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Linux教程網
您现在的位置: Linux教程網 >> UnixLinux >  >> Linux基礎 >> 關於Linux

Linux下的Socket

HTTP 協議的簡介

HTTP協議是一種超文本傳輸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工作於網絡應用層,自1990年起廣泛應用於WWW 的全球信息服務,HTTP協議的詳細說明可以在網上查閱RFC2518、RFC2616等文檔。

HTTP 協議老的標准是HTTP/1.0,目前最通用的標准是HTTP/1.1。HTTP/1.1是在HTTP/1.0基礎上的升級,增加了一些功能,全面兼容HTTP/1.0。HTTP/1.0不支持文件斷點續傳,如果服務器使用HTTP/1.0,“網絡螞蟻”的任何多線程下載程序都只能按單線程下載;好在目前的Web服務器絕大多數都采用了HTTP/1.1,所以,下面將基於HTTP/1.1進行介紹。

HTTP協議的相關重要命令

基於HTTP的浏覽器浏覽網頁、下載文件時,工作原理類似客戶機/服務器模式:浏覽器向Web服務器發出一個HTTP請求行;Web服務器在收到有效的請求後,返回一個狀態行或多個響應標題、一個空白行和相關文檔。根據這一工作原理,下載程序必須實現向服務器發送請求和獲取服務器響應狀態的功能。

1.向服務器發送 GET請求命令

一個HTTP請求由一個請求行、可選數目的請求標題、一個空白行,以及在POST情況下的一些額外的數據組成。請求行的格式是:

請求方法 URI  HTTP/版本號

GET 命令是浏覽器常用的文檔請求方法,在程序中間使用

GET URI  HTTP/1.1

向Web服務器發送請求行(行號3),Java 代碼如下:

....

clientSocket = new Socket(host, port);//打開要下載文件服務器的Socket

outStream = new PrintStream(clientSocket.getOutputStream());

....

outStream.println(“GET”+uri+“ HTTP/1.1”);

outStream.println(“Host:”+host);

outStream.println(“Accept:*/* ”);

outStream.println(“Referer:”);

outStream.println();

....

注:第4行給出URL中的主機名和端口號,第5行說明客戶端接收所有MIME類型,第7行方送一個空白行,表明請求行結束。

2.獲取服務器響應狀態

在發送HTTP請求行以後,程序就可以讀取服務器的響應狀態了。HTTP響應狀態行包括:HTTP 狀態碼和一些HTTP響應標題。

1) HTTP狀態碼

HTTP狀態碼格式是 HTTP/版本信息的數字表示。狀態碼例子如下:

HTTP/1.0 200 OK // 表示服務器支持HTTP/1.0 協議,成功

HTTP/1.1 200 OK // 表示服務器支持HTTP/1.1 協議,成功

HTTP/1.0 404 Not Found // 表示服務器支持HTTP/1.0 協議,訪問文件沒有找到

在程序中間,如果讀到“HTTP/1.1 200 OK”這樣的字符串,表明欲下載文件存在、該服務器支持斷點續傳,可以使用多線程下載。如果讀到“HTTP/1.0 200 OK”這樣的字符串,表明欲下載文件存在、但該服務器不支持斷點續傳,只可以使用單線程下載。

.....

while ((line=inStream.readLine()) != null) //將服務器響應狀態讀到line

........

if(line.substring(0,7).equals(“HTTP/1.”) ) //判斷是否支持HTTP/1.1

{ if(line.charAt(7)==‘0’)

{

System.out.println(“server use http/1.0”);

threadcount=1;

}

if(!(line.substring(9,12)).equals(“200”)) //判斷請求是否成功

{ System.out.println(“ERROR:”+line);

return false;

}

}

2) 讀取重要的響應標題,獲得要下載文檔的文件長度

如果HTTP狀態碼表明訪問成功,服務器會回送一些標題行,我們最關注的是Content-Length 這一行,比如,如果服務器回送“Content-Length:1000”,表明請求文件的長度是1000字節,所以讀取這一行信息,可以得到文件的長度信息:

....

if(line.substring(0,15).equals(“Content-Length:”) )

{ filelength=Long.parseLong(line.substring(15).trim());

System.out.println(“file length:” +filelength);

}

......

向服務器發送斷點續傳請求

如上所述,如果服務器支持HTTP/1.1,再次向服務器發送GET請求:

.....

outStream.println(“GET ”+uri+“HTTP/1.1 ”);

outStream.println(“Host:”+host);

outStream.println(“Accept:*/* ”);

outStream.println(“RANGE:bytes=”+(fileblocklength)*thisthreadid+“-”);

outStream.println();

.....

第4行是關鍵,“RANGE:bytes=”是HTTP/1.1新增內容,HTTP/1.0每次傳送文件都是從文件頭開始,即0字節處開始,“RANGE:bytes=XXXX”表示要求服務器從文件XXXX字節處開始傳送,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斷點續傳!

分割文件,多線程下載

使用多線程編程技術,同時啟動多個線程,根據線程個數,計算文件分割位置,向服務器發送幾個不同的下載斷點,同時接受數據並寫入文件,就可以實現多線程下載了。

.....

raf=new RandomAccessFile(file,“rw”);//以隨機存取方式打開文件

.....

synchronized(raf) //按同步方式把各個線程得到數據分別寫入文件

{ raf.seek(thisthreadid*(filelength/threadcount)+k*buflength);

raf.write(readbytes);

......

}

......

////////////////////////////////////////////////////////////////////////////////////////////////////////////////////////////////////////////

下面是用PHP模擬的POST中的構造Http協議部分

$request = "POST /happy/member.php HTTP/1.1/r/n";

$request .= "Pragma: no cache/r/n";

$request .= "Host: phpx.com/r/n";

$request .= "User-Agent: " . $_SERVER['HTTP_USER_AGENT'] . "/r/n";

$request .= "Accept: */*/r/n";

$request .= "Accept-Language: " . $_SERVER['HTTP_ACCEPT_LANGUAGE'] . "/r/n";

$request .= "Keep-Alive: 300/r/n";

$request .= "Connection: keep-alive/r/n";

$request .= "Cache-Control: max-age=0/r/n";

$request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r/n";

$request .= "Content-Length: $lenght/r/n";

$request .= "/r/n";

$request .= $postValues;

====================================

下面是響應成功返回的信息

HTTP/1.1 200 OK

Date: Fri, 05 Nov 2004 01:06:59 GMT

Server: Apache

Set-Cookie: bblastvisit=1099616819; expires=Sat, 05-Nov-2005 01:06:59 GMT; path=/

Set-Cookie: bbuserid=17027; expires=Sat, 05-Nov-2005 01:06:59 GMT; path=/

Set-Cookie: bbpassword=3332def6f45e948bd403276b3b2002d4; expires=Sat, 05-Nov-2005 01:06:59 GMT; path=/

Set-Cookie: sessionhash=53a2b0ee3798fe2ca15342541b62f823; path=/

Content-Length: 3325

Keep-Alive: timeout=5, max=100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GB2312

..........................................

Linux下Socket編程

什麼是Socket

Socket接口是TCP/IP網絡的API,Socket接口定義了許多函數或例程,程序員可以用它們來開發TCP/IP網絡上的應用程序。要學Internet上的TCP/IP網絡編程,必須理解Socket接口。

Socket接口設計者最先是將接口放在Unix操作系統裡面的。如果了解Unix系統的輸入和輸出的話,就很容易了解Socket了。網絡的 Socket數據傳輸是一種特殊的I/O,Socket也是一種文件描述符。Socket也具有一個類似於打開文件的函數調用Socket(),該函數返 回一個整型的Socket描述符,隨後的連接建立、數據傳輸等操作都是通過該Socket實現的。常用的Socket類型有兩種:流式Socket (SOCK_STREAM)和數據報式Socket(SOCK_DGRAM)。流式是一種面向連接的Socket,針對於面向連接的TCP服務應用;數據 報式Socket是一種無連接的Socket,對應於無連接的UDP服務應用。

Socket建立

為了建立Socket,程序可以調用Socket函數,該函數返回一個類似於文件描述符的句柄。socket函數原型為:

int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domain指明所使用的協議族,通常為PF_INET,表示互聯網協議族(TCP/IP協議族);type參數指定socket的類型: SOCK_STREAM 或SOCK_DGRAM,Socket接口還定義了原始Socket(SOCK_RAW),允許程序使用低層協議;protocol通常賦值"0"。 Socket()調用返回一個整型socket描述符,你可以在後面的調用使用它。

Socket描述符是一個指向內部數據結構的指針,它指向描述符表入口。調用Socket函數時,socket執行體將建立一個Socket,實際上"建立一個Socket"意味著為一個Socket數據結構分配存儲空間。Socket執行體為你管理描述符表。

兩個網絡程序之間的一個網絡連接包括五種信息:通信協議、本地協議地址、本地主機端口、遠端主機地址和遠端協議端口。Socket數據結構中包含這五種信息。

Socket配置

通過socket調用返回一個socket描述符後,在使用socket進行網絡傳輸以前,必須配置該socket。面向連接的socket客戶端通過 調用Connect函數在socket數據結構中保存本地和遠端信息。無連接socket的客戶端和服務端以及面向連接socket的服務端通過調用 bind函數來配置本地信息。

Bind函數將socket與本機上的一個端口相關聯,隨後你就可以在該端口監聽服務請求。Bind函數原型為:

int bind(int sockfd,struct sockaddr *my_addr, int addrlen);

Sockfd是調用socket函數返回的socket描述符,my_addr是一個指向包含有本機IP地址及端口號等信息的sockaddr類型的指針;addrlen常被設置為sizeof(struct sockaddr)。

struct sockaddr結構類型是用來保存socket信息的:

struct sockaddr {

unsigned short sa_family; /* 地址族, AF_xxx */

char sa_data[14]; /* 14 字節的協議地址 */

};

sa_family一般為AF_INET,代表Internet(TCP/IP)地址族;sa_data則包含該socket的IP地址和端口號。

另外還有一種結構類型:

struct sockaddr_in {

short int sin_family; /* 地址族 */

unsigned short int sin_port; /* 端口號 */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 IP地址 */

unsigned char sin_zero[8]; /* 填充0 以保持與struct sockaddr同樣大小 */

};

這個結構更方便使用。sin_zero用來將sockaddr_in結構填充到與struct sockaddr同樣的長度,可以用bzero()或memset()函數將其置為零。指向sockaddr_in 的指針和指向sockaddr的指針可以相互轉換,這意味著如果一個函數所需參數類型是sockaddr時,你可以在函數調用的時候將一個指向 sockaddr_in的指針轉換為指向sockaddr的指針;或者相反。

使用bind函數時,可以用下面的賦值實現自動獲得本機IP地址和隨機獲取一個沒有被占用的端口號:

my_addr.sin_port = 0; /* 系統隨機選擇一個未被使用的端口號 */

my_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 填入本機IP地址 */

通過將my_addr.sin_port置為0,函數會自動為你選擇一個未占用的端口來使用。同樣,通過將my_addr.sin_addr.s_addr置為INADDR_ANY,系統會自動填入本機IP地址。

注意在使用bind函數是需要將sin_port和sin_addr轉換成為網絡字節優先順序;而sin_addr則不需要轉換。

計算機數據存儲有兩種字節優先順序:高位字節優先和低位字節優先。Internet上數據以高位字節優先順序在網絡上傳輸,所以對於在內部是以低位字節優先方式存儲數據的機器,在Internet上傳輸數據時就需要進行轉換,否則就會出現數據不一致。

下面是幾個字節順序轉換函數:

·htonl():把32位值從主機字節序轉換成網絡字節序

·htons():把16位值從主機字節序轉換成網絡字節序

·ntohl():把32位值從網絡字節序轉換成主機字節序

·ntohs():把16位值從網絡字節序轉換成主機字節序

Bind()函數在成功被調用時返回0;出現錯誤時返回"-1"並將errno置為相應的錯誤號。需要注意的是,在調用bind函數時一般不要將端口號置為小於1024的值,因為1到1024是保留端口號,你可以選擇大於1024中的任何一個沒有被占用的端口號。

連接建立

面向連接的客戶程序使用Connect函數來配置socket並與遠端服務器建立一個TCP連接,其函數原型為:

int connect(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int addrlen);

Sockfd 是socket函數返回的socket描述符;serv_addr是包含遠端主機IP地址和端口號的指針;addrlen是遠端地質結構的長度。 Connect函數在出現錯誤時返回-1,並且設置errno為相應的錯誤碼。進行客戶端程序設計無須調用bind(),因為這種情況下只需知道目的機器 的IP地址,而客戶通過哪個端口與服務器建立連接並不需要關心,socket執行體為你的程序自動選擇一個未被占用的端口,並通知你的程序數據什麼時候到 打斷口。

Connect函數啟動和遠端主機的直接連接。只有面向連接的客戶程序使用socket時才需要將此socket與遠端主機相連。無連接協議從不建立直接連接。面向連接的服務器也從不啟動一個連接,它只是被動的在協議端口監聽客戶的請求。

Listen函數使socket處於被動的監聽模式,並為該socket建立一個輸入數據隊列,將到達的服務請求保存在此隊列中,直到程序處理它們。

int listen(int sockfd, int backlog);

Sockfd 是Socket系統調用返回的socket 描述符;backlog指定在請求隊列中允許的最大請求數,進入的連接請求將在隊列中等待accept()它們(參考下文)。Backlog對隊列中等待 服務的請求的數目進行了限制,大多數系統缺省值為20。如果一個服務請求到來時,輸入隊列已滿,該socket將拒絕連接請求,客戶將收到一個出錯信息。

當出現錯誤時listen函數返回-1,並置相應的errno錯誤碼。

accept()函數讓服務器接收客戶的連接請求。在建立好輸入隊列後,服務器就調用accept函數,然後睡眠並等待客戶的連接請求。

int accept(int sockfd, void *addr, int *addrlen);

sockfd是被監聽的socket描述符,addr通常是一個指向sockaddr_in變量的指針,該變量用來存放提出連接請求服務的主機的信息(某 台主機從某個端口發出該請求);addrten通常為一個指向值為sizeof(struct sockaddr_in)的整型指針變量。出現錯誤時accept函數返回-1並置相應的errno值。

首先,當accept函數監視的 socket收到連接請求時,socket執行體將建立一個新的socket,執行體將這個新socket和請求連接進程的地址聯系起來,收到服務請求的 初始socket仍可以繼續在以前的 socket上監聽,同時可以在新的socket描述符上進行數據傳輸操作。

數據傳輸

Send()和recv()這兩個函數用於面向連接的socket上進行數據傳輸。

Send()函數原型為:

int send(int sockfd, const void *msg, int len, int flags);

Sockfd是你想用來傳輸數據的socket描述符;msg是一個指向要發送數據的指針;Len是以字節為單位的數據的長度;flags一般情況下置為0(關於該參數的用法可參照man手冊)。

Send()函數返回實際上發送出的字節數,可能會少於你希望發送的數據。在程序中應該將send()的返回值與欲發送的字節數進行比較。當send()返回值與len不匹配時,應該對這種情況進行處理。

char *msg = "Hello!";

int len, bytes_sent;

……

len = strlen(msg);

bytes_sent = send(sockfd, msg,len,0);

……

recv()函數原型為:

int recv(int sockfd,void *buf,int len,unsigned int flags);

Sockfd是接受數據的socket描述符;buf 是存放接收數據的緩沖區;len是緩沖的長度。Flags也被置為0。Recv()返回實際上接收的字節數,當出現錯誤時,返回-1並置相應的errno值。

Sendto()和recvfrom()用於在無連接的數據報socket方式下進行數據傳輸。由於本地socket並沒有與遠端機器建立連接,所以在發送數據時應指明目的地址。

sendto()函數原型為:

int sendto(int sockfd, const void *msg,int len,unsigned int flags,const struct sockaddr *to, int tolen);

該函數比send()函數多了兩個參數,to表示目地機的IP地址和端口號信息,而tolen常常被賦值為sizeof (struct sockaddr)。Sendto 函數也返回實際發送的數據字節長度或在出現發送錯誤時返回-1。

Recvfrom()函數原型為:

int recvfrom(int sockfd,void *buf,int len,unsigned int flags,struct sockaddr *from,int *fromlen);

from是一個struct sockaddr類型的變量,該變量保存源機的IP地址及端口號。fromlen常置為sizeof (struct sockaddr)。當recvfrom()返回時,fromlen包含實際存入from中的數據字節數。Recvfrom()函數返回接收到的字節數或 當出現錯誤時返回-1,並置相應的errno。

如果你對數據報socket調用了connect()函數時,你也可以利用send()和recv()進行數據傳輸,但該socket仍然是數據報socket,並且利用傳輸層的UDP服務。但在發送或接收數據報時,內核會自動為之加上目地和源地址信息。

結束傳輸

當所有的數據操作結束以後,你可以調用close()函數來釋放該socket,從而停止在該socket上的任何數據操作:

close(sockfd);

你也可以調用shutdown()函數來關閉該socket。該函數允許你只停止在某個方向上的數據傳輸,而一個方向上的數據傳輸繼續進行。如你可以關閉某socket的寫操作而允許繼續在該socket上接受數據,直至讀入所有數據。

int shutdown(int sockfd,int how);

Sockfd是需要關閉的socket的描述符。參數 how允許為shutdown操作選擇以下幾種方式:

·0-------不允許繼續接收數據

·1-------不允許繼續發送數據

·2-------不允許繼續發送和接收數據,

·均為允許則調用close ()

shutdown在操作成功時返回0,在出現錯誤時返回-1並置相應errno。

Socket編程實例

代碼實例中的服務器通過socket連接向客戶端發送字符串"Hello, you are connected!"。只要在服務器上運行該服務器軟件,在客戶端運行客戶軟件,客戶端就會收到該字符串。

該服務器軟件代碼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ERVPORT 3333 /*服務器監聽端口號 */

#define BACKLOG 10 /* 最大同時連接請求數 */

main()

{

int sockfd,client_fd; /*sock_fd:監聽socket;client_fd:數據傳輸socket */

struct sockaddr_in my_addr; /* 本機地址信息 */

struct sockaddr_in remote_addr; /* 客戶端地址信息 */

if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1) {

perror("socket創建出錯!"); exit(1);

}

my_addr.sin_family=AF_INET;

my_addr.sin_port=htons(SERVPORT);

my_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bzero(&(my_addr.sin_zero),8);

if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 *)&my_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 == -1) {

perror("bind出錯!");

exit(1);

}

if (listen(sockfd, BACKLOG) == -1) {

perror("listen出錯!");

exit(1);

}

while(1) {

sin_size =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if ((client_fd = accept(sockfd, (struct sockaddr *)&remote_addr, &sin_size)) == -1) {

perror("accept出錯");

continue;

}

printf("received a connection from %s/n", inet_ntoa(remote_addr.sin_addr));

if (!fork()) { /* 子進程代碼段 */

if (send(client_fd, "Hello, you are connected!/n", 26, 0) == -1)

perror("send出錯!");

close(client_fd);

exit(0);

}

close(client_fd);

}

}

}

服務器的工作流程是這樣的:首先調用socket函數創建一個Socket,然後調用bind函數將其與本機地址以及一個本地端口號綁定,然後調用 listen在相應的socket上監聽,當accpet接收到一個連接服務請求時,將生成一個新的socket。服務器顯示該客戶機的IP地址,並通過 新的socket向客戶端發送字符串"Hello,you are connected!"。最後關閉該socket。

代碼實例中的fork()函數生成一個子進程來處理數據傳輸部分,fork()語句對於子進程返回的值為0。所以包含fork函數的if語句是子進程代碼部分,它與if語句後面的父進程代碼部分是並發執行的。

客戶端程序代碼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ERVPORT 3333

#define MAXDATASIZE 100 /*每次最大數據傳輸量 */

main(int argc, char *argv[]){

int sockfd, recvbytes;

char buf[MAXDATASIZE];

struct hostent *host;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if (argc < 2) {

fprintf(stderr,"Please enter the server's hostname!/n");

exit(1);

}

if((host=gethostbyname(argv[1]))==NULL) {

herror("gethostbyname出錯!");

exit(1);

}

if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1){

perror("socket創建出錯!");

exit(1);

}

serv_addr.sin_family=AF_INET;

serv_addr.sin_port=htons(SERVPORT);

serv_addr.sin_addr = *((struct in_addr *)host->h_addr);

bzero(&(serv_addr.sin_zero),8);

if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

sizeof(struct sockaddr)) == -1) {

perror("connect出錯!");

exit(1);

}

if ((recvbytes=recv(sockfd, buf, MAXDATASIZE, 0)) ==-1) {

perror("recv出錯!");

exit(1);

}

buf[recvbytes] = '/0';

printf("Received: %s",buf);

close(sockfd);

}

客戶端程序首先通過服務器域名獲得服務器的IP地址,然後創建一個socket,調用connect函數與服務器建立連接,連接成功之後接收從服務器發送過來的數據,最後關閉socket。

函數gethostbyname()是完成域名轉換的。由於IP地址難以記憶和讀寫,所以為了方便,人們常常用域名來表示主機,這就需要進行域名和IP地址的轉換。函數原型為:

struct hostent *gethostbyname(const char *name);

函數返回為hosten的結構類型,它的定義如下:

struct hostent {

char *h_name; /* 主機的官方域名 */

char **h_aliases; /* 一個以NULL結尾的主機別名數組 */

int h_addrtype; /* 返回的地址類型,在Internet環境下為AF-INET */

int h_length; /* 地址的字節長度 */

char **h_addr_list; /* 一個以0結尾的數組,包含該主機的所有地址*/

};

#define h_addr h_addr_list[0] /*在h-addr-list中的第一個地址*/

當 gethostname()調用成功時,返回指向struct hosten的指針,當調用失敗時返回-1。當調用gethostbyname時,你不能使用perror()函數來輸出錯誤信息,而應該使用herror()函數來輸出。

無連接的客戶/服務器程序的在原理上和連接的客戶/服務器是一樣的,兩者的區別在於無連接的客戶/服務器中的客戶一般不需要建立連接,而且在發送接收數據時,需要指定遠端機的地址。

阻塞和非阻塞

阻塞函數在完成其指定的任務以前不允許程序調用另一個函數。例如,程序執行一個讀數據的函數調用時,在此函數完成讀操作以前將不會執行下一程序語句。當 服務器運行到accept語句時,而沒有客戶連接服務請求到來,服務器就會停止在accept語句上等待連接服務請求的到來。這種情況稱為阻塞 (blocking)。而非阻塞操作則可以立即完成。比如,如果你希望服務器僅僅注意檢查是否有客戶在等待連接,有就接受連接,否則就繼續做其他事情,則 可以通過將Socket設置為非阻塞方式來實現。非阻塞socket在沒有客戶在等待時就使accept調用立即返回。

#include

#include

……

sockfd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fcntl(sockfd,F_SETFL,O_NONBLOCK);

……

通過設置socket為非阻塞方式,可以實現"輪詢"若干Socket。當企圖從一個沒有數據等待處理的非阻塞Socket讀入數據時,函數將立即返 回,返回值為-1,並置errno值為EWOULDBLOCK。但是這種"輪詢"會使CPU處於忙等待方式,從而降低性能,浪費系統資源。而調用 select()會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它允許你把進程本身掛起來,而同時使系統內核監聽所要求的一組文件描述符的任何活動,只要確認在任何被監控的文件 描述符上出現活動,select()調用將返回指示該文件描述符已准備好的信息,從而實現了為進程選出隨機的變化,而不必由進程本身對輸入進行測試而浪費 CPU開銷。Select函數原型為:

int select(int numfds,fd_set *readfds,fd_set *writefds,

fd_set *exceptfds,struct timeval *timeout);

其中readfds、writefds、exceptfds分別是被select()監視的讀、寫和異常處理的文件描述符集合。如果你希望確定是否可以 從標准輸入和某個socket描述符讀取數據,你只需要將標准輸入的文件描述符0和相應的sockdtfd加入到readfds集合中;numfds的值 是需要檢查的號碼最高的文件描述符加1,這個例子中numfds的值應為sockfd+1;當select返回時,readfds將被修改,指示某個文件 描述符已經准備被讀取,你可以通過FD_ISSSET()來測試。為了實現fd_set中對應的文件描述符的設置、復位和測試,它提供了一組宏:

FD_ZERO(fd_set *set)----清除一個文件描述符集;

FD_SET(int fd,fd_set *set)----將一個文件描述符加入文件描述符集中;

FD_CLR(int fd,fd_set *set)----將一個文件描述符從文件描述符集中清除;

FD_ISSET(int fd,fd_set *set)----試判斷是否文件描述符被置位。

Timeout參數是一個指向struct timeval類型的指針,它可以使select()在等待timeout長時間後沒有文件描述符准備好即返回。struct timeval數據結構為:

struct timeval {

int tv_sec; /* seconds */

int tv_usec; /* microseconds */

};

POP3客戶端實例

下面的代碼實例基於POP3的客戶協議,與郵件服務器連接並取回指定用戶帳號的郵件。與郵件服務器交互的命令存儲在字符串數組POPMessage中,程序通過一個do-while循環依次發送這些命令。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POP3SERVPORT 110

#define MAXDATASIZE 4096

main(int argc, char *argv[]){

int sockfd;

struct hostent *host;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char *POPMessage[]={

"USER userid/r/n",

"PASS password/r/n",

"STAT/r/n",

"LIST/r/n",

"RETR 1/r/n",

"DELE 1/r/n",

"QUIT/r/n",

NULL

};

int iLength;

int iMsg=0;

int iEnd=0;

char buf[MAXDATASIZE];

if((host=gethostbyname("your.server"))==NULL) {

perror("gethostbyname error");

exit(1);

}

if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1){

perror("socket error");

exit(1);

}

serv_addr.sin_family=AF_INET;

serv_addr.sin_port=htons(POP3SERVPORT);

serv_addr.sin_addr = *((struct in_addr *)host->h_addr);

bzero(&(serv_addr.sin_zero),8);

if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1){

perror("connect error");

exit(1);

}

do {

send(sockfd,POPMessage[iMsg],strlen(POPMessage[iMsg]),0);

printf("have sent: %s",POPMessage[iMsg]);

iLength=recv(sockfd,buf+iEnd,sizeof(buf)-iEnd,0);

iEnd+=iLength;

buf[iEnd]='/0';

printf("received: %s,%d/n",buf,iMsg);

iMsg++;

} while (POPMessage[iMsg]);

close(sockfd);

}

linux socket 編程

socket

目 錄

 

錨點

 

socket socket()bind()connect()listen()accept()send() 和recv()sendto() 和recvfrom()close() 和shutdown()getpeername()gethostname()

 

錨點

 

socket

socket()

我們使用系統調用socket()來獲得文件描述符:

#include

#include

int socket(int domain,int type,int protocol);

第一個參數domain設置為“AF_INET”。

第二個參數是套接口的類型:SOCK_STREAM或

SOCK_DGRAM。第三個參數設置為0。

系統調用socket()只返回一個套接口描述符,如果出錯,則返回-1。

錨點
bind()

一旦你有了一個套接口以後,下一步就是把套接口綁定到本地計算機的某一個端口上。但如果你只想使用connect()則無此必要。

下面是系統調用bind()的使用方法:

#include

#include

intbind(int sockfd,struct sockaddr*my_addr,int addrlen);

第一個參數sockfd是由socket()調用返回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

第二個參數my_addr是指向數據結構sockaddr的指針。數據結構sockaddr中包括了關於你的地址、端口和IP地址的信息。

第三個參數addrlen可以設置成sizeof(structsockaddr)。

下面是一個例子: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MYPORT3490

main()

{

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_inmy_addr;

sockfd=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do someerror checking!*/

my_addr.sin_family=AF_INET;/*hostbyteorder*/

my_addr.sin_port=htons(MYPORT);/*short,network byte order*/

my_addr.sin_addr.s_addr=inet_addr("132.241.5.10");

bzero(&(my_addr.sin_zero),8);/*zero the rest of the struct*/

/*don't forget your error checking for bind():*/

bind(sockfd,(struct sockaddr*)&my_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

...

如果出錯,bind()也返回-1。

如果你使用connect()系統調用,那麼你不必知道你使用的端口號。當你調用connect()時,它檢查套接口是否已經綁定,如果沒有,它將會分配一個空閒的端口。錨點

connect()

系統調用connect()的用法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t connect(int sockfd,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int addrlen);

第一個參數還是套接口文件描述符,它是由系統調用socket()返回的。

第二個參數是serv_addr是指向數據結構sockaddr的指針,其中包括目的端口和IP地址。

第三個參數可以使用sizeof(structsockaddr)而獲得。

下面是一個例子: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DEST_IP"132.241.5.10"

#defineDEST_PORT23

main()

{

intsockfd;

structsockaddr_indest_addr;/*will hold the destination addr*/

sockfd=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do some error checking!*/

dest_addr.sin_family=AF_INET;/*hostbyteorder*/

dest_addr.sin_port=htons(DEST_PORT);/*short,network byte order*/

dest_addr.sin_addr.s_addr=inet_addr(DEST_IP);

bzero(&(dest_addr.sin_zero),8);/*zero the rest of the struct*/

/*don'tforgettoerrorchecktheconnect()!*/

connect(sockfd,(structsockaddr*)&dest_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

...

同樣,如果出錯,connect()將會返回-1。

listen()

如果你希望不連接到遠程的主機,也就是說你希望等待一個進入的連接請求,然後再處理它們。這樣,你通過首先調用listen(),然後再調用accept()來實現。

系統調用listen()的形式如下:

intl isten(int sockfd,int backlog);

第一個參數是系統調用socket()返回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

第二個參數是進入隊列中允許的連接的個數。進入的連接請求在使用系統調用accept()應答之前要在進入隊列中等待。這個值是隊列中最多可以擁有的請求的個數。大多數系統的缺省設置為20。你可以設置為5或者10。當出錯時,listen()將會返回-1值。

當然,在使用系統調用listen()之前,我們需要調用bind()綁定到需要的端口,否則系統內核將會讓我們監聽一個隨機的端口。所以,如果你希望監聽一個端口,下面是應該使用的系統調用的順序:

socket();

bind();

listen();

/*accept()goeshere*/

accept()

系統調用accept()比較起來有點復雜。在遠程的主機可能試圖使用connect()連接你使用

listen()正在監聽的端口。但此連接將會在隊列中等待,直到使用accept()處理它。調用accept()

之後,將會返回一個全新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來處理這個單個的連接。這樣,對於同一個連接

來說,你就有了兩個文件描述符。原先的一個文件描述符正在監聽你指定的端口,新的文件描

述符可以用來調用send()和recv()。

調用的例子如下:

#include

intaccept(intsockfd,void*addr,int*addrlen);

第一個參數是正在監聽端口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第二個參數addr是指向本地的數據結構

sockaddr_in的指針。調用connect()中的信息將存儲在這裡。通過它你可以了解哪個主機在哪個

端口呼叫你。第三個參數同樣可以使用sizeof(structsockaddr_in)來獲得。

如果出錯,accept()也將返回-1。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MYPORT3490/*theportuserswillbeconnectingto*/

#defineBACKLOG10/*howmanypendingconnectionsqueuewillhold*/

main()

{

intsockfd,new_fd;/*listenonsock_fd,newconnectiononnew_fd*/

structsockaddr_inmy_addr;/*myaddressinformation*/

structsockaddr_intheir_addr;/*connector'saddressinformation*/

intsin_size;

sockfd=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dosomeerrorchecking!*/

my_addr.sin_family=AF_INET;/*hostbyteorder*/

my_addr.sin_port=htons(MYPORT);/*short,networkbyteorder*/

my_addr.sin_addr.s_addr=INADDR_ANY;/*auto-fillwithmyIP*/

bzero(&(my_addr.sin_zero),8);/*zerotherestofthestruct*/

/*don'tforgetyourerrorcheckingforthesecalls:*/

bind(sockfd,(structsockaddr*)&my_addr,sizeof(structsockaddr));

listen(sockfd,BACKLOG);

sin_size=sizeof(structsockaddr_in);

new_fd=accept(sockfd,&their_addr,&sin_size);

...

下面,我們將可以使用新創建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new_fd來調用send()和recv()。

send() 和recv()

系統調用send()的用法如下:

int send(int sockfd,const void* msg,int len,int flags);

第一個參數是你希望給發送數據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它可以是你通過socket()系統調用返回的,也可以是通過accept()系統調用得到的。

第二個參數是指向你希望發送的數據的指針。

第三個參數是數據的字節長度。第四個參數標志設置為0。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char*msg="Beejwashere!";

intlen,bytes_sent;

..

len=strlen(msg);

bytes_sent=send(sockfd,msg,len,0);

...

系統調用send()返回實際發送的字節數,這可能比你實際想要發送的字節數少。如果返回的字節數比要發送的字節數少,你在以後必須發送剩下的數據。當send()出錯時,將返回-1。

系統調用recv()的使用方法和send()類似:

int recv(int sockfd,void* buf,int len,unsigned int flags);

第一個參數是要讀取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

第二個參數是保存讀入信息的地址。

第三個參數是緩沖區的最大長度。第四個參數設置為0。

系統調用recv()返回實際讀取到緩沖區的字節數,如果出錯則返回-1。

這樣使用上面的系統調用,你可以通過數據流套接口來發送和接受信息。

 

sendto() 和recvfrom()

因為數據報套接口並不連接到遠程的主機上,所以在發送數據包之前,我們必須首先給出目的地址,請看:

int sendto(int sockfd,const void* msg,int len,unsigned int flags,

conststruct sockaddr*to,inttolen);

除了兩個參數以外,其他的參數和系統調用send()時相同。

參數to是指向包含目的IP地址和端口號的數據結構sockaddr的指針。

參數tolen可以設置為sizeof(structsockaddr)。

系統調用sendto()返回實際發送的字節數,如果出錯則返回-1。

系統調用recvfrom()的使用方法也和recv()的十分近似:

int recvfrom(int sockfd,void* buf,int len,unsigned int flags

struct sockaddr* from,int* fromlen);

參數from是指向本地計算機中包含源IP地址和端口號的數據結構sockaddr的指針。

參數fromlen設置為sizeof(struct sockaddr)。

系統調用recvfrom()返回接收到的字節數,如果出錯則返回-1。

 

close() 和shutdown()

你可以使用close()調用關閉連接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

close(sockfd);

這樣就不能再對此套接口做任何的讀寫操作了。

使用系統調用shutdown(),可有更多的控制權。它允許你在某一個方向切斷通信,或者切斷雙方的通信:

int shutdown(int sockfd,int how);

第一個參數是你希望切斷通信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第二個參數how值如下:

0—Furtherreceivesaredisallowed

1—Furthersendsaredisallowed

2—Furthersendsandreceivesaredisallowed(likeclose())

shutdown()如果成功則返回0,如果失敗則返回-1。

 

getpeername()

這個系統的調用十分簡單。它將告訴你是誰在連接的另一端:

#include

int getpeername(int sockfd,struct sockaddr* addr,int* addrlen);

第一個參數是連接的數據流套接口文件描述符。

第二個參數是指向包含另一端的信息的數據結構sockaddr的指針。

第三個參數可以設置為sizeof(structsockaddr)。

如果出錯,系統調用將返回-1。

一旦你獲得了它們的地址,你可以使用inet_ntoa()或者gethostbyaddr()來得到更多的信息。

 

gethostname()

系統調用gethostname()比系統調用getpeername()還簡單。它返回程序正在運行的計算機的名字。系統調用gethostbyname()可以使用這個名字來決定你的機器的IP地址。

下面是一個例子:

#include

int gethostname(char*hostname,size_tsize);

如果成功,gethostname將返回0。如果失敗,它將返回-1。

Copyright © Linux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