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上海優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1、問題的提起
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提倡下,我國的信息化,特別是政府(電子政務)、金融、電信、電力等行業的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大提升。據權威數字統計,國內每年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已經高達上千億元,而且還在迅速增長。
然而我們必須看到另一面,大多數企業的信息化還處於一個相當低的水平,特別對眾多的中小型企業而言,電子化、信息化還是一個天方夜譚。目前的狀況,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信息化意識相對薄弱。相當多的企業經營者對信息化的認識還停留在非常初級的階段,這個也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仍然主要處於量的、外延的發展階段有關系。
第二,員工素質偏低也是阻礙信息化發展進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素質較低,計算機的使用水平低下,不適應電子化的管理方式。
第三,高昂的軟硬件費用和培訓、導入成本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尤其是國外產軟件,其定價和國外幾乎沒有什麼差別,而我們的物價水平要低得多,所以難怪企業不願意掏腰包購買軟件。
第四,管理水平的低下,以打造組織競爭力為目標的過程管理體系沒有建立起來,所以也就不能進行基於信息技術的流程化管理。
第五,即使已經著手信息化進程的企業,目前大多處於基礎設施(硬件和底層系統)、郵件(messaging)等初級階段,高層應用還沒有深入,挖掘潛力很大。
第六,不可回避的是,不少的企業還在大量使用盜版軟件,雖然解決了一時之需,但是也為自己埋下了隨時可能爆發的定時炸彈。WTO的加盟也讓我們企業面臨新的威脅,有些人稱之為知識產權戰爭,侵犯專利、假冒名牌商標、著作權侵權等等,一個經營良好的企業一旦掉進知識產權這個陷阱可能導致數年的辛苦經營的成果毀於一旦。另外,國家也看到,如果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我國的知識產業不可能真正地發展起來,所以知識產權的管控力度也會逐年加強。
我們應該看到,WTO的加盟讓我國企業面臨全新的競爭環境,企業必須認識到信息化不但可以幫助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輔助決策,縮短決策周期、提高決策的精確度。雖然我國已經奠定了世界制造大國的地位,但是必須得正視現實,這些都是因為勞動力成本低廉才獲得的,真正驅動產業結構上行的是技術和創新,如果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我國企業信息化、特別是中小企業的信息化不能迅速提高的話,很難想象數年之後的局面會是怎樣。
另外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業界動向就是軟件開放源代碼運動。在我國軟件商品化尚未徹底的前提下,令人應接不暇的開源給我們帶來的是機遇還是挑戰呢?
自2003年3月7日,SCO集團在美國正式起訴IBM公司關於SCO Unix部分代碼嵌入到Linux的代碼庫中的專利權和版權問題,該官司正式將人們關注的目光再次投向了Linux,也讓人們開始思索:Linux在國內的發展究竟是怎樣的?其所涉及的法律問題又有哪些,如何規避?
在此背景下,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共創軟件分會(簡稱“共創軟件聯盟”)、科技部火炬中心和國家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辦公室於2003年9月23日組織召開“開源軟件在國內的發展情況座談會”。這是國內開源軟件界的一次峰會。IBM中國研究中心、SUN中國工程院、方正電子、中軟、中科紅旗、金山軟件、永中科技等從事Linux軟件開發的重要廠商的主管就開源軟件的應用情況、存在的問題以及共創軟件聯盟應如何發揮作用等進行了討論,科技部、教育部的有關領導也出席了座談會。經過這次座談會,與會人士一致認為,開源軟件既為我國發展自主軟件產業提供了機遇,但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需要一種創新機制來保證中國開源事業的健康發展,共創軟件聯盟的籌建正是對這種創新機制的有益探索。
隨後,中日韓三國IT局長OSS會議及東北亞OSS推進論壇,簽署了《中國信息產業部、日本經濟產業省、韓國情報通信部關於開放源代碼軟件合作備忘錄》。同時,以共創開源、中科紅旗等廠商為主體的“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宣告成立,標志著中國開源軟件產業發展進入新軌道。
賽迪顧問2004度年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研究年度報告指出:未來三年全球軟件產業發展趨勢看,開源軟件成為軟件行業發展的重點和新趨勢。同時,行業應用軟件成為軟件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嵌入式軟件成為電子信息產業軟硬結合的著力點,Linux軟件及開源軟件將成為市場的熱點;
由此可見,以Linux為代表的開放源碼軟件正在成為整個信息技術領域的關注焦點,開放源碼使得軟件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這場變革不僅涉及技術,還涉及新的經濟模式。而且,從世界范圍來看,整個形勢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向著有利於以Linux為代表的開源軟件的方向發展。
2、何謂開源
眾所周知,開源是開放源代碼(Open source)的簡稱,如字面所示,就是把軟件的源代碼開放化,與大家共享。對於一般用戶來說,得到了程序的目標代碼(可執行文件)就可以使用,程序的源代碼並不是必需的。而對於軟件的所有者來說,由於源代碼比較容易閱讀和理解,通過對源代碼的分析,他人能夠了解自己軟件中的設計思路;掌握自己軟件中的技術秘密,因此通常不希望向用戶提供程序的源代碼,不過對於使用水平較高的用戶來說,為了便於自己排除故障、改進程序、了解程序間互連接口,可能要求得到源代碼。因此,在貿易中是否提供程序的源代碼常常是討論的焦點之一。
提到開源,不得不提到一個類似的概念,自由軟件。它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商業軟件占主導地位的格局,這種思想首先是自由軟件的創始人Richard Stallman提出來的。“自由”體現為軟件知識產權保護層面上對軟件使用者許可自由地運行、拷貝、分發、學習和改進該軟件的行為。自由軟件與開源軟件的差別在於給出定義的角度不同,開源軟件的定義是從技術層面上講,而自由軟件則是從被許可的層面上講。對二者的外延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筆者認為,二者不是包容關系,而應該是交叉關系。隨著開源運動轟轟烈烈的開展,開源的觀念深入人心,開放源代碼的“商業軟件”和“自由”的非開源軟件也會出現和逐步被人所接受。
開源的歷史遠遠比它為人所知要長久得多,用Stallman的話來講,軟件最初就是帶有源碼發行的,只是後來成為流通商品之後源碼才不再開放、才不再自由。在Unix逐步走向商業化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當時還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的Stallman不滿於一些軟件廠家的傲慢與狹隘,將自己開發的軟件產品與他人共享,提出了自由軟件的概念。1984年成立了“自由軟件基金會(FSF,Free Software Foundation,http://www.fsf.org/)”,立志要開發出一套完全自由的類Unix操作系統。FSF支持贊助的GNU Project為開源運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Stallman及其領導下的GNU團隊堪稱開源運動的旗手和標兵。從Emacs到gcc,GNU為Linux等開源操作系統提供了豐富的應用程序,沒有GNU應用的支持,很難想象Linux會達到當前的流行程度。須知,一個無論多麼優秀的平台,如果沒有應用的支持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才有了今天GNU/Linux的說法。然而由於種種原因,Stallman所期待的操作系統遲遲未能問世,不知道正在開發中的Hurd何時能與公眾見面。GNU項目下的開發工具,編輯器、編譯器、配置管理工具等不僅在開源社區中甚至跟商業軟件比起來都是出類拔萃的。
開源軟件真正走入公眾視野要歸功於Linux,它最早起源於芬蘭大學生Linus Torvalds的一個創意,由於對手頭的Minix系統不滿意,決意要把Unix移植到x86平台上,但是他沒有使用Unix的源碼,而是按照POSIX標准從零開始編寫。隨著對計算機技術依賴的程度逐步加深,人們擺脫大公司獨家壟斷的欲望逐步強烈,加之對信息安全的擔心,這些客觀因素也促進了Linux系統的普及。在中國紅旗Linux、中標Linux等國產Linux Distribution甚至在政府采購中屢次奪魁。如今Linux的操作系統內核+來自GNU的支持性應用程序+KDE/Gnome的桌面應用,開源系統俨然已經逐步形成氣候,對微軟等大公司構成了強有力的威脅。筆者曾經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開源的世界”,特別是通用的、低層的東西,比如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都有開源化的趨勢。君不見,原來對開源鄙夷不屑的Sun Microsystem公司也不顧身價,加入到開源的隊伍中來。從一開始就支持開源的IBM,到心裡恨得咬牙切齒嘴上不知道說什麼好的Microsoft,還有基於FreeBSD開發的Mac OS X,新近開源的Solaris,倒是革命不分先後,開源的大旗迎風招展,有矢志不渝的,也有扛著紅旗反紅旗的偽革命派,開源的大好形勢大家都是有目共睹。
開源社區中還有一個旗手,就是Apache項目及其基金會ASF(http://www.apache.org)。Apache作為HTTP Server聲名顯赫,至今仍然是遙遙領先的寂寞高手。除了HTTP之外,Apache下還有眾多的Web/Java的開發項目。Java的出現對開源運動的推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Apache和Java的結合則大大促進了Web應用的發展。Web應用是前些年推崇的瘦客戶端概念的唯一繼承者,也是集大成者。它客戶端免維護、服務器端集中管理、免安裝、跨平台、學習成本低廉等諸多革命性的優點讓其應用范圍得到爆炸式發展。而這些離開了Apache的貢獻簡直無法想象,如著名的Jarkata項目,Web開發框架Struts等等在開發人員中享有極高的知名度。Web/Java的開發模式早就被企業所接受,隨著J2EE架構的逐步成熟以及越來越多的開源軟件的湧現,相信Web/Java應用的前景也會越來越好。
開源世界有一個著名的說法就是LAMP,它是Linux、Apache、MySQL(開源數據庫)和Perl/PHP/Python的首字母縮寫。當前很多Web應用,特別是個人的系統,大都采用此框架。P所代表的三種腳本語言,以其靈活性、簡便性和快捷性獲得為數眾多的開發者的青睐。除了以輕快著稱的MySQL之外,其他的開源數據庫,比如PostgreSQL、BerkelyDB、SAPDB和FireBird等也在中小企業市場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正在逐步侵蝕著大型商用數據庫的市場。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開源項目Eclipse,它原本是IBM的開發工具VisualAge,後被捐獻給開源社區,此後Eclipse獲得了新生,其強大的平台、方便的集成環境、多語言支持獲得了大量的用戶群,對傳統的開發工具廠商帶來了很大的威脅。
3、開源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或許因為自由軟件的英文表達為freeware,很多人把開源軟件理解為免費的,沒有任何知識產權的。的確有些軟件是可以免費獲得,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開放源代碼軟件都是免費的,而且對開源軟件的知識產權的理解更是大錯特錯。開放源代碼運動主張源代碼應該共享,人人享有使用並修改源代碼的自由,並提出了許多在社會、政治以及經濟方面的有力證據。但這種理念與現有的知識產權存在一定的差異,因為它要求權利人讓渡幾乎所有全部重要的權利。
開放源代碼軟件雖然也公開源代碼,但其並不同於共有軟件。開放源碼軟件是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未經權利人許可不能隨意使用。它和共享軟件或免費軟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否得到源程序並對其進行修改和演繹,況且它不對任何個人、團體或行業領域有歧視。總之,開放源碼軟件是完全享有著作權的,雖然其免費修改和發布的行為與商業傳統有較大差別,但是開放源碼運動正是利用了著作權所賦予的權利而“走到了版權的反面”。
按照OSI(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定義,開源並不僅僅意味著對源代碼的獲取,它從十個方面定義了開源軟件的標准:
(1)自由再分發
許可不得限制任何人銷售或分發軟件或其組成部分,並且不得從此類銷售中收取任何使用費或其他費用。
(2)源代碼
要求軟件必須帶源代碼發布,即使實在不便於如此發布時,也應該提供明確的可行的獲取方式。源代碼必須是完備的,故意混淆代碼的行為是禁止的。如此規定的目的就是讓程序的修改或演繹比較容易進行。
(3)衍生作品
許可必須允許修改和衍生作品,並且允許它們以與原生軟件相同的條款進行分發。
(4)作者源代碼完整性
除非許可為在構建時程序修改之目的允許補丁文件與源碼一起分發,許可不能限制源代碼以其被修改的形式發布。許可必須明確地允許被修改後的軟件的分發,但是可以要求衍生作品以區別於原生軟件的名字或版本發行。
(5)使用者無歧視
許可不得歧視任何個人或者團體,禁止開放源碼許可把任何人排除在開放源碼過程之外。
(6)應用領域無歧視
許可不得限制任何人把程序應用於任何領域。此條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不允許商業使用目的,我們同樣歡迎商業用戶的使用。
(7)許可的分發
與程序有關的權利必須適用於該程序的人和使用者,並且程序的使用者也不需要為了使用該程序而獲得其它許可證的許可。
(8)許可不得針對某一產品(產品無關性)
與程序有關的權利和義務不應由於該程序從軟件中分離出來而喪失。如果程序從某個發布中被分離出來,並且按照許可的條款進行實用和發布,那麼得到該程序的當事人或組織將獲得與得到原程序的使用者同樣的權利。
(9)許可不得限制其他軟件
許可不得限制與其一同發布的其它軟件,比如不能要求同一介質上的其它軟件都必須為開源軟件。
(10)許可必須技術中立
許可中不得包含依賴於某一技術或接口風格的條款。
相對於傳統的知識產權主流理論,開源主義者認為,在人們認為有價值的諸多價值之中,自由是最有價值的一種價值。Stallman說,自由對軟件用戶來說,就是人們使用、分發、學習和修改軟件的自由。從OSI所定義開源軟件的標准可以看出,這些軟件是歡迎人們去使用的,因為開發產品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應用。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不假思索地去用,必須尊重軟件的權利人所頒發的許可,否則就會陷入法律的泥潭。
4、國內外開源的現狀
第二節簡要了介紹了幾個著名的開源社區,本節中我們結合國內外開源運動的現狀,分析一下它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第一, 開源運動蓬勃發展,大有燎原之勢。單從Google Directory下的Open Source Software分類目錄上看就有388種之多,而符合“Open Source Software”的BBS的查詢結果已達138000項之多,從事開源開發的志願者更是不計其數,無法統計。根據筆者的了解,目前所用到的商業軟件幾乎都可以找到開源軟件的替代品,以幾種主要的商用軟件為例,Linux作為操作系統早已家喻戶曉,Firefox正在不斷搶占著微軟IE浏覽器的市場,而數據庫產品MySQL和PostgreSQL也已經開始讓商用巨頭坐臥不安,就連無處不在的微軟Office套裝軟件也有了OpenOffice這一潛在的對手。
第二, 開源產品幾乎涉及軟件的各個種類。從最底層的操作系統到數據庫、中間件、消息、安全產品再到協同軟件、工作流、ERP、CRM,種類繁多,讓人目不暇接。
第三, 形成幾大開源基金會與開源公司運作並存的局面。著名的幾大開源基金有FSF/GNU、Apache、Mozilla等等,另外也存在既經營商業軟件也維護開源社區的公司,比如運營MySQL的MySQL AB公司和運營SugarCRM的公司,還有一種情形就是IBM、HP和Sun等把自己的一些產品捐獻給開源社區,比如Eclipse和Derby就是在IBM公司的VisualAge和Cloudscape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開源軟件。
第四, 開源產業鏈的逐步完善。隨著開源社區不斷發展壯大,開源的產業鏈也逐步完善。一般而言,每個開源項目都有一個核心團隊和眾多的分布於世界各地的志願開發者,工作大都通過網絡協同,較大的一些項目還可能定期舉行會議。資金來源主要有社會捐助、有償技術支持、商業版銷售、CD及其他紀念品發售等等。Linux廠商主要靠發行Linux Distribution、方案咨詢和提供專業技術支持支撐,近年來也有一些公司專門提供開源軟件的商業技術支持服務,比如上海優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就致力於為中小企業客戶提供開源軟件服務,它的基於PostgreSQL的數據存儲解決方案在企業客戶中獲得了好評。
第五, 大公司的參與越來越多,IBM、HP、Sun、Novell等公司紛紛跳水,加入到開源運動的洪流中,更有甚者,很多公司把專屬軟件捐獻出來,這使得開源軟件的層次得到了大大提高。公司和開源社區相得益彰,很多公司巧妙地利用開源軟件賺錢,藍色巨人IBM宣稱2004年依靠開源賺得12.5億美元的收入。
第六, 政府的支持。許多國家從信息安全的角度出發,從一開始就對開源持有歡迎的態度,歐洲許多國家的政府已經考慮采用開源軟件,我國國內也有很多行業、企業用戶在衡量開放源碼軟件大量應用的可行性。目前為止,這些應用主要集中在Linux上,由於對其他開源軟件缺乏足夠的研究和了解,應用尚不充分。
第七, 向高層應用的延伸,原先主要集中於編譯器、編輯器等開發工具上,現在逐步向工作流、協同(比如項目管理軟件)、CRM、ERP等高級、專業的應用領域擴展,這使得開源軟件在企業中的應用領域得到進一步拓寬。
以上主要談了國外開源軟件及開源社區的現狀,我們現在回頭看看國內開源的形勢和特點。
第一, 對開源的懷疑和不理解。筆者遇到很多人包括IT專業人員困惑地向我發問,為什麼要開源?是不是在搞噱頭?開源軟件能用嗎?由於Linux在marketing上的成功,人們對開源的理解似乎僅止於此,至於其他的嘛,聞所未聞,屬烏有之邦。我不想挖掘不解的深層原因,只是告訴他們,世界上的確有一些被我們稱為“傻子”的志願開發者默默地支撐著龐大的開源社區,他們的快樂在於軟件開發成功的那一瞬,他們的價值在當用戶開始使用他們所編寫的軟件時得到實現。軟件因為開放源代碼,質量才更高,安全性才更好。
第二, 開源機會主義。由於開源的聲勢浩蕩,國內也有不少公司、團體開始打起了開源的大旗,但是不少機會主義者混雜其中,一方面利用開源軟件的成果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成果隱藏起來。究其本質,是因為不了解開源軟件的著作權屬性,機會主義者的行為屬於嚴重的侵權,經不起知識產權的考驗。同時,在精神上是與開源所提倡的自由、共享的原則相違背的。
第三, 局限於Linux。剛才也已經提到,開源軟件在我國的研究和應用以Linux為主,對於其他開源軟件知之甚少、研究甚少、應用更加少得可憐。這與我國一向提倡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的開發不無關系,有些好大喜功之徒喜歡談論自己開發了操作系統、甚至數據庫雲雲。筆者認為,開源軟件應用更能解決中國信息化的實際問題,與其好高骛遠,不如從應用抓起、從了解、應用抓起。
第四, 偏於研究、忽視應用。部分原因已經在上面第三點作了探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盜版軟件的大肆流行,也讓開源軟件的應用缺乏動力,畢竟我們對微軟等公司的產品太熟悉、太了解,“遷移”到開源軟件成本不得不考慮。
第五, 開源社區貧乏。與國外蓬勃發展的開源社區相比,我們國內要冷清得多,大概是我們的軟件技術人員還是溫飽線上掙扎的原因?還是因為“人而老則仕”,過了三十歲就要走上管理崗位?還是對技術的熱愛只是葉公好龍?沒有活躍的開源社區,缺少開源志願者,更不要提回饋和捐助。中國是強勢政府,如果政府不堅強宣傳教育,不扶持開源社區,IT技術在我國的普及和擴散將仍然是一件難事。
第六, 開源軟件應用逐步開始向開源服務和解決方案方向發展,同時,缺乏開源解決方案規劃和咨詢服務,企業開源應用得不到很好的發展。所以,圍繞著基於Linux系統的開源軟件產品及解決方案應用規劃、咨詢、技術支持及服務,正將成為開源軟件產業發展的新“瓶頸”。
5、基於開源的解決之道
只要遵循開源的原則,任何人都可以合法地利用開源軟件的成果,站在過來人肩膀上繼續研究,使得軟件開發有了完全不同的起點。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開源軟件用於企業信息化特別是中小型企業信息化的在技術上、法律上和市場上都是可行的,下面我們展開具體分析。
(1)技術上。運行良好的開源社區的產品完全是可靠的、可用的,一般而言開源軟件的技術架構設計都很優秀,加上源代碼是開放的,在眾多開發者和訂閱者的眾目睽睽之下,一些問題很容易被暴露出來。開源軟件的高質量、高安全性都使得其在企業中的應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另一面,就是開源社區良莠不齊,有些運轉不太好的社區或者參與者比較少的項目則是靠不住的。因此專業服務公司在開源產業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負責甄別和鑒定軟件,在社區和用戶之間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
(2)法律上。已經在“開源中的知識產權問題”一節進行了分析,結論就是只要你遵循開源運動的精神(自由、開放、共享)、尊重其著作權和使用許可,take & give,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就不會掉進知識產權的陷阱。
(3)市場上。隨著開源軟件在企業中的應用,開源社區可以收到很多用戶反饋,會進一步促進其發展。另外,還會出現眾多的開源軟件服務公司,這些公司不但可以為企業客戶提供專業的咨詢、策劃、支持、定制開發等服務,還會將營業所得一部分捐獻出給開源社區,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開源產業鏈。開源軟件的開發也是需要投入的,他們有付出也就應該收到回報,一個積極的良性循環會進一步促進開源社區的發展。
中國信息化目前主要有兩條道路。第一條路就是采用正版軟件,此路目前只有金融、電信、電力、政府等實力強勁、管理意識先進和較大程度上依賴信息技術的行業在走,對大多數企業來講,這條路太“奢侈”、太昂貴。第二條路就是不能提上桌面的盜版,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路必將成為死胡同,或曰不歸路更為貼切。此路荊棘彌補、險象環生,奉勸想有作為的企業還是敬而遠之為好。筆者認為,開源軟件的應用是中國信息化的第三條可行之路,而且這條路會越走越寬,隨著第三條路的開辟,第二條路也就被堵住了。
筆者認為,開源軟件的應用是中國企業信息化的第三條路。
我們簡要分析一下專業的開源軟件服務公司的業務模式。
(1)開源軟件的應用價值無論在國外還是在國內都還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社區偏技術的定位和用戶對開源缺乏了解和專業知識,這些缺位都需要處於中間的開源軟件服務公司進行彌補。
(2)如同商業軟件的應用一樣,開源軟件應用也需要專業的指導、咨詢和支持。從應用環境分析、業務流程重整、需求分析、定制開發、部署實施、運營維護等各個環節都離不開專業的軟件服務公司的參與。
(3)偏離客戶需求和易用性差的缺點需要專業公司進行彌補。剛才已經提到開源軟件的偏技術的特點,另外由於一般軟件都是定位於通用軟件,對客戶需求的調研和泛化有補充分之嫌,對於涉及到企業業務流程的開源軟件特別有根據客戶環境的具體要求進行二次開發的必要,這些也都是中間軟件服務公司的價值所在。
6、金光大道
開放源碼軟件為全球軟件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而且已被各國政府視為改變在操作系統軟件方面落後、打破微軟等公司壟斷局面的最佳途徑。我國也正在大力推廣使用Linux,基於Linux平台的各種開源軟件也在迅速發展,這樣,中國將建立起一個自主、完整的軟件產業體系,從而不再受外國的制約,中國的信息安全和國家安全也將得到可靠的保障。同時,開源軟件為中國解決軟件知識產權問題開辟了新的路徑。因此,大力培育和扶植開源社區,推廣開源軟件的實際應用,積極研究開源軟件的實施產權問題,努力促使我國開源軟件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對我國軟件產業發展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最後,我想用下面幾句話結束此文:
① 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開源的世界。
② 中國信息化的第三條路必是開源鋪就。
③ 軟件因為開源,所以質量更高、安全性更好。
④ 開源軟件服務的目標是:
把開源軟件從技術神殿帶進廣闊的企業應用天地;
把無數志願開發者的勞動轉化為切實的社會效益。
⑤ 開源讓世界更美好、讓社會更繁榮。
第三條路,金光大道也。
作者: 魏鋒 出處: 天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