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上午,以firefox聞名的Mozilla 基金會,宣布成立一家子公司Mozilla Corporation 以便投入可創造收益的商業活動。作為一家著名的開源軟件組織,Mozilla的行為引發一系列的爭論。
贊揚的人出乎意料地多。一些分析師認為,這對提高人們對開源組織的產品信心很有幫助。因為個人用戶可以相信那些源碼開放的軟件,並通過他們獲得服務和相關利益,盡管它們的背後可能沒有一個正規的企業在提供升級、打補丁等服務,但是企業用戶卻幾乎不可能,因為他們不會為了便宜或者方便去冒險—要知道,依靠一家隨時可能消失的軟件組織或者沒有付錢就得到的服務,總是讓人心存懷疑。在商業社會,企業總是希望和企業做生意,firefox 浏覽器想要進入企業市場,背後有一個商業實體顯得至關重要,即使它並不把firefox作為一件商品。
當然,源碼開放並不是為了毀掉開源軟件,而正是為了使開源發揚光大。在開源軟件與專有軟件的口水戰與市場爭奪戰中,前者被诟病最多的就是安全性、可靠性和長期性,其理由在於,源代碼計劃普遍被認為是無法確定長期可行性的純粹志願工作。“沒有持續金錢來源的支撐,這些人能堅持多久?” 這是懷疑者對開源運動和開源組織提出的一個最為普遍和尖刻的疑問。
事實上,開放源代碼組織經常要與一些支持的大公司,比如IBM、Sun等企業進行合作,可能是一些工具的使用,也可能是一些代碼的共享,甚至可能是將開源軟件的應用移植到這些公司的產品上。但是與這些公司的合作頂多也就是公司與臨時員工之間的關系。明明是兩個實體之間的合作卻因為沒有商業關系,而缺乏商業合同和相關法律的保護—因為一方沒有商業實體。
至此,開源軟件代表的開放與非商業化,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他們實現開源夢想的一個巨大障礙。能否在這樣的矛盾當中尋找一個折衷的方式?能否演化成一種模式,用戶即使對開放源代碼軟件進行策略投資也不會有諸多顧慮?也許利用該商業組織發展一個營收渠道,支持一個能夠管理並主導計劃邁進未來的專業員工團隊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而且,盡管開源組織有了商業化的實體,但對開源的本質—軟件授權條件的改變,幾乎是沒有可能的。Mozilla的源代碼是根據開放授權所發行,還有大量的程序捐獻者,他們必須全都同意才能改變授權。因此開源擁護者們,大可不必因為Mozilla的商業化而感到理想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