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微軟就像一個擂台挑戰賽的擂主,擊敗了無數對手。正當人們認為微軟天下無敵的時候,Google跳上了擂台向微軟發出了挑戰。憑微軟這麼多年來累積的實力,也許只有Google才有向其挑戰的實力,Google也許將成微軟的最後挑戰者,不成功,便成仁。
Google就像深潛於海底的鯨群,以前沒有露出海底,現在一露出海底則讓微軟大吃一驚。Google的崛起讓微軟一下子繃緊了某一根弦。
如果要給Google挑戰微軟成功定一個時間表,那麼,IDC的一名副總裁相信微軟Windows將於2007年失去統治地位。在風光了近30年之後,現在似乎到了討論微軟接班人的時候了。許多Google用戶寧願相信這名副總裁的預言將成為事實,Google是一個眾望所歸的不二人選。
與微軟在軟件行業相同,Google在搜索引擎市場上的地位已經近乎於壟斷,這成了Google挑戰微軟的本錢。
Google的理想,是“要為您提供網上最好的查詢服務,促進全球信息的交流”(make the worlds information universally accessible and useful)。本書把這句話翻譯為“全球有效信息的組織者”,也就是“信息管家”的意思。Google把“幫助用戶了解及獲得信息”當成了自己的使命。
不過,跟微軟在人們心目中的“壟斷、霸道、甚至邪惡”的形象相比,Google似乎也好不了多少。龐大的市場占有率和巨大的品牌影響力,已經讓Google感受到了一種“欲置之死地而後快”的敵意。
隱私保護主義者認為Google搜集、留存了太多的個人信息,擔心個人隱私外洩;許多國家的文化機構(如圖書館)、新聞通訊社、電視台等,則擔心Google搜索出自己的產品而免費供應給用戶,從而切斷自己的命脈;廣告商則抱怨Google的搜索排名缺少透明度,擔心搜索結果的顯示順序對自己造成不良影響。蓮花創始人米奇·卡波爾(Mitch Kapor)就曾表示,更願意支持Nutch,Nutch采用開放源代碼,因為其搜索過程和結果非常透明。卡波爾認為,Nutch甚至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超過Google,就像開放源代碼操作系統Linux目前對微軟構成了強大威脅一樣。
實際上,傳統勢力對一個新興勢力的扼殺從沒有停止過。就像優良的種子一樣,一些優秀者總是會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中湧現,並繼而成為某個行業的主導力量。自從上次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Google是近10年來最具領袖潛質的公司。過去,商業史上也曾出現過一個企業挽救一個產業的情形,而今天這種情況似乎要重新上演。就像微軟之於軟件行業,Google完全實力,也有希望催發一個新產業,並帶動產業向前行。
這組數據組足以說明Google對搜索引擎的超強影響力。2000年,Google處理的搜索請求還不足總量的1%,目前則已超過50%,在頂峰時期更加達到75%。Google也由此促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據德意志銀行證券公司預計,到2005年,搜索引擎市場可達到48億美元。
另外,Google與微軟一樣擁有對技術的狂熱,這同樣是一家領袖企業所必須具備的條件。Google是一家有理想的企業,在發展初期對銷售文化相當輕視的。Google的文化就是“技術領先”,整個公司以對技術的“傳教士精神”而被人熟知,在這種精神指引下,Google追求與分享價值,也就是他們所標榜的“不作惡也能賺錢”,有利可圖但並非惟利是圖。
在一定程度上,Google是家反商業的公司,這似乎違背了商業哲學。但由此卻贏得了無數用戶。技術實力實力使得Google有足夠的底氣作出自己的決定:堅定不移地拒絕在主頁上做廣告或鏈接到其它網頁上。在網絡泡沫時期,他們蔑視營銷。他們通過口碑樹立了自己價值達20億美元的品牌。
不過,是公司就得賺錢,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盡管佩奇與布林確信Google的技術是搜索歷史上一次巨大的飛躍,但對於如何將該技術轉為商業運行,兩人陷入了茫然。當一家競爭對手在搜索結果中出售廣告並大為贏利時,Google也開始了在搜索結果中加入廣告的嘗試。搜索無可比擬的技術優勢為Google帶來了大批的廣告用戶,受到了廣告營銷商一浪勝過一浪的追捧。
現在,Google已經像微軟一樣樹大招風了。它在全球遭遇了許許多多的官司,更有雅虎、微軟等競爭對手的擠壓。不過,用戶則希望Coogle能夠堅持自己的文化,為用戶帶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無論Google未來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它都是創新者的一個很好的榜樣。
最近一段時間,坊間紛傳google即將推出即時通信軟件以及網絡浏覽器,甚至操作系統……google正在試圖逐漸入侵微軟的領地。當新舊霸主同質化到一定程度,在同一個戰場上厮殺爭奪霸主地位時,誰能執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