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無數的人,有編譯內核失敗的記錄, 99% 的原因就是和文件系統,硬件驅動有關,比如沒有找到 SCSI 卡.但對這些問題大家都無從下手,都是亂測試.
因為我管理公司所有的服務器的內核定制,優化和升級。下面我要教大家一些技巧,來幫助大家少失敗些.來編譯一個自己可以用的全新的內核。
內核常識
我們先要了解一點.一個內核有哪些東西.
比如我們: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rpm -ql kernel
可以見到如下的信息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boot/System.map-2.6.24.4
/boot/config-2.6.24.4
/boot/vmlinuz-2.6.24.4
/lib/modules/lib/modules/2.6.24.4
/lib/modules/2.6.24.4/build
/lib/modules/2.6.24.4/kernel
見到沒,其實沒有什麼東西,主要就上面幾個在 boot 下的文件 ,和在 /lib/modules 下的模塊文件.
System.map 內核符號映射表,顧名思義就是將內核中的符號(也就是內核中的函數)和它的地址能聯系起來的一個列表。
config 內核編譯的配置文件,make oldconfig 就需要使用這個文件.
vmlinuz 這就是真實的可引導的、壓縮的內核。
好了,由上面我們知道,這個和系統其它東西沒有關系了,所以刪除一個內核也就是刪除這幾文件.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前些日子我寫的[Linux]編譯一個 RHEL 定制的內核 rpm 包 .
Initrd 的了解和檢查
我今天要講的是最影響啟動的東西 initrd .大家會想,這是什麼,內核中都沒有,其它這個是內核包安裝完後根據每個不同的硬件生成的.硬件不一樣這個不一樣.下面這個是很官方的介紹:
initrd是“initial ramdisk”的簡寫。initrd一般被用來臨時的引導硬件到實際內核vmlinuz能夠接管並繼續引導的狀態。圖中的initrd- 2.4.7-10.img主要是用於加載ext3等文件系統及scsi設備的驅動。
比 如,使用的是scsi硬盤,而內核vmlinuz中並沒有這個scsi硬件的驅動,那麼在裝入scsi模塊之前,內核不能加載根文件系統,但scsi模塊 存儲在根文件系統的/lib/modules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引導一個能夠讀實際內核的initrd內核並用initrd修正scsi引導問 題。initrd-2.4.7-10.img是用gzip壓縮的文件,initrd實現加載一些模塊和安裝文件系統等功能。
所以我們現在知道了,如果是一個奇怪的硬件,但是不能正常使用,就是 initrd 默認沒有加載,要不就是內核沒有加進去.
下面根據導致失敗的原因進行一下分類處理
新內核啟動失敗後: 在原有老系統中使用 modprobe 和 lsmod 來確認需要加載的模塊
我們知道了 initrd 影響啟動,那我們要怎麼樣來確認是不是加載全了硬件啦. initrd 很大程度上是靠 lsmod 出來的模塊,還有 /etc/modprobe 的指示來做的.當然 也可以用 lspci 之類來確認.
如下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cat /etc/modprobe.conf
alias scsi_hostadapter mptbase
alias scsi_hostadapter1 mptscsi
alias scsi_hostadapter2 mptspi
alias scsi_hostadapter3 mptsas
alias scsi_hostadapter4 mptscsih
alias scsi_hostadapter5 ata_piix</p>
<p># lsmod
Module Size Used by
iptable_filter 7300 1
ip_tables 18132 1 iptable_filter
xt_tcpudp 7680 1
x_tables 19204 2 ip_tables,xt_tcpudp
ipv6 245092 32
我們發現,這台機器有一些別的機器上沒有的硬件,就是 mpt 的相關內容.如果在上面重新編譯內核,沒有加載這幾個模塊,就一定會啟動失敗.
使用原因老系統中可以正常啟動的 initrd 來確認新內核需要加載的模塊
好了.上面還是我們看得見的,要是我們看不見,但啟動失敗怎麼辦
我們可以解開 initrd.img 來看原始加載那些模塊.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cd /boot/
mkdir tmp
cp initrd*****.img tmp
cd /tmp
zcat intrd**img | cpio -id
cat init
好了,我們主要注意下面這些內容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echo "Loading scsi_mod.ko module"
insmod /lib/scsi_mod.ko
echo "Loading sd_mod.ko module"
insmod /lib/sd_mod.ko
echo "Loading mptbase.ko module"
insmod /lib/mptbase.ko
echo "Loading mptscsi.ko module"
insmod /lib/mptscsi.ko
echo "Loading mptspi.ko module"
insmod /lib/mptspi.ko
echo "Loading mptsas.ko module"
insmod /lib/mptsas.ko
echo "Loading mptscsih.ko module"
insmod /lib/mptscsih.ko
echo "Loading jbd.ko module"
insmod /lib/jbd.ko
echo "Loading ext3.ko module"
insmod /lib/ext3.ko
根據上面這些,和你原來的,看看你是不是沒有這些信息中提到的模塊.沒有,就快點加上吧,用這些方法處理後,99% 是能啟動的,在不能啟動我也幫不到你了
重新修改 initrd 的內核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gzip -cd initrd-2.6.34.2.img | cpio -imd --quiet find . | cpio -co | gzip -9 > /tmp/initrd-2.6.34.2.img
編譯內核你可以知道的東西
為新核心重命名
我 們在編譯內核之前, 可以先修改Makefile中的版本信息,打開/usr/src/Linux/Makefile。在開始部分有一個變量EXTRAVERSION可以自行 定義。修改這個變量,比如改成 “EXTRAVERSION=-ChinaCache”後,編譯出的核心版本號就會顯示成2.6.24-ChinaCache。
但實際上, 從2.6.8的版本起可在內核版本號後面添加個性化字符串. 所以也就沒有必要修改Makefile了: () Local version – append to kernel release
如果你即修改了Makefile中的EXTRAVERSION, 又在配置時定義了local version. 那麼local version所定義的字符串將位於末尾, 緊跟在EXTRAVERSION的值之後.
depmod
功能:分析可加載模塊的依賴性,生成modules.dep文件和映射文件。
用法: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depmod [-b basedir] [-e] [-F System.map] [-n] [-v] [version] [-A]
depmod [-e] [-F System.map] [-n] [-v] [version] [filename...]
描述:
Linux內核模塊可以為其它模塊提供提供服務(在代碼中使用EXPORT_SYMBOL),這種服務被稱作"symbols"。若第二個模塊使用了這個symbol,則該模塊很明顯依賴於第一個模塊。這些依賴關系是非常繁雜的。
depmod 讀取在/lib/modules/version 目錄下的所有模塊,並檢查每個模塊導出的symbol和需要的symbol,然後創建一個依賴關系列表。默認地,該列表寫入到/lib/moudules /version目錄下的modules.dep文件中。若命令中的filename有指定的話,則僅檢查這些指定的模塊(不是很有用)。
若命令中提供了version參數,則會使用version所指定的目錄生成依賴,而不是當前內核的版本(uname -r 返回的)。
mkinitrd 命令的使用
功能:建立要載入ramdisk的映像文件。
用法:mkinitrd [-fv][--omit-scsi-modules][--version][--preload=<模塊名稱>][--with=& lt;模塊名稱>][映像文件][Kernel 版本]
描述:mkinitrd可建立映像文件,以供Linux開機時載入ramdisk。
參數:
-f 若指定的映像問家名稱與現有文件重復,則覆蓋現有的文件。
-v 執行時顯示詳細的信息。
–omit-scsi-modules 不要載入SCSI模塊。
–preload=<模塊名稱> 指定要載入的模塊。
–with=<模塊名稱> 指定要載入的模塊。
–version 顯示版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