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用戶需要混合雲的產品,在公有雲的部分我們使用
OpenStack,考慮到成熟度、穩定性的問題,私有雲的部分就沒有用(OpenStack)。至於私有雲的部分使用什麼就不用多說了,實際上也沒有別的選擇,”說這番話的是海雲捷迅研發經理田亮,這是一家創立2年的初創公司。話音剛落,旁邊的程輝沖著蔣清野一樂。這番話立刻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追問道:“你們私有雲用的什麼產品?”程輝接過話筒:“這可以說嗎?”田亮點頭向程輝示意。“那毫無疑問,只有Eucalyptus了,”程輝說道。
這一幕發生在OpenStack中國行——天津站最後的圓桌論壇環節,來自四大開源雲平台的代表人物坐在一起。當被問及各自開源平台最成功的部署情況後,中國OpenStack用戶組(COSUG)管理員程輝、CloudStack Committer李學輝、Eucalyptus客戶總監蔣清野、中國電信研究院雲計算研究員劉軍衛分別作了回答。
這些活躍的社區開發者都有自己全職的工作,參與社區活動基本上占用各自的私人時間,能夠把四個平台的代表聚在一起更是困難。以至於天雲趨勢研發總監在微博上評論說:“如果你2012一整年都沒參加過雲平台的技術分享活動,沒關系,只要參加這個就夠了,每個平台出席的都是國內最有發言權的人,沒有之一。”
正如以上那段對話所說,開放雲平台蘊含著一個巨大的“陰謀”——盡管OpenStack以前所未有的熱度占據著大量媒體的頭條,同時CloudStack大有超越老大OpenStack的勢頭,而真正的贏家是不顯山露水的Eucalyptus。
2012 OpenStack引發的連鎖反應
“你如何看待OpenStack存在決策緩慢,重技術爭奪而忽視用戶需求?(此前,CloudStack奠基人梁勝向CSDN透露了退出OpenStack的原因。)”在向程輝正式拋出這個尖銳的問題前,我禮貌性的做了鋪墊,“這半年多來,特別感謝OpenStack,將開放雲平台成為業界火熱的話題之一”。但幾分鐘之後,我就意識到,該感謝OpenStack的不是我,而是另外三家。
好吧,讓我們想回顧下今年OpenStack的重大動作。還記得第四屆雲計算大會《開源雲計算平台技術專場:OpenStack、CloudStack、Hadoop》上爆滿的場面。接著,首屆OSAC大會在北京召開,讓我們見識了開源的力量。然後,OpenStack Foundation成立,正式結束Rackspace對其的控制。隨著VMware、華為、EMC等進駐OpenStack Foundationg,OpenStack的核心管理層已經確立。八月,HP cloud和Rackspace基於OpenStack的服務正式上線,雖然還存在性能問題,但這無疑這是再好不過的市場宣傳了。
此外,CSDN與中國OpenStack用戶組(COSUG)連續七場舉行OpenStack中國行,延續了OSAC大會的火爆。
不過,對手們也沒有坐以待斃。今年四月,Citrix宣布將CloudStack貢獻給ASF,全面開源。從五月開始,CloudStack中國社區的活躍者就以一個月一次的周期進行社區活動。十一月,CloudStack 4.0發布,這是ASF發布的第一個CloudStack版本。
同時,Eucalyptus也宣布,從3.1版開始將集成公司所有的技術完全開源。另外Eucalyptus的代碼全面轉到Github進行托管。
也正因為OpenStack強大的市場攻勢,才導致CloudStack和Eucalyptus不得不選擇開放。甚至連學術范兒濃重的OpenNebula在今年一下子推出了4個發行版。要知道,OpenNebula在過去三年總共才推出5個發行版。
誰是贏家?
從商業上來講,沒有輸家。OpenStack直接帶動了開放雲平台的市場,關注度空前,在一定程度上對AWS和VMware壟斷的IaaS和虛擬化層造成了沖擊。蛋糕做大了,各家開源平台的生存空間也變得更大。
“我們只關注私有雲市場,事實上我們的客戶大部分是非IT圈的,做玩具的、搞金融的,”蔣清野表示,“由於商業化做的較早,從商業客戶數量上看,我們是最多的。”毫無疑問,Eucalyptus在私有雲市場占據著相當高的份額,他還告訴CSDN:“一周差不多要飛3-4個地方(做技術支持)。”
“我們最近很忙,客戶跑不過來,”一位天雲趨勢的售前工程師告訴CSDN。“上午還在和客戶開會,下午來這裡做個分享,”在雲世界大會間隙,李學輝表示。開源雲平台市場正在不斷升溫,商業機會源源不斷的湧現。
雖然CloudStack貢獻給了ASF,但不代表不可以盈利。“首先可以賣服務,同時,一些高級的功能只有在發行版才會有,如果你要使用,就需要付費,”李學輝告訴CSDN。
當然,最大的贏家當屬OpenStack,短短兩年時間成為規模僅次於
Linux Foundationg的開源項目,成績斐然。尤其在國內,包括新浪、趣游、華為(貢獻較少)、京東商城、網易等都成為OpenStack的開發者。
開放背後的基因
雖然四大開源平台都持開放態度,但每家背後都有自己的歷史與基因:
開放程度:OpenStack > CloudStack > OpenNebula > Eucalyptus
前兩名毫無爭議,之所以認定OpenNebula的開放程度高於Eucalyptus,是因為Eucalyptus是四大開源雲平台中唯一采用GPL協議授權,這顯然沒有對商業更友好的ASL 2.0受歡迎。
社區活動:OpenStack > CloudStack
無論在聲勢上還是數量的,OpenStack的社區活動都是最多的。社區活動的目的,一方面是提升企業、開發者的影響力,以求在未來擁有更好的市場回報以及職業機會。因此,無論是企業還是開發者都對參與社區活動非常積極。
技術分享:CloudStack > OpenStack
之所以列出此項,是因為我發現在OpenStack的社區活動中,大部分內容涉及企業宣傳以及開發者個人宣傳,技術話題探討占少部分。而CloudStack的社區活動則相反,大部分話題涉及到生產或測試環境中的經驗分享,干貨更多。另外一個原因是,在Apache CloudStack社區中,半數的開發者依然來自Citrix,因此,CloudStack的社區組織者希望提供更多技術分享,並帶領更多的企業和開發者參與到社區貢獻中來。因為,目前CloudStack還處在Apache的孵化狀態中,並未轉正。需要招募更多的非Citirx公司的開發者,才可能完成“孵化”。
另外,Eucalyptus和OpenNebula的社區活動在國內幾乎看不到,就不在此對比了。
2013年怎麼走?
“在一次交流會上聽到一句話,OpenStack在社區上領先CloudStack一年半,而CloudStack在成熟度上領先OpenStack一年半。明年我們會加大推廣,社區活動一個月一次,”李學輝表示。雖然CloudStack“孵化”成功應該是遲早的事,但誰不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呢?
“今年推廣的太多了,明年用事實說話,包括stacklab做更多測試,提供更多借鑒,”程輝表示,“在技術上多和CloudStack相互借鑒。”
“OpenStack與CloudStack就像Linux的多個發行版,我們也在學習OpenStack的長處,比如減少過度耦合。另外Swift非常成熟,我們就直接拿來用,”李學輝說。
可以預見的是,2013年OpenStack將踏實下來做好產品。CloudStack借助OpenStack的火爆曝光度陡增,但社區的核心貢獻者還是以Citrix公司為主,招募更多的Committer才是重中之重,早日“孵化”成功,因此會大幅度進行推廣。Eucalyptus依然會悶聲發財,畢竟他的商業客戶數量最多,而且以不差錢的傳統企業居多。OpenNebula學術范兒濃重,他的市場中心依然在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