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去年我在 COSCUP 2015 的演講,原題《莊子哲學與開源社群治理》,後來在清華大學舉行的 SFD(軟件自由日)活動中又講了一遍。中間一直有朋友想讓我把此演講整理出來,或者想找演講視頻(貌似 COSCUP 那場並沒有錄下視頻,也沒有錄音)。後來本想自己花時間整理,因為各種私人事情一直拖延,結果竟然拖延了近一年之久……
其實社群治理,無論是開源社群還是其他社群,治理的方式方法,注意事項和成功案例,早就有各種著作介紹。即便是開源社群治理,也有很多經典書籍,兩年前我曾整理過《理解開源,必讀的“四書五經”》,都是前人寫過的經典。不過我寫此文並非簡單提煉,或推翻前人經典,而是希望借由《莊子》的哲學闡述我本人理解的自由開源社群治理之
道。
《莊子》的一些哲學理念比較“玄”,此文力圖不引入“玄”的部分,更多關注對實際開源社群治理的作用。希望此文可以給在開源社群迷茫,找不到定位,不知如何貢獻不知如何治理的朋友,指明一點點方向吧。
注:此文在演講的基礎上,有所增改。緣起
高中時作為語文課本的必讀篇目,曾學習過《莊子·逍遙游》的節選,當時就很喜歡《莊子》的思考方式和那種大器的文辭風格,後來曾翻看一些面向中學生的莊子淺解和寓言故事等等書籍。慢慢了解到平時我們生活中常出現的成語、典故很多都出自《莊子》,比如“螳螂捕蟬”、“游刃有余”、“井底之蛙”、“螳臂當車”……等等。其行文風格,以及辨證的思考方式也對我有一些影響。不過後來就沒再深入學習,畢竟三分鐘熱情嘛。
後來,近年看過一些文章引用了莊子的寓言故事,講述莊子對自由主義(我信奉的哲學思想)的闡釋。無意中想到,是否可以將莊子哲學和他對人世間的理念用在開源社群治理呢?《莊子》作為一本哲學和文學著作,對人生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財富。將莊子哲學用於開源社群治理,顯然並無不妥,更重要的其實是用莊子的一些寓言故事,融會我本人對開源社群治理的理解和感悟,闡釋開源社群治理之
道。
運營開源社群的理念
先說我們熟悉的運營方式,很多人認為要想讓開源社群發展壯大,需要號召更多人
貢獻參與其中,更多有識之士一齊
共治,最終達成
共榮的開源盛世,簡單說就是三個詞
“貢獻·共治·共榮”。看上去好像前景很美好,一切都是那麼的必然而通達,說實話幾年以前我也一直都是秉持同樣的理念,不論是參與還是治理開源社群。可是,隨著觀察到的矛盾情況越來越多,社群裡的問題暴露越來越多,難免會對這套理念產生質疑。
這樣的理念究竟錯在哪裡?欠缺了什麼呢?很顯然這是只關注宏觀構想,而忽略實際困難,
忽略每一個開源參與者的個體訴求,憑空畫了一張大餅而已。很多時候為了讓“共榮”實現,不得不祭出一些手法,導致很多參與者的熱情銳減,項目或社群很快失去活力而死掉。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靠“貢獻·共治”都不能完成,於是最終的“共榮”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所以最後我提出三個詞
“自私·自治·自由
”,
並不是說前面的提法是錯的,而這三個詞恰恰是前面三個詞的先決條件:只有“自私”(這裡不是貶義,保留中性詞),即滿足自己需要為前提,才能貢獻更多。正如 Eric Raymand 在《大教堂與市集》一文中說,像 Linus Torvalds 開發 Linux 內核這種行為是“撓到了自己的癢處”(scratching personal itch),滿足了自己需求的同時,也恰恰滿足了更多人,很多開源貢獻者的行為都符合這個規律;另一方面,共治的前提是自治,只有每個社群每個人,都治理好自己社群,不依賴不做伸手黨,這樣才能空出余力協手共治,否則自己的事情都搞不好,怎麼可能參與協作?而過度依賴別人除了增加其他人的工作量,更增大人際矛盾和沖突的可能性;同樣的,只有自由才能最終共榮,每個人在社群中都能享有自由的權利,不受壓制不受封閉,也尊重每一個人自由表達,自由參與的權利,只有這樣社群才能讓更多人願意貢獻其中,更多人願意協手共治,共榮的局面才會最終到來。
這就是
開源社群運營和治理之道,我是如何想到上面這一段的呢?就是這兩年重讀《莊子》時品味出來的。下面容我慢慢解析。
道的理念
沒有得道的時候,我會很贊同“貢獻·共治·共榮”,甚至為其搖旗吶喊,而當我參與更多開源社群,特別是在社群中做過組織者以後,發現以前的想法是多麼局限,正所謂“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道”的理念是很重要的,無論對組織者還是參與者,一旦遵循“道”都會很輕松。
那麼,“道”是什麼呢?先不妨來看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庖丁解牛。這個故事人盡皆知,不再羅嗦,裡面有一句話:
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莊子·養生主
其實這句話就已經將開源社群裡的道說明白了,就是圍繞開源技術(或許是某個具體的項目)的一種規律。莊子在解釋道的時候還說“無問其名,無窺其情,物故自生”,也就是說,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是很難改變固有的規律,只能順應。演講的時候我講了莊子的兩個寓言故事:魯侯養鳥和拊馬不時。
《魯侯養鳥》的故事很簡單,大意是魯侯偶得了一只名貴的鳥,他給鳥奏樂,給鳥吃人間美食“太牢”(各種豬肉牛肉羊肉),結果讓鳥每天都頭暈不安,不吃不喝很快就死了。莊子則感慨: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莊子·至樂
《拊馬不時》也很簡單,說的是一個人很喜歡馬,用上好的竹筐裝馬糞,用各種漂亮貝殼裝飾的容器裝馬尿,突然一只蒼蠅騷擾,把馬驚了,不僅踹傷了主人,還掙脫韁繩跑了。莊子又說: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可不慎邪! ——莊子·人間世
上面這兩個故事都說明了,運營開源社群不能像魯侯養鳥那樣,用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上面,而要尊重社群自身特點;同時還不能像拊馬不時裡的馬主人那樣,對社群過度管理,因此這樣就引出下面的兩個話題。
自由開源社群的特點
首先來看看,自由開源社群都有什麼特點,而我們也必須尊重這些特點。
道和技的完美結合
從庖丁解牛的故事裡,其實就可以很容易發現。其實庖丁很符合現代對 Hacker 的定義和理解,只不過我們現在的 Hacker 是對計算機結構、處理器架構等等成竹在胸,對編寫代碼游刃有余。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庖丁可以算是最早的 Hacker 了吧。
而由 Hacker 們組成的自由開源社群,同樣如此,結合了很多個人訴求和內部運營規律的。特別是維護特定開源項目或推廣特定開源技術的社群,更是道和技術結合,這在運營時更要求對技術的悉知,對相應技術點潛在發展的預判,以及對市場對相應技術的反饋有足夠了解。
開源社群具有草根性
很多給開源項目貢獻很多的大牛,或者開發了著名軟件的名人,往往並不是名企要員,或者社會地位很高的人。很多開源開發者都很困難的,比如 GnuPG(一款著名的非對稱加密 PGP 協議的自由實現)的作者 Werner Koch 就很貧窮;又比如第一次提出“開源”理念,寫了著名的《大教堂與市集》一文的 Eric Raymond 去年曾經發起眾籌為自己募捐生活費。這樣的例子很多,還有像自由軟件運動和 GNU 的發起人 Richard Stallman 也都如此。類似的例子在國內也是很多很多,俯拾皆是。難道他們不想提高一些個人社會地位嗎?也許《莊子釣於濮水》可以給一些參考。
莊子自比是一只在泥塘裡拖著尾巴的龜,在他眼裡與其做一只死後被供奉在佛龛裡的神龜,還不如活著的時候在泥塘裡拖著尾巴好好玩耍。
吾將曳尾於塗中。——莊子·秋水
好吧,讓我們向那些不為名利所動,“曳尾於塗”的開源大牛致敬,也請同時尊重他們的個人選擇吧!
開源社群是自組織的
這一點是在參加了北京 GNU/Linux 用戶組的活動組織工作以後發現的。一個成熟的,擁有自身文化和能力的社群,在沒有強力組織者的情況下,依舊可以很好的運轉。後來閒暇時和國內其他自由開源社群的交流也發現了很多類似的情況。比如現在上海 Linux 用戶組的維護者也認同,開源社群在沒有強力領導的情況下,依舊可以很好的運行。也許這正解釋了莊子說的“物故自生”吧。
因此在運營時如何更好的激發社群內部的自治力,迎合並順應社群自身方向,為提高社群成員自治能力,做好准備。而參與開源社群也可以用是否有很好的自組織能力,來考察開源社群的成熟度。關於這一點下面會詳細講到。
綜上,開源社群的特點就是:
自我完善的道技結合
自戀的草根心理
自組織的社區形態
所以緊緊抓住開源社群的特點——
“自我完善·自戀·自組織”,這樣可以讓我們在運營和參與開源社群時更懂如何加入,更容易把握開源社群的道。
如何運營和參與?
已經熟悉了開源社群的特點,那麼就可以來探討如何運營開源社群了。
社群規模不要貪大
《紅樓夢》第六回裡,王熙鳳說賈府人很多,事情也很多,人吃馬喂的各種消耗也很多。於是她有感而發了一句
“大有大的難處啊”。莊子在開篇《逍遙游》裡也講到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裡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 ——莊子·逍遙遊
道理其實很簡單,規模變大以後,依賴的資源和能力就大幅增加,在這方面必須量力而行。也許運營一個100人以內的社群,僅需管理大學社團的能力和三兩人的小團隊協作就行了;可是一旦社群規模上千,也許就需要建立基金會,需要更多贊助商,需要層級化的管理或更深入的治理模式。另一方面,不同規模的社群,也要根據自身規模選擇恰當的管理方式。一個只有幾十人的小社群,沒必要特意搞基金會(除非在資金上確有必要),或使用復雜的層級管理方式,顯然平面化的管理更有利。
可是很多小社群,總是夢想著要做大,或者有些已經很大的社群在一些名利的誘惑之下,希望可以變得更大。貪圖過大的社群規模會讓管理變得苦不堪言,超過運營能力的規模,勢必會成為一種拖累,讓運營者的精力消耗在無畏的人際處理,而不是處理項目相關的問題上。
與此同時,也要著力在社群成員的“轉化”上下功夫,也就是比如也許一次活動來了很多新手,而這些新手能否轉化成為社群的貢獻者,有多少可以轉化,也就是“轉化率”的問題。這裡說的“轉化”是從商業技術社群的運營上借來的概念,這裡不贅述了,若有可能我會再撰文詳述。
自治無為,自我負責,激發社群自組織活力
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莊子·逍遙遊
剛才已經說過了,成熟的開源社群有很強的自組織能力,激發社群的自組織能力是關鍵的。而一個不成熟的社群,還能運行下去,往往因為有一個強力的領導者,也許其技術很強,也許其能力很強,而同時社群成員則往往很弱,什麼事情都要靠該領導者的發號施令。這個強力的領導者,在集權的同時,也剝奪了社群成員自治的能力和自我發展的自由。這樣越俎代庖的治理方式,會直接導致社群容易“集中力量辦大事”,比如辦一場大型研討會、分享會等等,但卻無法辦好常規化的社群運營,無法真正推動社群價值的釋放。這樣的社群長久下去一定是很快失去活力,慢慢在整個開源生態中邊緣化。
那麼要怎麼激發社群的自組織活力呢?這就首先從培養每個成員的自治能力開始,呼吁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情,不依賴不做伸手黨。只有人人自治,每個人都履行開源社群成員的責任,才能更好的推行社群整體自組織能力。也就是為什麼
先有自治才有共治。我們做好了自己的事情,就無瑕管別人了。
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 ——莊子·人間世
同時,社群運營和發展規劃的時候,也要考慮到滿足成員的個人的需求,社群的未來規劃能否撓到社群成員的“癢處”,社群成員能否與社群產生強聯結(bond)。所謂“粘性”就是如此,“粘性”也是社群經濟時代,常常聽到的一個詞,也是借用過來的概念。成熟社群的管理者,常常有一種身不由己的感覺,常常會被社群既有規律推著走的錯覺。所以說“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那是“不作為”,而是不刻意為之,放手讓社群自組織的活力推動社群的自然發展吧。
見利不忘初心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莊子在結尾說了這麼一句話:
(螳螂)見得而忘其形,(黃雀)見利而忘其真 ——莊子·山木
在利益面前,誰能不動心,但若是一直追求利益,被利益捆綁住了手腳,在開源社群中的動作就一定會走形,一定會偏離之前的方向,偏離創立社群的初衷。也會因為被名利所累,而犯下錯誤,會被利益引導,甚至成為商戰上的炮灰。相關內容,可見2014年年底時的采訪稿整理《對開源社區中商業參與的思考——答中央民族大學范小青教授的采訪》。
其實如果是大企業的利益,也就罷了,對社群誘惑的能力比較小,而作用比較大而且誘惑巨大的則是政府的政策。特別是最近幾年方興未艾的民族主義國產大潮,“自主知識產權”等等。在這方面我不能說那些追求民族軟件的人不好,而是在追求的過程中,不要忘初心,如果你的初心就是要做一個中國人自己的某某軟件,比如中國人的操作系統,中國人自己的芯片雲雲,這都沒什麼問題。可初心如果只是團結一眾熱心人,開發一個自由的操作系統,那麼在受到民族主義蠱惑的時候,一定會丟棄原有社群基礎。而失去社群的支持,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力量,這樣的項目最終只會慢慢死掉。
增進人與人之間的自由聯結
很多人說開源社群裡的人際關系比較親密,其實然也不然,更多的是基於共同價值觀的自由聯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面去中心化的網狀聯結,而不是圍繞領導者的中心化聯結。平面聯結更容易激發社群成員之間的活力,更容易創造互聯互通互相合作的機遇。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莊子·大宗師
同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又不能是相濡以沫的。一個自由的人,也就是有能力選擇,又有能力負責的人,是不會依賴和捆綁住別人,也不會滿足於“相濡以沫”這種最低生存需求的,一定會有更高的需求,更大的發展訴求。這是社群能夠滿足他的,否則他就會離開和拋棄現有的社群。
因此對於社群運營來說,要構建盡可能平面化的自由聯結,同時挖掘和培養社群成員的自由精神,自治能力和自主性,增加自由人之間聯結的機會,比如舉辦常規活動,在增進社群成員之間粘性的同時還可以吸引更多新人加入。
放大格局,不做井底蛙
井底之蛙的故事,也是《莊子》裡有名的寓言,我上小學的時候還學過據此改編的故事(改成了井底蛙與小鳥的對話)。
對開源社群來說,未來的發展完全取決於其所在的格局,如果開源社群的運營和管理者有足夠長遠的眼光,和廣闊的大視野,對開源社群的未來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某種意義上說,一個社群處在什麼格局下,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那麼如何放大社群的格局呢?有三個方法。
首先是社群創立時的定位就要高一些,比如定位是一個國際化社群,或者是一個有商業化轉化的開源項目。如果後期要修改的話,要征得更多成員的同意,與他們的“癢處”相一致。一個定位為自HIGH的社群,較難改成更大格局的社群,這也正是長期內部自組織的結果;
第二是參與或邀請其他社群,通過社群交流和合作,可以吸收其他社群的優勢,學習到其他社群的經驗;
第三則是參與較大格局的社群活動。比如參加國際的開源會議,參加 Google Summer of Code 這樣的全球活動。或者並入更大格局的社群,或者聯合更多類似的社群成立社群聯盟。但也可以只是以個人身份參與進去,進而慢慢改變自身所在的社群。
大道至簡
好了,洋洋灑灑說了這麼多,不妨用一句話來總結,運營和治理自由開源社群的
道究竟是什麼:
自由人在自由聯結中的無為之治
自由人,表示的是社群裡的成員都是能夠自主自治的人;自由聯結上面也已說過,就是平面化不依賴他人的綁定(bond);無為之治,就是發揮社群的自組織活力,順應和迎合這種活力不刻意為之。
因此只要遵循這個道,運營和治理自由開源社群就不是一件難事,而是在平時的一種慣常所為。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迷茫中的人,提供一些小小參考,也希望可以和各位朋友能在開源大潮洶湧的江湖中,一起守望相助。
最後附上,COSCUP 2015 時的演講投影片做參考: http://www.slideshare.net/tonghuix/ss-5172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