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af Beckman在Linux.com寫了一篇文章,闡述為什麼他認為 OPenSource和Linux都將成為過往雲煙。
這兩年以來,隨著Linux的聲譽如日中天,公司只要跟Linux稍微沾上邊,就可以在股票市場上不費吹灰之力的籌得數千萬美元的資金。為什麼投資人即使公司的獲利還不知道在哪裡就瘋狂的投入成把的鈔票? Beckman認為他們都期望能買到金母雞,買到微軟第二。
軟件公司的研發經費高的嚇人,但是產品的制造成本相形之下低的不像話,公司想要賺錢,不但其產品要投消費者所好,還得成為市場的主宰,換句話說,“Go big,or go home”。但是Linux與其賴以立足的GPL卻完全摧毀的這個公式。任何一家賣Linux Distribution的公司想要像微軟一般大賺其錢,成為市場龍頭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GPL的規范之下,不管是誰都能取得你的源代碼,就是你的發展成果,換個名字在市場上用比你的價錢還低的多的價格打垮你。包括Red Hat在內,幾乎所有的Distribution制造商都說提供服務將是其主要獲利來源之一,不管是以短期或是長期的角度來看,這招都不可能讓Red Hat變成微軟第二。
更而甚者,Beckman提出了一些可能發生,或是正在發生的事件,這些事件都有潛力使GPL和OpenSource慢慢成為歷史:
GPL“殘障化”
TurboLinux在最近推出企業版Linux ,但是在他們的網站中說源代碼要兩個月以後才能提供給公眾取得。如果這種先例一開,或許以後我們要取得某某Linux的源代碼得等上一百年(我一定會給,只是不是現在),這種商業手段將會使GPL形同虛設。
OpenSource軟件的可靠度
在美國,軟件制造商被法律要求必須對軟件的可靠性負責,但是在GPL之下,誰該負責變成一個模糊地帶。有朝一日使用者因為Linux導致的損失向法院其起訴訟時,光是誰該負責就扯不清。如果美國法院因此判定GPL違法而禁止在美國本土使用,不正是判了Linux死刑?
“以小制大”的版權戰術
既然Linux本身是受到GPL保護的,或許某些廠商會想出下面的招數:在光盤中夾帶一兩個版權軟件,藉著這一兩個版權軟件的版權保護讓整張光盤變成不得任意復制,還可以學微軟每一個新版本都改一點點讓舊的程序與新的不兼容,使用者自然每一版都得買。
微軟出馬,控告KDE
或許當微軟看到新的KDE2與Windows有多相似的時候(或者說,有一些相似就夠了)微軟就有足夠的理由可以控告KDE團隊侵犯微軟Windows的視覺設計。雖然微軟不見得會贏,不過以此事涉軟件設計的官司都纏訟經年的情況來看,用這招拖住KDE一兩年大概不是問題。
在Linux.com這種Linux的大本營裡公然向Linux/OpenSource的未來性挑戰,當然會引來極大的回響(或者說攻擊),發洩不滿者有之,滔滔大論予以反擊者亦有之,簡直就比原文還精彩。不過,作者所提到的幾項事件卻是蠻值得思考的。
對照國內數家Linux公司的所作所為,嘴巴上說要“開放源碼,開放心胸”,但實際上為了不讓競爭對手輕易取得自己版本的源碼,進而超過自己,卻任是一意孤行,一意違反GPL,不公開源代碼,或者就像這篇文章所說的一樣,等我願意公開源碼,我才會公開源碼,你就等著吧,或者僅僅只是在站點上或所賣的光盤裡公開“.src.rpm”文件,卻不是可以自行編譯的“tar.gz”文件,按照這些國內的Linux公司的邏輯,GPL是他們自己來定的游戲規則。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真的在網站上讀到似曾相似的消息呢?中國Linux/Open Source的發展前景,實在是令人擔憂呀!想一閱原文的人請按這裡。
全文出處:http://www.linux.com。
——摘自:http://linux.softh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