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13日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期間舉辦的“院士論壇”上表示,中國軟件業不應模仿“印度模式”,而應堅持自主創新,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
倪光南說,印度走外包道路是印度軟件缺乏國內市場的國情決定的,而外包只是中國軟件產業的小部分,且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中國軟件出口占軟件產業比重只有7.6%。如果中國照搬“印度模式”,不僅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而且是將軟件產業從優先發展的戰略產業降格為普通產業。
倪光南認為,中國發展軟件產業有國情優勢。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信息安全和國家安全的要求、《政府采購法》等政策的實施,使國產軟件在國內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制造業有力地促進了嵌入式軟件的發展;開源軟件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使國產基礎軟件有可能打破跨國公司的壟斷。
倪光南認為,實現發展軟件的“中國模式”的障礙首先是缺乏民族自信心。“有的人不相信中國人能做基礎軟件、大型軟件,認為中國只能像印度那樣為發達國家打工。”而事實上,僅2004年政府正版軟件采購一項,由於有國產軟件的競爭,就為國家節省了8億元,超過“十五”期間軟件專項的全部投入。其次是某些跨國公司的影響。跨國公司的軟件“先入為主”,使國產軟件很難進入市場;而且,跨國公司“寧願中國與印度競爭,降低外包成本,而不希望中國在基礎軟件領域與它們競爭”。倪光南認為,當前國際上軟件技術的更新換代突出表現為開源軟件和互聯網的興起,國際軟件產業分工的舊格局已經打破,“長期積累”並非必要,軟件領域的後發優勢愈來愈明顯。中國軟件業應當抓住這個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
來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