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誕生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幾個年頭。1991年,芬蘭大學一位毫不惹人注意的小伙子林納斯@特沃德斯,僅僅為了興趣開發出自己的操作系統--Linux。林納斯做夢也不會想到,10年之後Linux開始挑戰操作系統領域的傳統巨人Windows和Unix。Linux對於我們來講是一次機會,確實代表著一種激情和夢想。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有“Linux情結人”,熱衷於Linux的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就是“要自由,不要壟斷”。Linux作為與Windows平台相抗衡的另一種平台,顯然有其獨特之處。除了在服務器領域的進展,預裝Linux的PC市場也快速增長。盡管其中很多會被用戶卸載,但也說明Linux作為另一種平台正在崛起。1998年,Linux在中國開始倍受關注,三五年內,Linux將如何突破的樂觀態度隨處可見,很多人預測Linux將在全國乃至世界市出現供需兩旺的火熱局面,這給剛剛起步的Linux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激情。令人遺憾的是,激情過後,Linux產業並沒有像人們想象中那樣形式一片大好,部分 Linux商家越來越舉步為艱。中國的Linux企業,仍然難以擺脫“小、散、軟”的痼疾,而有識之士倡導的“合縱”、“連橫”,實現產業規模化,一直難以見到實際效果,為了增強競爭力,Linux廠商之間的合作、聯合甚至合並可能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不得不做的問題。同時,Linux存在的諸多問題開始顯現,人們開始置疑,難掩諸多軟肋,Linux夢能否實現?
知識產權利大於弊
這兩年,保護知識產權的旋風一浪高過一浪,這一情形對於Linux的最終消費者來說是福是禍?雖然,由於反盜版壓力,國家對Linux有著特別的興趣。但到目前為止,Linux的發明人明確聲明,他擁有該發明的知識產權,享有原始發明所有技術內容的私人產權。例如,SCO公司就專利問題對Linux廠商提出侵權訴訟,給相關公司和用戶帶來了專利風險。“專利風險”已經成為全球普及Linux所面臨的挑戰,這是個不得不面對和需要克服的障礙。
近年來,很多IT廠商看好Linux的價值並給予了大力支持。如IBM就投資了超過數億美元支持Linux的開發,並計劃為開源項目免費提供大量專利技術。顯然,IBM此舉是為了對抗它在軟件領域的頭號敵人--微軟,用扶植開源平台的做法來牽制微軟的精力。 對此,微軟(中國)公司戰略總監潘迪認為知識產權問題是所有Linux廠商無法回避的。“軟件知識產權是企業風險管理裡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潘迪說, “現在微軟所有的客戶都會從微軟方面得到始終如一的保障,微軟能夠讓自己的客戶免除因第三方提起的知識產權侵犯訴訟而導致的法律成本。 據他了解,大部分Linux廠商都只能提供給它的客戶部分保障,IBM雖然支持Linux發展,但是其給予客戶的知識產權保障措施尚不明顯。由於采用了GPL(通用公共許可)協議的授權方式,Linux近兩年深受知識產權問題的困擾。GPL協議是確保開源軟件開放性的一個公共協議,在此協議下,企業可以免費使用所有GPL軟件,但必須將自己所作的修改無償地反饋給GPL社區,以確保“源代碼”開放。由於有太多的程序員將自己的成果放到開源軟件當中,所以開源軟件廠商無法保證100%的不侵犯商業軟件的知識產權,很可能給用戶會引發官司。Linux知識產權歸屬問題可能帶來的麻煩也成為 Linux產業發展的一個隱患問題。 Linux的興起吸引了眾多參與者,許多公司利用開放源代碼“賺錢”,從某種角度講,這與自由軟件的精神是背道而馳的--長此以往,Linux世界可能出現分裂,使“開放源代碼運動 ”的發展方向出現分歧。即使是Red Hat這種依然堅持“開放源代碼”原則的公司,也在使用許可中增加了許多限制性的內容,或許這是自由軟件運動創始人們所不願看到的。 而微軟的最新戰略是,向開放源代碼運動靠攏,使Linux最大的籌碼開始弱化。其實,知識產權問題不僅是Linux面臨的問題,微軟同樣也可能涉及訴訟。但微軟高就高在,他表態了,承諾負責產權的責任。這無疑給用戶成了個定心丸。
由賣點變為弱點弱項
安全性和成本低原本是Linux的一大賣點,現在反成了Windows的一張牌。相對於Windows的商業軟件模式,由於絕大多數用戶對開源軟件接觸的面少,信息不對稱,讓廣大用戶對其性能的可靠性、安全性會產生懷疑。同時,由於缺少對Linux技術深入掌握的技術人員,維護成本相應增加。TCO(總擁有成本):對於比中小企業來說,Linux並沒有給他們帶來想象中的成本優勢。 Linux不是天下掉餡餅和提供了一頓免費午餐。什麼是最好的系統?每個人說出來的最好的系統都不一樣。那麼什麼是最好的系統呢?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評價:
一是信息系統能否支撐企業戰略。在選信息系統時,要考慮企業整體戰略,不能僅僅為了解決人手不夠的問題。現在CEO已經更多地考慮領導一個高效、敏捷的企業,以便靈活地應對市場。
二是這個系統能否提供最佳效率。用戶考慮提高性能價格比,但性能價格到底怎麼比?從性能方面看,應該包括適應性、可用性、可擴展性。信息系統不僅要解決復雜的計算問題,還要對未知的問題進行預測和控制,同時這個系統應該從CEO到公司的臨時工,從公司總部,到最末端的分支機構都可以使用。
用戶在價格上主要考慮哪些方面?應該是TCO。它包括實施、集成、運營、維護成本。Linux以服務作為主要盈利模式的做法也被指責TCO過高。第三方研究機構的研究也顯示,目前Linux的TCO要遠高於Windows系統,高整體擁有成本制約著Linux在中國的普及,是另一個必須跨越的障礙。 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在其報告中稱,通過對Linux用戶的長期調查,Linux平台的總擁有成本平均比Windows平台高出5% ~10%。因為初期的購買成本為零或很低,Linux被普遍認為是免費軟件,但如果考慮到人員培訓等諸多因素,免費軟件並不便宜。一些用戶認為,免費的 Linux肯定是“省錢”的,因此在面臨降低成本的壓力之時,會毫不猶豫地選擇Linux等開源產品。但實際上可能並非如此,Linux本身雖然免費,但依然暗藏其他成本和風險,比如人員培訓、支持以易用性。
在網絡基礎設施、打印服務器、文檔服務器、網絡服務器以及安全應用等企業常見的任務中,除了網絡服務器外, Windows的總體成本均低於Linux,且相當可觀:5年內降低11%~22%。很多企業在進行IT投資時,“更考慮首次采購成本而非總體擁有成本”。潘迪認為,對用戶而言,IT投入不應該只是關注首次采購成本。IT的總體擁有成本不僅包括首次采購和執行成本,同時也包括IT部門工作人員的成本,以及在未來使用這個產品的時間內需要的所有其他成本。安全性:除了首次采購成本低,Linux 的“可靠的安全性”一直是個賣點。與Windows相比,Linux似乎很少發布什麼補丁,受到攻擊的事件也很少,在現在這種病毒肆虐、攻擊不斷的信息社會,似乎給人們提供了更好的選擇。
可是,業界人士認為,Linux的用戶基數小,在攻擊上被黑客忽略。隨著市場的占有率越來越大,安全性將日益受到威脅。據說,倫敦安全機構Mi2g曾發布了一篇報告:Linux操作系統的記錄最差。根據安全性,排名在前的是Mac OS X和BSD Unix,Windows排在第三位。這篇報告對2003年11月到2004年10月全球發生在永久連接的計算機上的235907起入侵事件進行了分析。其中65.64%的入侵事件是針對 Linux的。Windows計算機占所有記錄到的入侵事件的25.19%,而基於Mac OS X或BSD的計算機僅占4.82%。Forrester則對Windows和Linux產品銷售商在響應安全漏洞的措施與能力、安全漏洞的嚴重性以及在漏洞修補的徹底性進行了分析。 Forrester稱:平均來說,在響應速度上, Microsoft 會在安全問題公開暴露之後的 25 天之內推出修補程序,Linux則是57天,最差的Linux公司高達82天。此外,Microsoft也是惟一能100%修補已公開漏洞的廠商。
兼容性:從用戶反映的情況來看,Linux的兼容性問題比較棘手。例如,它與Windows應用軟件的兼容問題。不少用戶在苦於尋覓能夠基於不同操作系統的應用軟件,甚至是可以在Linux上跑的最常用的Office系統。除了和其他操作系統之間的不兼容問題,Linux自身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兼容問題。因為Linux社區不斷更新內核版本,基於不同版本內核編寫的應用軟件在實際應用中就會出現需要拓展或者編譯的問題。“Linux不如Windows,能保證所有的應用軟件都可以通用,不同廠商、品牌之間的產品也面臨著兼容性的問題。Linux很難快速解決兼容性問題,因為Linux推出的大量產品,並不是沒有一個業界公認的標准。涉及到實際的應用,在“習慣”強大的力量下,用戶更多傾向了 Windows。要知道,客戶肯定更喜歡使用簡單、易用、美觀的軟件。在大量應用軟件已然建立在 Windows平台上後,微軟成功解決了兼容性問題,也憑此不斷開疆括土,在桌面系統稱為霸主。所以,當Linux最為一個操作系統出現的時候,必然要求其配套的應用軟件同步跟上,才能保證用戶使用的流暢性。但是,在實際應用裡,Linux的表現並不如人意。弱肉強食:“開放源代碼”是繼1995年網景浏覽器之後,微軟遭遇的最大挑戰。不同的是,“開放源代碼”運動獲得了技術巨人英特爾、惠普、戴爾等的支持,業界已經認同 Linux是一個主流平台。再服務器領域,Linux也從最初的邊緣應用開始逐漸往核心應用上靠攏。但很多電信和金融系統的用戶,大都是在業務中的某一個部分使用了Linux,既沒有在服務器端完全替代Unix和Windows,也很少在桌面上單獨使用Linux。
大部分Linux都應用在了服務器端,特別是需要處理大量數據的非關鍵業務系統上。相比Windows過於龐大,資源、CPU利用率、內存占用率和進程消耗都太高的情況來說,Linux還有一定的優勢。但是,與剛剛興起時相比,Linux世界的創新速度似乎有所下降,這是因為IT業的傳統巨頭紛紛加入戰局,Linux在獲得更強大發展動力的同時,免費與自由的優勢正在減弱。自從IBM、惠普、戴爾和甲骨文公司投身發展Linux以來,小公司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同時, Linux目前尚不具備整合資源優勢。到目前為止,仍支持“開放源代碼”原則,並且能夠保持贏利的純粹Linux公司只有Red Hat。以上諸多因素阻礙著中國Linux市場的發展,同時,Linux人才缺乏,用戶對Linux的認可和信任仍然不足等,也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用戶是衡量的標准
由於政府采購、大型銀行SCO Unix的替換,以及電信,網吧等一些行業項目的湧現,無論對Linux還是Windows來說,巨大的市場空間,都值得為之一搏。將用戶利益放在第一位,依然是Linux和Windows發展中最重要的問題。面對Linux,用戶的選擇也日趨理性。據業內人士介紹,現在越來越多的用戶在選擇Linux 之時都會提出:“你有沒有產品路線圖?你的下一個版本如何?何時會發布?” 也許企業用戶不像政府考慮得那麼復雜,也不會輕易相信商家的宣傳,但他們要的是對自己最實用的、TCO最低的、安全可靠的、易用的產品,符合這些條件,他們就會青睐。否則,他們就不買單。
從調查中不難發現,Linux的應用目前主要還是在服務器端,Linux的優勢在於處理海量數據的能力;那麼與高端的Unix相比,Linux的低價優勢就凸顯出來了。有人用“比Unix便宜,比Windows快、穩定”來概括Linux的特點。但也有很多用戶透露,Linux在實際應用中感覺並不完全盡如人意,特別是在、穩定性、兼容性和易操作性方面表現不佳。尤其在桌面系統上,由於兼容性不好、應用技術的匮乏和使用人員的不習慣,很多人用“不爽“兩字來形容。
例如,Linux雖然支持中文,但是對於中文環境的支持卻不是很好,用官方的安裝光盤安裝完畢之後雖然是中文界面,但卻沒有中文輸入法,而且中文字體不全,連Google中文的首頁界面都無法正常顯示。而要用戶自己安裝字體則需要修改許多配置。這些本該處理得很好的應用,卻成為了用戶的絆腳石。可見,中文問題是困擾計算機普及的問題。但為什麼微軟做得好?這並不是Linux技術力量不夠?Linux是社區中生長起來的,不是一個公司,也多過傳統意義上的軟件產品,它是一種社會現象。再加上各國的力量不均衡,也難形成合力。而Windows是一個公司行為,作為商業軟件公司,微軟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客戶滿意度,這樣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鈔票。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是微軟投入人力物力的最大的動力。
甚至有人罵:“現在很多Linuxer對Linux發展推廣起了很大阻礙作用,他們自以為是,以花樣、新奇的OS為榮。這樣無形將使用Linux的要求拔高,賣弄自己的技術的同時,也排斥了大量的普通用戶。” 於是,人們不得不承認Windows是至今最成功的OS,盡管收費,而且價格不菲。一個好的操作系統,就應該讓人忘了它存在,去做該做的事情。為什麼開源的比不過收費的?凡事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程序員的角度出發。因為程序是給普通用戶用的,而如果假設每個普通用戶都達到了程序員水平,不符合大規模普及的市場規律。
在IT業浸潤了20多年,在開源軟件和商業軟件領域都稱得上權威人士的潘迪說:“無論客戶選擇任何平台,只要客戶進行詳細的價值分析,包括TCO和價值回報。我相信,我們的獲勝的機會很大。”說到客戶的需要,他認為,物有所值、降低風險、投資保護、可預見性、供應商響應度以及易於使用六大部分。而供應商又需要什麼?他說應包括投資回報、降低復雜度、質量控制以及客戶滿意度等。潘迪自豪地說,微軟是基於商業軟件模式發展的,它在集成創新能力,以及安全、可靠、方便管理、協同工作、性能幾大要素方面都居於優勢地位。
互聯網的普及和互聯網成為計算機市場的主流,技術公開和開放共享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Linux的出現,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具體答案,因而能迅速地被世界市場所接受。在國內,一直缺乏核心技術的Linux,能否勝任這樣理想的重任?一直以來,政府也試圖通過國家標准爭取市場主動,甚至通過推行國家標准參與世界市場。
為什麼這麼多前僕後繼的Linux公司,都沒能動搖Windows的統治地位?可以說,微軟的成功是對用戶關注的成功,是產業鏈裡全方位的成功。這一點,尤為值得Linux企業在競爭中深刻反省的。目前,中文Linux版本眾多,但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很少。在技術不成熟、不穩定和缺乏實力內容的情況下,但靠通過政府的行政手段和產業的激情與夢想在短時期內就能解決核心技術問題和獲得市場的青睐,前景不容樂觀。中國軟件協會副秘書長許建鋼表示,我國Linux的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Linux發展的當務之急,是盡快發展與之相配套的應用軟件,才會有更多的最終用戶接受Linux,對於最終用戶來講應用是第一位的。
許建鋼認為,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Windows的市場占有率遠遠大於Linux。作為國際最大的軟件公司微軟來說,需要對中國的信息化事業進一步予以支持,給我國用戶更多的實惠。在Windows操作系統價格方面,在PC機預裝方面,在打擊盜版方面,需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采取更加靈活的策略。
編者注:
本文作者從Linux的諸多弱點和軟肋以及windows的許多優點入手,分析了當前電腦操作系統領域 常見的兩種操作系統的市場爭奪情形。可以看出作者對Linux這種操作系統的優點還存在很大的不滿。作者引用微軟中國公司市場負責人潘迪的話,道出了Linux和windows兩種操作系統市場競爭中的一些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