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 02:27 第一財經日報 周城雄
近日,戴爾一位銷售人員的電子郵件事件引起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這封電子郵件的大致內容是,以避免“支持中國政府”為由,試圖勸說IBM的原客戶采購戴爾的產品。這一事件經各類媒體轉載,引起軒然大波,尤其是在網絡論壇上,眾多網友對戴爾進行了激烈抨擊,揚言要抵制戴爾產品。對於此事件的當事人,其是非對錯不言自明。但是透過這一事件引起的反響,我們有必要對中國企業面對全球化經濟競爭中的心態有個冷靜思考。
事件出來後,戴爾公司對下屬員工的作為發表了聲明,並強調,此事件僅僅是戴爾公司的一名銷售人員個人所為。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戴爾公司管理當局發起和組織了這一行動,或者慫恿和支持了這一行為。但是幾乎無一例外的,所有的抨擊都針對戴爾公司整體進行,反而沒有人對這一事件的當事人進行任何評論。
在此,我們或許容易將某個人的不友好看法等同於其所在集體的看法,導致在義憤填膺之余,把真實事件的本來面目倒忘了。通過戴爾的聲明,我們不難猜測,事件的本質不過是一名推銷員為了多得到業績而采取的一些手段。實際上,由於廣大美國人民對於中國的友好,這種手段只能適得其反。采購負責人對此銷售員的回復郵件中就寫道,“不同公司的接觸交往中,我可以很坦誠地說,就聯想是一個中國政府背景的公司討論,並沒有發生。有意思的是,唯一把這當成一回事的只有戴爾,這讓戴爾顯得廉價。”因此,戴爾事件對於聯想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為通過此次事件不僅暴露了戴爾的員工素質不高,人們也有理由懷疑其產品的問題。
戴爾事件是中國企業全球化過程中必然遇到的問題。要走出國門,就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各種對手,尤其是一些對中國不太友好的人。對此,我們是怒斥他們和他們所在的機構、與之勢不兩立?還是忽略或者原諒他們的行為,去團結大多數人呢?顯然只有後者才能真正贏得市場並獲得真正的收益。而采取前者只能是“親者痛,仇者快”。對此次事件的處理,我們感覺聯想的應對還算比較得體,並沒有刻意上綱上線,只是表示了一下“遺憾”而已。
可以說,這次事件不僅對於戴爾是一次考驗,對於聯想也同樣是一次考驗。因為輿論對於戴爾的過度抨擊也許能夠讓聯想在國內多占一些市場份額,但是對於要全球化的聯想來說,這樣的結果將會是兩敗俱傷。當今的商業社會中,我們已經見識了太多的企業由於彼此惡性競爭而兩敗俱傷的例子。只有在公平的商業環境中實現共贏,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成功,聯想之路如此,戴爾之路同樣如此。
總之,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再也不能“躲進小樓成一統”而獨自發展,中國必須進軍全球市場,為此,中國就必須成熟應對全球市場中的問題,市場的問題必須依靠市場來解決,而不是依靠狹隘的情緒宣洩來對抗。因此,要讓中國的企業強大起來,就必須要有成熟的全球化心態,必須拋棄非市場因素的干擾,讓中國去迎接市場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