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t硅谷動力專稿】最近,倪光南院士《與商業軟件蓄意對立是為了抹煞開源》一文再次激起了中國IT業界對於中國開源軟件發展的反思。連日來,對於開源軟件對中國軟件發展的作用,專家和學者進行了激烈的辯論,莫衷一是。或許正在浏覽網頁的你會疑問,中國軟件行業究竟需不需要“開源”的支持呢?也許看了接下來的一組數據對比之後,你也許能夠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
要了解開源對於中國軟件行業的影響,就不得不先了解一下中國軟件行業目前的發展狀況。而通過中印軟件行業的一組對比,或許你能夠對此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一、企業規模
中國:
截至2004年底,中國共有軟件企業10607家。相比2000年的1359家,我國軟件企業總數在短短四年內呈現爆炸式增長,年復合增長達到150%左右。然而,我國軟件行業中,中小企業居多。50人以下的“作坊式”企業占到全行業的65.9%,而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數量只占全行業0.8%。中國最大的軟件外包企業東軟集團從事軟件外包的人數也不超過2000人,外包合同額僅3300萬美元。
印度:
印度目前有軟件公司近3,000家,軟件企業總數遠遠低於中國。但是,印度軟件公司普遍實現了規模化經營。排名前十的軟件公司的人員規模均在萬人以上。在納斯達克上市的infosys公司更是擁有超過3萬名的員工和超過10億美元的銷售額。
二、盈利水平
中國:
和國內軟件企業數量快速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軟件行業利潤的逐年下滑。2001年,軟件行業的利潤率下滑了4%;2002年下滑了5.89%。到了2003年利潤劇降57%,行業平均利潤僅僅維持在2%左右。
印度:
印度軟件行業的整體利潤明顯高於中國同行。infosys公司2003年的利潤率達到了22.93%。在今年年初,infosys宣布由於受益於外保業務,其下一財年的淨利潤預計將比飙升52%。
三、外包發展程度
中國:
海關統計顯示,我國60%以上軟件外包業務都來自日本市場。而日本市場對於軟件外包業務的技術要求明顯低於歐美市場。“低價”是中國軟件公司搶占日本市場的最大優勢。
印度:
3/4的業務來自外包高度發達的美國和歐洲市場。“技術”和“成本”是印度軟件公司在歐美市場無往不利的秘訣。
一系列的對比都說明了中國軟件行業在人才、資金上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拿來主義”才是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的捷徑。而開源社區匯集的全球智慧給了中國軟件行業一個推行“拿來主義”,“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機會。無論軟件協會的報告如何質疑開源的商業價值,我們看到的只是IBM、SAP、Oracle等IT巨頭對於開源的“趨之若骛”;無論軟件協會的報告如何質疑政府支持開源的價值,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國政府正在大力推動制訂Linux的亞洲標准……
摩托羅拉智能手機采用的操作系統脫胎於開源軟件Linux;IBM整合戰略得以成功的“軟”基礎是開源社區源源不斷的創意。那麼為什麼中國軟件業不能借開源為自己“開源”(開創財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