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命令
- 序號
- 列名
- 含義
- a
- PID
- 進程id
- b
- PPID
- 父進程id
- c
- RUSER
- Real user name
- d
- UID
- 進程所有者的用戶id
- e
- USER
- 進程所有者的用戶名
- f
- GROUP
- 進程所有者的組名
- g
- TTY
- 啟動進程的終端名。不是從終端啟動的進程則顯示為 ?
- h
- PR
- 優先級
- i
- NI
- nice值。負值表示高優先級,正值表示低優先級
- j
- P
- 最後使用的CPU,僅在多CPU環境下有意義
- k
- %CPU
- 上次更新到現在的CPU時間占用百分比
- l
- TIME
- 進程使用的CPU時間總計,單位秒
- m
- TIME+
- 進程使用的CPU時間總計,單位1/100秒
- n
- %MEM
- 進程使用的物理內存百分比
- o
- VIRT
- 進程使用的虛擬內存總量,單位kb。VIRT=SWAP+RES
- p
- SWAP
- 進程使用的虛擬內存中,被換出的大小,單位kb。
- q
- RES
- 進程使用的、未被換出的物理內存大小,單位kb。RES=CODE+DATA
- r
- CODE
- 可執行代碼占用的物理內存大小,單位kb
- s
- DATA
- 可執行代碼以外的部分(數據段+棧)占用的物理內存大小,單位kb
- t
- SHR
- 共享內存大小,單位kb
- u
- nFLT
- 頁面錯誤次數
- v
- nDRT
- 最後一次寫入到現在,被修改過的頁面數。
- w
- S
- 進程狀態。
- D=不可中斷的睡眠狀態
- R=運行
- S=睡眠
- T=跟蹤/停止
- Z=僵屍進程
- x
- COMMAND
- 命令名/命令行
- y
- WCHAN
- 若該進程在睡眠,則顯示睡眠中的系統函數名
- z
- Flags
- 任務標志,參考 sched.h
1.
進程信息區的一些說明:
詳細的說明:
2.命令行中的命令。
1)字段顯示管理
輸入f變成:
2)字段順序管理
輸入 o 鍵可以改變列的顯示順序。按小寫的 a-z 可以將相應的列向右移動,而大寫的 A-Z 可以將相應的列向左移動。最後按回車鍵確定。
3)h 幫助
4)‘d’ 或‘s’: 設置顯示的刷新間隔
5) c :切換是否顯示進程啟動時的完整路徑和程序名。
6)i : 切換顯示空閒任務。
7)‘Z’: 改變配色
‘z’: 切換彩色顯示
8)u :顯示特定用戶的進程。 9)n :設置最大顯示的任務數量 10)‘k’: 結束任務 11)‘A’: 切換交替顯示模式這個命令的意思是把所有命令分類成四種:
Def (默認字段組)
Job (任務字段組)
Mem (內存字段組)
Usr (用戶字段組) 4個窗口中只有一個窗口是當前窗口,只有當前窗口參與命令行中上面的命令進行交互操作,用'a'和'w'在4個 窗口間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