清理
刪除tarballs
root #rm /stage3-*.tar.bz2*
  注意,重新啟動時可能會出現Unable to mount root fs,自己摸索了好久才解決。 解決方案   sudo chmod +w /boot/grub/grub.cfg 然後在設置root啟動那塊設置成hd4  即可。解決的時候對其問題更加深刻了  

http://xxxxxx/Linuxjc/1185380.html TechArticle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