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馮禹丁
從“維納斯”到Vista
90億美元的巨額投資,歷經7年時間研發,8000硅谷精英組成的項目開發團隊……
1月29日,微軟在全球正式發售Vista的家庭普通版、家庭高級版、旗艦版、商業版和企業版。被微軟稱為“將改變我們生活模式,如同柏林牆的倒塌一樣成為標志性的事件”的Vista,終於在兩個月前正式到來了。
微軟新一代操作系統Vista,這款全球矚目的產品,由於微軟幾次“跳票”,讓世人足足期待了兩年。2006年11月30日,微軟在紐約為Vista、Exchange 2007以及Office 2007舉行了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新聞發布會,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向企業用戶保證:“以後新產品的推出再也不會推遲那麼長時間了。”而據說這責任可以追溯到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作為公司前首席軟件架構師的他對Vista早期版本的失敗負有重大責任,為此他把管理權交給了繼任者雷·奧齊(Ray Ozzie)。
發布會上,對於投資額度遠遠超過歷代Windows產品、“7年磨一劍”的Vista,微軟簡直有些怎麼“吹”都不過分的味道,除了“柏林牆倒塌一樣的標志性事件”,微軟巨頭們還用了“裡程碑”、“革命性事件”這樣的大詞。
確實,自20多年前微軟替IBM PC編寫操作系統而聲名鵲起之後,微軟聯手英特爾推動PC產業滾滾向前,並成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全世界10億台電腦中的9億多台每天都會奏響Windows的開機音樂,軟件程序員則廣泛使用Winodws和Office作為開發平台。
但像過去一樣坐享Winodws和Office這兩款“提款機”的高回報特權,顯然已不合時宜。微軟過去10年中將其軟件業務延伸到了諸如電視機頂盒、移動電話等設備上,它向旅游和媒體業進軍,還自己發布Xbox和Zune媒體播放器這樣的硬件產品。這些商業行為都可以被視為試圖擺脫對兩大支柱過度依賴的努力。
上世紀90年代末昙花一現的“維納斯”機頂盒計劃,使微軟觊觎未來數字家庭控制地位的野心為世人所知。主導3C融合的潮流,讓PC而不是電視成為數字家庭的中心,是比爾·蓋茨一直以來的野心。Vista正是沿襲和承載著微軟的這一龐大構想。
從產品本身來說,不需要用戶按“確認”按鈕進行設置,Vista將媒體中心(Media Center)和圖片庫(Photo Gallery)直接放到了“開始”菜單中。“越俎代庖”之中,足見Vista對數字多媒體功能的著力。微軟希望PC替代數字攝像機和DVD播放器,這一企圖最早從2002年推出的Windows XP中的多媒體中心就體現出來,Vista較之前輩更有著革新性的數字多媒體界面和應用程序,它支持的家庭娛樂功能還包括播放和錄制高保真數字有線電視節目、無需專業聲卡自定制音頻文件、刻錄電影等,當然還有與Xbox游戲機的無縫對接。Vista強大的多媒體工具DirectX 10支持3D圖形、游戲和高清視頻輸出;播放器軟件Windows Media Player則可以直接播放聯網PC中的音樂文件。用比爾·蓋茨的話說:“我們將把媒體中心轉變成我們的主流產品。”
Vista是第一個得到美國有線電視實驗室(Cable Labs)認證的桌面操作系統,它支持該機構的CableCARD技術標准,得到這一認證意味著Vista用戶只要買一張一寸見方的CableCARD卡插入電腦,就可以接收CableLabs旗下有線電視台的節目。惠普已經計劃專門推出一款支持Vista“多媒體中心”功能的電視機產品。新聞集團旗下的Fox互動體育頻道1月30日也推出互動性的互聯網服務Fox Sports Lounge,把實時比賽播放、靜態圖片和新聞提供給Vista用戶。
“很顯然,Vista是一種融合型產品。”賽迪顧問計算機分析師陳林認為,如果站在3C產業融合的大背景下看Vista,可以看出融合與創新是Vista最大的歷史功能。“Vista也許可以激發在更細分領域的垂直創新,改變一種競爭秩序,並推動IT產業與消費電子、通訊產業的深入融合。”他說。
從1985年的Windows1.0到今天的Vista,微軟的Windows早已超越桌面操作系統的范疇,逐步衍變成為一種平台,平台之上,人們可以看到消費電子、數字娛樂甚至中間件的影子。如同2005年10月比爾·蓋茨在洛杉矶著名的神殿大會堂宣布的那樣——微軟要讓Windows走進每個家庭的臥室、廚房、汽車,甚至是人們的口袋。
現實的安全問題
願景看上去相當美妙,只有一個現實問題:用戶會不會像擁護Windows 95、Windows XP一樣擁抱Vista?
人們還記得1995年、2000年及2002年的Windows系列產品上市時,比爾·蓋茨站在紐約街頭與排著長龍的用戶簽名合影的盛況。但這一次盡管耗資5億美元的宣傳攻勢空前,Vista獲得的追捧卻降溫不少。由於對內存的要求驚人,大多數用戶都不會為裝載Vista特意去升級自己的電腦,他們會在下一次買新電腦時才開始使用Vista。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計,到2007年底,微軟新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 Vista的普及率將只有9%,到2008年底的普及率也不足30%。鮑爾默也承認:“關於Vista的一些預期有些誇大其詞,我不認為消費者會拿出太多的額外資金來購買PC。”在獨立分析機構Directions on Microsoft的一篇報告中,則將“向企業客戶解釋為什麼應購買Windows Vista”列為微軟接下來必須面臨的10大挑戰之首。
微軟也許可以像往常一樣,通過各種減少用戶選擇的辦法黏住用戶,比如在惠普、戴爾、聯想等制造商的PC中預裝Vista,逐漸關閉WindowsXP系統補丁更新程序的服務器,或者告訴集團采購者:Windows XP已經缺貨,但可以以Windows XP的價格出售給你簡化版Vista。
但長期來看,用戶真的會用PC替代電視嗎?微軟必須改變用戶多年形成的習慣,安全問題更使得這一改變顯得遙遙無期。誰能想象自己的電視動不動就死機,出現bug、中了病毒或者中了“木馬”被別人侵入操縱?
Vista之所以數次推遲發布,據說是因為需要重寫的代碼量實在太大。過去Windows的每個新版都是在舊版基礎之上開發的,程序代碼就像是沉積巖,夾雜不為人知的“滅絕生物化石”,Vista的開發目的之一就是要把沉積巖中的沉渣從操作系統裡清除出去。
為什麼會形成沉積巖?這在一定程度上源於Windows的成功——它太普及了,全世界的黑客都在研究和利用它的漏洞,微軟必須不停地打補丁。為了提高安全性,Vista開發了用戶賬戶控制(UAC)功能,用以把盜版軟件用戶排除在外,限制惡意軟件。如果一名用戶希望安裝新的軟件或者更改系統設置,UAC會要求其輸入憑證並驗證以後才能進行新的進程。美國國家安全局也曾幫助微軟增強Vista的安全性。同時,Vista還提供“反釣魚”功能,比如當用戶打開某一網頁時,在網頁下方的IE保護將會被開啟,反釣魚功能會提示用戶這是否是一個好的網頁。
微軟原先打算阻止其他公司的安全軟件訪問Vista的“內核”,以保護內核不受惡意軟件侵害,但立即遭到賽門鐵克等殺毒軟件商的抗議,他們指斥微軟是在利用其操作系統作為邁進新市場的敲門磚。在遭到歐盟的警告之後,微軟做出了讓步,允許其他廠商訪問其系統內核。盡管如此,曾有微軟人士公開地高傲宣稱,用戶安裝Vista後,將不再需要第三方殺毒軟件。然而國內殺毒軟件商瑞星公司副總裁毛一丁告訴《商務周刊》,Vista推出後,瑞星專門成立了一個5人小組評估其安全性,結論是“Vista並不比Windows XP安全多少,尤其是針對木馬的防范”。去年國際權威反病毒產品測試機構AV-test公布的最新評測報告中,瑞星的排名比微軟高出了八位。事實上,就在Vista發布給企業用戶後沒幾天,研究人員就發現了其中的一個重大安全漏洞。“至少在兩年內,不存在微軟危及殺毒軟件商的可能。”毛一丁說。
“安全要靠開放性來保證。”Linux軟件開發商紅帽大中華區總經理陳實介紹說,紅帽產品RHEL4曾經發現18個嚴重安全問題,結果開源社區24小時內便解決了這些問題。紅帽是當今發展最快的開源軟件企業,去年收入增長108%。3月15日,紅帽在新加坡發布了其針對Vista的企業級新產品Linux5(RHEL5)。
最大的敵人
不管比爾·蓋茨和史蒂夫·鮑爾默是否承認,這家為PC提供基礎軟件的公司今天已經不像1995年那樣不可或缺了。可替代性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最不願面對的,微軟帝國的壓力首先來自於開源軟件的崛起。開源軟件的代碼多數是由志願者而不是某個公司開發,生成的程序一般供人們免費使用,同時開放給所有人繼續改進。從紅帽公司到IBM這樣的業界巨擘都在經營開源軟件業務,他們通過銷售後期的軟件支持服務賺取利潤。
如今最受歡迎的網絡服務器軟件Apache是開源的,廣泛應用在服務器領域的Linux操作系統也是開源的,Mozilla公司的浏覽器軟件Firefox幾年前不為人知,而現在它在歐洲大行其道,微軟的IE浏覽器全球市場份額因此下降了超過10%。這些開源軟件最大的優勢是免費和群策群力形成的開發速度,互聯網將開源陣營聚集在一起對抗微軟。
事實上,讓微軟神話般崛起的互聯網也可以說是微軟最大的敵人。在線應用程序和“軟件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SaaS)理念的實現,使得人們在未來極有可能擺脫PC的束縛。“啞終端”(dumb terminals)是這一理念的方向,即PC不用像現在一樣功能強大,人類螺旋式重返大型機時代,通過網絡而非硬件設備獲取並更新應用程序和存儲數據。在這一情景中,用戶不用再購買軟件,改為向提供商租用基於Web的軟件,服務提供商會全權管理和維護軟件。SaaS消除了企業購買、構建、維護和升級IT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的需要,近年來,SaaS的興起已經給傳統套裝軟件廠商帶來真實的壓力。
更多的計算機使用開源軟件而不是“版權所有”的軟件,更多的流行軟件和服務來自於網上,新一代人不用Windows的桌面圖標“我的文檔”,他們在YouTube上看視頻,在Flickr上共享照片,在線收發郵件,甚至使用Google的在線文檔和制表軟件——對微軟來說,這都是一場災難。2006年10月,Google宣布推出在線軟件包服務,可以支持用戶創建、管理和共享在線文檔與電子表格,其協同辦公功能支持多用戶同時在一個文檔上工作,更重要的是,其價格僅為Office的1/10。Google公司CEO埃裡克·施密特放言:“桌面軟件將被允許用戶選擇文檔模式、搜索工具以及編輯功能的互聯網服務取代。” 以上這些業務,都是微軟傳統的勢力范圍。
隨著PC操作系統的重要性下降,軟件業拋棄PC轉向網絡服務器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業界人士普遍認同軟件在線化是長期的趨勢,一些觀察家甚至認為Vista和Office 2007將成為偉大的PC時代的遺物。對於微軟來說,一旦跟不上這一趨勢,其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軟件的壟斷地位,將被Google和其他互聯網競爭對手所侵蝕。
Vista的重量和微軟的方向
當Google等互聯網公司開始直接挑戰微軟的核心業務時,微軟必須有所行動來維持自己正遭遇蠶食的統治地位。互聯網使得微軟不得不進行“巨人的轉身”。
Google的廣告收入模式對微軟的轉型影響至深,以這一模式,Google只用了7年時間就將市值做到超過微軟的一半。鮑爾默也表示: “微軟在過去幾年一直把焦點放在由開源軟件造成的威脅上,而現在已經把注意力轉到由廣告支撐的互聯網商業模式上。”
“現在市場變了,微軟是一家商業感很強、很聰明的公司,他不會固守過去的陳舊思維。”易觀國際分析師宋星認為,微軟已經進入搜索和web2.0領域,長期來看很可能會對Google等競爭對手形成反威脅。
2007年3月,微軟把原網絡搜索和網絡廣告部門合二為一,此前微軟網絡搜索業務隸屬Windows及Windows Live研發部門,原網絡廣告業務隸屬Windows Live平台部門,該部門主要負責電子郵件及即時通信等應用軟件開發。Directions on Microsoft分析師馬特·羅索夫認為,微軟把搜索和網絡廣告部門合二為一,可以理解為該公司以前把搜索視為Windows系統的延伸,而現在已注意到搜索業務自身的重要性。互聯網調研機構Nielsen/NetRatings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微軟在美國搜索市場的份額為10%左右,而Google和雅虎分別為56%和21%。
蓋茨的繼任者奧齊的任務之一,便是推動微軟從售賣盒裝軟件產品轉變為提供在線服務。2005年11月,微軟在舊金山發布在線服務“Windows Live”,覆蓋了之前始終不見起色的MSN門戶和Hotmail,並推出幫助小公司建設辦公網站的增值服務軟件Office Live,宣傳其Live搜索及adCenter廣告平台。
“Vista很可能是微軟轉為在線模式的開始,3—5年內將會看到這種變化。”數字巅峰(8844.com)公司CEO肖磊預言,“如果應用網絡化,軟件公司可以不用再兜售那些套裝軟件盒子了,它們可以把軟件當成一種服務,按月計費。”數字巅峰是“軟件在線化”理念的堅定擁護者,肖磊介紹,中國內地市場第一套Vista軟件便通過8844在線發售。
在Vista中,網絡和共享中心可以輕松地配置、連接和管理多個網絡,無論是開始菜單還是應用程序的每個窗口,全部擁有動態搜索欄,可以直接登錄Live Search網站。IE7.0實現了單一窗口多標簽浏覽、RSS(在線共享內容)等全新功能,將Web2.0的元素融入其中。此外,微軟還放棄了一些野心勃勃的新功能,比如WinFS(Windows未來的存儲系統)。按照原來的設想,WinFS將提供強勁的本地搜索能力,同時又是一個存儲和檢索文檔的平台。在意識到此項技術過於復雜之後,微軟果決地斷腕。
盡管如此,集成了多媒體、安全殺毒、搜索、辦公、即時通信等功能的Vista仍然大大增加了集成度。Vista家庭高級版占用800兆系統內存,相對於100多兆的Windows XP實在是龐然大物。“最大的問題就是集成度過高,集成的東西太多了。真的很希望MS發布一個干淨的版本。”一名Vista的用戶在博客中抱怨。就連“摩爾定律”之父戈登·摩爾也嫌如今的PC過於復雜,他說:“開發者還在不斷地提高用戶界面的復雜程度,用戶根本無法有效地利用計算機強大的處理能力。”
“微軟的互聯網化並沒有把軟件瘦身,相反Vista越來越大,微軟把一切本地化的方向是與互聯網簡約化、服務化的大趨勢背道而馳的。”中文2000公司總經理胡才勇評論說,“微軟證明了它是一家成功的軟件公司,但還沒有證明它是一家成功的互聯網公司。”
盡管還難以說成功,但對於微軟這個“壟斷成性”的巨頭進軍互聯網,競爭對手們反應強烈。1月初,由IBM、諾基亞、Sun等眾多公司組成的歐洲交互系統委員會向歐盟起訴微軟。該委員會在聲明中稱:“微軟希望將其市場壟斷地位擴展至互聯網,而Vista是這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微軟邁出的第一步。”
“微軟最大的對手是互聯網。”Xteam沖浪平台公司總裁任一說,“未來是互聯網定標准,還是微軟定,將決定微軟能否繼續如此成功。”
給產業鏈一個多大的支點
20多年來,微軟與英特爾形成的“Win-tel”聯盟奠定了PC產業輝煌的基礎。它們使大型機退出歷史舞台,並客觀上推動IBM這頭大象跳起舞蹈,從一家硬件提供商成功轉型為信息服務提供商。以微軟和英特爾為中心,眾多的零部件制造商、整機提供商、應用軟件開發商以及中間件開發商緊密配合,他們形成的產業創造了巨量財富和數十家世界500企業,“摩爾定律”似乎可以為這個產業提供不竭的動力。這一定律表明集成電路芯片的性能每18個月翻一番。
但在高速發展20年之後,PC產業軟硬件創新乏力,日趨同質化和消費品化,行業利潤率下降到5%以下。IBM出售了PC業務,“摩爾定律”的提出者戈登·摩爾則在2005年預言他的定律會在10—20年內不再有效——更多的人相信這個時間會更早到來。
行業的慘烈競爭和持續疲軟使產業鏈條上的廠家用期望的眼光看著微軟,尤其是眾多硬件商,寄希望於新一代操作系統能給PC帶來殺手級應用,重現行業繁榮。主要面向64位芯片設計的Vista對硬件的要求大大高於Windows XP,如果Vista成為主流,無疑將迎來一輪大規模的硬件更新潮流,甚至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換機潮。
Vista在紐約發布會上的平台——惠普Pavilion tx1000平板筆記本,配置著160GB硬盤、2GB內存和AMD 64位芯片組。不僅是重新奪回PC老大位置的惠普和在牢不可破的“Win-tel”聯盟中插一槓子的AMD,Vista的高配置硬件規范讓幾乎所有硬件商都在第一時間擁抱Vista。正式發布不足一個月,微軟(中國)就攜手國內外17家OEM廠商推出70余款預裝Vista的電腦。
國內PC老大聯想公司正在艱苦走向世界,為樹立主流品牌形象並同戴爾區別,聯想堅持增強PC應用和增值服務的方向。此次聯想對Vista發布的配合深入到整個系統開發的全程,基於聯想LXT技術(包括安全芯片、底層殺毒、內核修復等功能的安全集成技術),聯想在Vista媒體娛樂中心中內置了價值上萬元的免費娛樂內容。“上游廠商的技術產品風向直接拉動下游廠商發展,Vista會促進PC廠商圍繞它進行一系列創新。”聯想大中華區副總裁白慧敏對《商務周刊》表示,聯想並不僅僅進行簡單的預裝,“有理由相信Vista是眾多IT廠商實現飛躍的一個契機”。
華碩電腦產品總監許建霖也介紹說,從2006年第四季度開始,華碩就在各大產品線上推出了預裝有Windows Media Center Edition(MCE)操作系統的機型,以便為用戶免費升級至Vista家庭高級版。據內部銷售統計,華碩目前出貨的Vista機種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在Vista的影響下,整個電腦產業鏈,尤其是硬件廠商,未來2—3年的市場景氣都會得到好轉。”許建霖說。
“Vista新體驗,酷睿2加‘潤眼’”,是海爾電腦最近提出的營銷口號,海爾計算機本部營銷總監周兆林告訴《商務周刊》,海爾6000元以上的電腦基本都預裝了Vista,並采用英特爾酷睿2芯片,使海爾計算機性能提高40%,“潤眼”則是海爾推出的一款環保型大屏幕顯示器。
IDC中國區副總經理萬寧認為:“Vista最大的影響可能會在PC終端行業引起新一輪競爭,大家都想搭上這班車,這個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分化和整合的‘馬太效應’。”但另一家分析機構易觀國際的分析師宋星則認為,Vista會推進硬件產業發展,但這種推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他說:“產業格局的重組取決於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我不認為靠一款操作系統就能重組產業格局。”
而在軟件和互聯網行業,目前還看不到Vista帶來什麼顯著的變化。國內領先的網絡視頻商迅雷首席運營官程浩對《商務周刊》表示,迅雷只是在做一些很小的調試工作,以使迅雷軟件與Vista兼容。騰訊公司一名員工告訴本刊,QQ與Vista的兼容在Vista發布後一個月內便已完成,“所謂QQ與Vista不兼容的說法是誤傳”。
多數人同意,Vista只是微軟進軍數字家庭和面向互聯網轉型的一塊“敲門磚”。就在發售Vista不到一個月時間,微軟宣布三個版本的Vista操作系統的支持期限為5年,而不是通常的10年。這是否代表著微軟有可能在5年內推出Vista的替代品?
來源: 商務周刊(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