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序運行的過程中,如果出現異常,通常會發出一個信號進入信號處理函數中處理。有些故障過於嚴重到無法實現程序的自恢復。這個時候,程序只能無奈的輸出一些錯誤信息。當然這些錯誤信息對程序的調試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在Java中如果出現異常的話,一般都會打印出堆棧跟蹤的信息。
當然,除了打印堆棧信息外,也能在程序的某些點設置一些調試信息方便輸出程序出錯的行號,函數名和文件名。但是這種方式的功能畢竟是有限的,很多異常出現的位置可能並沒有設置這樣的調試語句。這樣,還是堆棧信息比較重要。因為這是運行時輸出的信息,而輸出行號,文件名,函數名的方式只能在編譯時確定。
堆棧跟蹤主要和三個函數相關,分別為backtrace, backtrace_symbols,以及backtrace_symbols_fd.關於這三個函數的信息如下:
#include <execinfo.h>
int backtrace(void **buffer, int size);
char **backtrace_symbols(void *const *buffer, int size);
void backtrace_symbols_fd(void *const *buffer, int size, int fd);
我們知道函數調用的過程是嵌套的,在存儲器中一般將每個函數對應為一個堆棧幀,每個堆棧幀保存相應函數的相關信息,如:參數信息,返回地址信息,函數正文段,動態鏈表,詞法鏈表等。函數調用的過程就是堆棧幀動態變化的過程,每調用一個函數,堆棧中就為該函數建立一塊堆棧幀,堆棧幀的具體實現對應為一個堆棧幀數據結構,數據結構中保存前面提到的信息。
backtrace函數返回backtrace函數被調用時的堆棧信息。這些信息存放在緩沖區buffer中。backtrace函數有兩個參數:
buffer:用於存放堆棧信息的緩沖區
size:用於指示buffer的大小。
要充分考慮到buffer的大小,因為如果函數調用的層次過深可能導致buffer空間不夠,這樣就只能保存一部分堆棧信息,靠近main函數這端的信息會因為空間不夠而被裁掉。buffer是一個指向二維數組的指針,類型為void. buffer中所保存的是一系列堆棧幀的返回地址。traceback函數將返回堆棧中跟蹤到的函數的個數。
將trace函數返回的buffer和返回的函數個數分別作為backtrace_symbols就可以解析出這些跟蹤到的函數的符號名稱,確切的說,backtrace_symbols函數將針對buffer中每一個函數返回地址進行解析,解析後的格式為:./程序名(<函數名+>函數的在程序中的十六進制格式偏移地址) [函數實際的返回十六進制格式的地址],解析後的結果保存為二維字符數組,返回值為二維數組的起始地址。
設返回的二維數組為strings,由於在backtrace_symbols內部調用了malloc開辟空間,所以需要用戶來釋放空間。不過用戶只需要釋放strings所指向的字符串指針數組即可,對於每個字符串不用釋放,也不應該釋放,內部會自動維護。
函數traceback_symbols_fd將輸出堆棧信息到fd所說明的文件中。這樣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調用malloc函數了,避免了內存分配失敗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