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成為互聯網的第一傳奇,它代表了互聯網精神:自由、開放、創新、共享。Linux掀起了開放源代碼軟件(OSS)的新浪潮。它最大的特點在於:利用網絡,實現性能的指數式提升;利用群體的力量平行消除軟件缺陷;二進制代碼會衰亡,但源代碼會永生,實施商業軟件公司所不可能具備的平行開發和廣泛傳播。當然,也存在著管理成本和機構用戶信任度等問題。但開放源代碼也成為一大趨勢。繼Linux風行之後,Netscape將Mozilla源代碼開放,使浏覽器技術免費傳播;服務器軟件Apache也在沉寂多年後,呼嘯而出,在不到一年時間內,越過NCSA的httpd成為互聯網的第一服務器軟件;PC之火的點燃者Apple也積極加入這場新的浪潮。
開放源代碼軟件在短短幾年內就達到了“商用級”的質量和水平,使得傳統的市場壟斷者——微軟坐立不安。從微軟針對Linux的內部備忘錄(詳細請見拙作《起來》一書)上可以發現,作為封閉源代碼軟件(CSS)的最大受益者,微軟的內心已經恐慌。他們將全力以赴試圖撲滅這場大火,以維護自己的商業利益。
許多人認為,Linux創造了新的傳統。實際上,Linux只是喚回了業界久違了的PC精神,是PC精神的又一次發揚。因此,要了解Linux,就必須回到Linux精神的根子上——早期的PC時代。
在堆積如雲的書籍和眾口一詞的說法中,都說是喬布斯和比爾?蓋茨創造了PC產業。事實上,他們在PC產業騰飛的初期,的確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但是,PC業的真正締造者卻是眾多無名、無財的計算機業余愛好者。
在60年代末大規模的反戰浪潮中,有一群穿牛仔褲、聽搖滾樂的小伙子,懷著“卷起袖子,為自己做一台電腦”的狂熱念頭,走到了一起。他們成立民間團體,辦起自費刊物,互相通信交流,互相傳授技術心得,互相代購元件,互相開辦巡回講演,掀起了研究個人電腦的熱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家釀(Homebrew)俱樂部”。他們不為正統人所接受,崇尚“將電腦還給人民”的目標。他們厭惡赤裸裸的商業,就為著一台“屬於個人的活生生的機器”。
他們成了早期PC最主要的創新者、制造者、消費者、發明者和倡導者。無論是最早的Altair 8080,還是早期的Apple I,以及蓋茨的Basic,都在這裡汲取創新思想,在這裡經受檢驗和提高,在這裡得以傳播和揚名。正是他們的智慧和追求,使PC業破土而出,並成為推動PC業早期發展的最大動力。可以說,沒有“家釀俱樂部”,沒有這些癡迷的計算機業余愛好者,就不會有早期的PC事業。今天的PC業也絕不可能如此景觀。
更主要的是,大家都主張開放,向所有人免費傳播軟件代碼和內部運行情況,使程序員和外設廠商能創造出兼容產品以擴大市場。業余愛好者們把自己的價值觀帶到計算機業,使計算機體系設計公開在當時成為一種理想。當時人們各編各的程序,都以為不可能去買別人的軟件。而且他們編寫程序與其說是為了使用計算機,不如說是顯示機子的能耐。包括DOS之父基爾代爾和早期的蓋茨、艾倫,其工作更多是體會創造的樂趣,而不是去追逐滾滾的財富。
但隨著技術發展,必須讓計算機由玩具變成工具,必須為計算機編寫更復雜、更有用的軟件。於是原先由業余愛好的程編很快變成了真正的商業機會。而蓋茨無疑是最早意識到這個商機的人。他開發出第一個用於微機的Basic語言。他是第一個提醒人們重視非法復制問題的程序員。
1976年1月,蓋茨發表了那封著名的“致計算機業余愛好者的公開信”。信中指責他們對他的Basic廣泛非法復制的行為,並稱這樣做的人是賊。這封義正言辭的信,成了軟件產業的宣言,也成為未來微軟發展的旗幟。
實際上,正是比爾?蓋茨最早確立了軟件業的游戲規則。而且此後再也沒有什麼人能夠修改他的規則。這就是微軟為什麼成功的秘訣。因為它既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又是最主要的游戲者!
蓋茨對軟件業的作用可謂功不可沒。但是這種不合理的狀況必須導致規則的漏洞百出。比如當時蓋茨的抨擊對愛好者們不起任何作用。他們當然明白他勞動的價值,也需要蓋茨的軟件讓機器更好地工作起來。但他們對蓋茨將小小的Basic語言標出500美元的天價更加不滿。人們看不出這個與硬件價錢一樣的價格究竟有什麼道理和依據?然而,從此以後,軟件業的規則沒有更強的人能夠修正,20多年來,蓋茨就用他自己的定價策略和市場邏輯主導了整個產業。沒有人能夠對這套規則提出質疑。盡管,最初的基本問題至今也沒有一個合情合理的答案。
Linux來了,它不可能壓垮微軟。但是它帶回了失落多年的傳統,帶回了軟件業久違的理想。它形成的力量會促使微軟反省自己,調整自己。Linux不是自由女神,不是要為軟件業建立一個自由免費的“烏托邦”。但它會對現有軟件業的不公正產生最直接的沖擊。為軟件業重新注入公平和合理的精神,重新注入活力、激情和創新。過去,微軟主導了軟件知識產權的話語權力,造成了今天知識產權和產業現狀的畸形狀態。Linux來了,它將匯集起所有對現行體制的反抗和不滿。我們歡迎它,就象歡迎一位久別多年的老朋友。
——摘自:CP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