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企業級操作系統之爭就如同“三國演義”一般,Windows、Linux與Unix三大陣營並駕齊驅,互不示弱。如今,隨著Unix的“勢力”漸微,操作系統領域也就剩下另外兩強了。雖然在個人桌面層面,Windows完爆Linux,但在企業級領域,Linux可是相當強勢。雖然Linux在企業級領域頗受歡迎,但由於其發行版眾多,且每種發行版的特點都有所不同,所以企業在選擇的時候也需要格外謹慎。前不久,我們也針對《企業級Linux選型》的話題,在ChinaUnix論壇上和網友進行了互動,本文,我們也是針對相關的問題,采訪了業界的專家,聽一聽專家的看法和建議。
▲Linux系統專家李晨光老師
專家介紹:李晨光,中科院研究生畢業,就職於世界500TOP企業信息部門,IBM軟件精英講師,2011~2013年中國IT博客10強。從業十多年一直致力於開源軟件推廣特別是Linux企業應用和信息安全領域研究,曾經在國內知名IT培訓中心任教;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代表。代表作有《Linux企業應用案例精解》、《Unix/Linux日志分析與網絡流量監控》等,在國內眾多IT雜志媒體公開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六十篇,精彩推薦博文150篇。本人自2001年畢業以來做過開發、技術支持,系統及網絡工程師職位,目前從事系統架構師工作。
Linux已成主流 紅帽SUSE服務有保證
1998年,李晨光老師就已經開始研究Linux,“當時Linux主要是RedHat、Debian、Mandrake Slackware可挑選的余地有限,那時高校做研究Linux主要選擇Redhat。但現在情況不同了大大小小冒出幾百個Linux發行版,企業如何選擇?有名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李晨光老師表示,作為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系統穩定、安全、可靠、成熟以及有良好的售後服務。其認為,就目前國內市場而言,RedHat,SUSE Linux企業版支持IBM X系列服務器最好,服務也有保障。如果是中小企業,可以選用CentOS(被合並後,可能會向商業轉型),Debian Linux但服務職能依托於社區。對於一些特殊廠家比如從事安全行業的,一般會選用Debian Linux作為其安全產品的首選操作系統。
作為服務器操作系統,如今的Linux發展可謂順風順水,“曾經還在觀望過的很多企業,如今都投入到Linux的開發隊伍中來,最核心還是IBM、HP、Oracle、谷歌等國際大廠商對Linux的鼎力支持,就連微軟也向開源世界拋出橄榄枝,當然也少不了國內幾個Linux開發組織。大家紛紛看准了Linux系統的巨大商機,好處就不言而喻。再看看國內以百度、阿裡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有那一家能離開Linux系統呢?”李晨光老師表示。
選型建議:大型企業選擇紅帽SUSE
針對企業級Linux系統選型,李晨光老師給出的建議是,大型企業服務器一般安裝RHEL, SLES,中小企業會選擇CentOS、Debian、Ubuntu Server。“在企業大規模快速部署Linux方面可以選擇Redhat、SUSE的系統,KickStart技術是Redhat開發的,它可以實現全自動無人值守安裝,再配上PXE技術可以實現網絡啟動,再加上TFTP,DHCP,NFS軟件就可以實現企業大規模操作系統安裝(CentOS也同樣適用)。”
開源就是免費嗎?
李晨光老師認為,開源是開放源代碼(Open Source)的簡稱,如字面所示,就是把軟件的源代碼與大家共享。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得到了程序的目標代碼(可執行文件後者說是Rpm、Deb包)就可以安裝使用,程序的源代碼並不是必需的除非你是開發者。談到開源,不得不提到自由軟件,它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商業軟件占主導地位的格局, 它可對軟件使用者許可自由地運行、拷貝、分發、學習和改進該軟件的行為。
此外,自由軟件與開源軟件的差別在於給出定義的角度不同,開源軟件的定義是從技術層面上講,而自由軟件則是從被許可的層面上講。李晨光老師認為,二者是種交叉關系。“關於免費問題,不光國人對促銷打折優惠等字眼感興趣,老外也是一行,一提到免費,大家以為Free就是不要錢,有的甚至能免費得到一些發行版本,後面還有一句,軟件公司提供的技術支持,一些文檔資料等售後服務是收費的。”
雲計算給Linux注入新的生命
談到Linux的未來,李晨光老師認為,雲計算的發展給Linux注入了新的生命,“桌面Linux蹒跚的在國內走了10多年沒有多大起色,還是近幾年電子商務的發展帶動了一大批IT公司,由於他們的需求帶動了Linux應用的井噴式增長。同時,雲計算給開源世界提供了巨大機遇。”
然而,我國的Linux行業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教育問題。“開設Linux的學校相對較少,很多大學生用了多年的電腦就只認識Windows,這種現象對普及Linux系統非常不利,所以在Linux 的推廣過程中,出現師資缺乏等問題,所以我國大中院校在這方面還需再加強。”